言论

政府医院勿急电子付款/南洋社论

卫生部已向各州卫生局发出通令,旗下的医院和诊所将从10月1日起落实电子付款,只有在病患或客户没有任何银行户头,或无法使用无现金支付方式的情况下,收银处才会接受病患或客户以现金付费。

就付费方式和系统来说,此举无疑是一种与数字经济接轨的迈进。

卫生部秘书长拿督哈日星也表明,这是配合部门反腐计划以及2021年数字经济大蓝图的举措,往后政府医院所有设施将只接受电子支付模式,如电子钱包、银行扣账卡和信用卡。

然而,将视角转移到人头涌涌的政府医院和各地诊所,触目所及,相当大部分是乐龄和所知是B40病患在坐满的椅子上辛苦等待,他们付得起一般的一令吉政府医院收费也情愿排长龙耗着,却未必付得起一令吉的电子付款。

在许多孤苦病老的世界里,手机是绝对的奢侈品,纵然它已经是现今社会的必需品。

但是一般B40孤老打不起电话,连不起网络,看不清按键,记不起充电,更买不起智能手机,根本都跨不到电子付费的门槛,医院要做的是不要让他们等太久,更不可在看诊后将他们强留在收银处要求电子付费一令吉,人家只有一令吉钞票,没有手机怎么办?

卫生部推行电子付费的4个理由是促进柜台付费流程、减少公款流失、避免冠病传播和减少收费营运成本。

但是,得人人都有电子钱包才能加速柜台付费流程;再说,病患从钱包掏出一令吉和开手机扫描电子钱包付一令吉,两者的用时真的相差很多吗?会不会付现金反而更快?

当局想要减少公款流失,也无须硬生生强说电子付款可带来这种好处,一则一人一令吉的政府医院能收到多少公款,二则公款的流失不都在卫生部高层的世界里上演的吗?每一年的政府总审计司报告,不都是有凭有据的说明公款的流失了吗?

政府医院几乎每一年都榜上有名,总有几个买贵了和乱买的项目,这些才是流失的公款。

避免冠病传播之说只是泛谈,它只与勤戴口罩有关,与排队付费无关,全世界的收银处都是如此;至于减少营运成本论是另一个泛泛之谈,当局未曾有过付费流程导致医院成本过高的相关说明与报告。

再说,也没有关于电子付费后可省下多少人力经费作为更有益医院发展的报告。

其实,大马还没有真正走入高科技社会,城市与乡区各领域的电子化仍有巨大差距。

在贫老群体方面更甚,他们根本买不起手机,更别说弄个电子钱包,他们更想要的是面包。

政府在扶贫济病方面有在努力,通货膨胀之际,在数以百万计B40及以下老百姓期待着政府援助金渡过眼前难关的时候,卫生部或其他计划电子收费制的部门,仍须重视低收入群体的困境。

他们没想抽后腿阻挠部门迈向先进门槛,尤其是贫老们活下去都充满挑战,卫生部别急着让他们看个病时,付个一令吉都有难处。

反应

 

言论

怕穷,更怕短浅/南洋社论

根据统计数据,东海岸由伊斯兰党长期治理的吉兰丹是国内发展滞后及最贫穷的州属,很多年轻人被迫要跨越马泰边境或其他有更多工作机会的州属谋生。

有人说,保守的宗教主义,还有教条戒律,束缚了经济的自由发展,像吉兰丹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几乎挂零;甚至有人还批评丹州政府因缺乏愿景,政策逻辑、管治的滞后和失能,导致持续贫穷的问题一直都没法有效解决。

的确,贫穷是问题,可是真正的问题还在于没有认识问题,没有善用头脑清晰地分析问题,去务实地解决问题。

还记得多年前,伊斯兰党向巫统列明要恢复共识、重归旧好就须先遵循以下条件,包括:抑制抵触回教的活动,例如禁舞禁酒,还要有传教的自由、宣教及播放宣礼歌。

显然只想恪守宗教道德和教规的政党领袖,对吉兰丹州的贫穷、基建的落后,长期困扰民众的水灾等问题,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今日快速变化的社会,怕穷,更怕“短”,像浅陋笨拙的“短浅”,考虑不周的“短视”,不擅长之处的“短板”,讳疾忌医、不敢直面问题的思想“短路”,都是极可笑的。

利用东铁全链对接

其实,要刺激投资,就须利用东铁的全链对接,打造横跨彭亨、登嘉楼及吉兰丹的经济走廊,引进农业科学、新能源企业及旅游,延伸价值链;以及借助港务与物流,打通与外部世界的链接。

“短褐穿结”、“短吃少穿”、“箪瓢屡空”的穷困虽可怕,更可怕的还是那种困扰在小事的“人穷智短”,因短视而最后落得“短叹长吁”。

要进步发展,就要以科学 的理论框架,以科学管理的政策,去将马来西亚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包容的开放社会。

人类社会不断发生变化,过去的旧东西和陈规,现在已经不管用,也帮不到我们。

各种教派的教义经典并没有把世界的每一件事都一一记载下来,只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是行不通的。

未来的竞争与挑战越来越激烈,不努力就被淘汰;要真正摆脱贫穷,就必须先摆脱短视和浅薄陋见的旧思维。

人类社会各种新技术和颠覆性的科技创新,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革,我们更要应用自己的才智、设想,和新的创见,去创建新的远景。

在此,更要奉劝那些恣意争权的政党领袖,与其为无谓的小问题争扰,不如用精密的脑去做更有建设性和更有意义的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