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哀英式中文之泛滥/锺启章

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本月4日在“数字马来西亚” (Malaysia Digital,MD)倡议推介礼及霹雳马来西亚数字经济机构银禧庆典上致辞时,提及MD倡议是由3个主要原则主导,即灵活性、敏捷性和相关性,并通过“MD催化计划”,全面改变我国数字经济的生态系统。

新闻见报后,社交媒体上即有朋友评论说“我们越来越‘性’泛滥了”,批判的重点主要是针对报道中“灵活性、敏捷性和相关性”3个“性”的翻译。英文分别是Flexibility,Relevance及Agility。我上网查一查,没错,中国电子词典确实把这3个英文字译成“灵活性、敏捷性和相关性“。

一般读者见怪不怪

诚如我这位朋友所言,当前的中文媒体确实充斥着“性”、“化”和“主义”等一些所谓的“英式中文”,这种现象在中国大陆媒体尤为明显。除了“性”,其他如“主义”和“化”亦然,譬如“社会主义”、“投降主义”、“机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政治化、制度化、宗教化、种族化”等等,一般读者受众耳濡目染,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本地媒体英式中文句子不胜枚举,比较常见的譬如直译自英文“hidden agenda”的“另有议程”或“隐议程”。媒体不久前报道“达祖丁揭露凯利要提早举行党选的隐议程是想要把扎希赶下台”,其实中文已有成语“居心叵测”,意思是用心险恶、居心不良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或动机。

而“U转”也是常见的英式中文,例如“赛沙迪抨人力资源部长早前宣布今年内落实1500令吉最低薪金制后,昨日突然U转”,这里的“U转”应该是“态度完全改变”。“他的决定有了U转”也是常见的英式句子,正确的翻译是“他改变了决定”。

媒体出现英式中文或中文西化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这里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从英国势力在1785年开始进入马来半岛算起,直到1957年马来亚独立为止,英国人172年的统治让英语的影响力在这片土地上根深柢固,加上马来半岛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西商贸交汇、欧亚文化交融之地,中文与马来文用词与句子难免都会掺杂英文。

然而不曾受英国统治的中国大陆和台湾也深受英式中文或中文西化的困扰,则难免要叫人嘘唏和不解。台湾诗人余光中早在46年前便注意到这种现象和趋势,他在1976年2月写下了 “哀中文之式微” 一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所说的:纯正简洁的中文语法眼看就要慢慢失传了, 诸如“他是一位长期的素食主义的奉行者”的语法,必成为定格,恐怕没有人再说“他吃长素”了。

方块字的优点,在于言简意赅,马来西亚教育部辖下的国家语文局出版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马来文译本,这3部小说原著不管什么版本一般都只是上、下两册而已,惟译成马来文却变成了四大本。

中文式微舍简就繁

英式中文的毛病,就在于繁冗累牍,且看这一句:“关于李商隐的锦瑟这一首诗,不同的学者们是具有着很不同的理解方式。”以及“陆游的作品里存在着极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余光中哀叹类似的赘文冗句,在今日大学生的笔下,早已见惯,简单明了的中文,似乎已经失传。这两句话,原可分别写成:“李商隐锦瑟一诗,众说纷纭。”“陆游的作品富于爱国精神”。上述两段冗长的句子,虽然不是译作,但显然已经受到英文语句所影响。中文式微的结果,是舍简就繁,舍平易而就艰拗。

1987年7月余光中再写了一篇“怎样改进英式中文”,他指目前中文的一大危机,是西化,他担心人们“英文没有学好,中文却学坏了。”余光中大学念的是外文系,并非中文保守派,他认为中文西化不一定就是毛病,缓慢而适度的西化甚至是难以避免的趋势,高妙的西化更可以截长补短。但是太快太强的西化,破坏了中文的自然生态,就成了恶性西化。

中文报记者的工作免不了涉及翻译,以我在采访线上多年的体验,要有好的翻译,首先要打好本身的母语基础,尤其是掌握好中文的成语、俗语、谚语等。除了上文所提的“居心叵测”,再举个例子,英文的俗语“A man from other city, and the further away that city is, the greater the expert.“中文就有“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这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源自英文的俗语固然家喻户晓,可中文有一句“处处有路透长安”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

还我纯净中文,媒体任重道远。

反应

 

灼见

欣迎世界书法嘉年华/锺启章

由马来西亚书艺总会主办的全球首创第一届世界书法展——2024吉隆坡世界书法嘉年华,定于今年11月1日至10日在吉隆坡国家手工艺促进局(Kompleks Kraf Kuala Lumpur)盛大举行。这项全球瞩目的书法界奥林匹克,预料将吸引15万人次参观。

除了展出第14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的精彩作品,来自48个国家的书法大师也会参与其盛,展示多元汉字书法风格,规模空前。10天的盛会除了书法展,还有名家书法开讲、马来西亚书法教育研讨会和青少年书法交流等,是绝对不可错过、百年一遇的书法盛会。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书法仍保有古风,并结合了创新和多样性,致使今天的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1956年,毕加索邀请张大千去巴黎,请张大千当场演示一下,张大千就用毛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写完以后,毕加索很感慨,他说,“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习艺术?假如我生活在中国,一定是个书法家,而不是画家!”

随着中文在海外的传播,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学习书法的人数也愈来愈多,今天的华文书法,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壮丽情景。

在马来西亚,中文书法的历史并不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领马来亚的英国殖民地政府大力发展经济,从中国引进大量劳工,许多大陆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也随之南来拓展教育事业,他们当中不乏书法家,在这片异乡土壤播下书艺的种子。

与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相比,东南亚的中文书法流传得更广,而在东南亚各国当中,大马中文书法传播之广、水平之高,可说无出其右。

书法越来越受重视

随着中文教育日益普及,汉字书法在马来西亚也迅速走向社会各阶层。学习中文书法的非华裔子弟也与日俱增,加上华社包括马来西亚书艺总会不遗余力的推动,使政府越来越重视书法。

教育部还将书法列入中小学华文课程,在每年的全国华文嘉年华里,把中小学书法列为主要的中华文化项目之一,使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不仅花开遍地,而且迭有创新,将书法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例如结合本地的峇迪艺术开创峇迪书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当今世界汉字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一环,深获各国包括中国书艺界的好评和赞赏,可说是墙里开花墙外也香。

2024年吉隆坡世界书法嘉年也是为纪念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50周年庆而举办,不仅在于推广书法艺术,更是文化交流与友谊的象征,通过这场国际性盛会,将进一步深化马、中两国的文化纽带。

难得的是这项书法嘉年华,得到大马政府及我国驻华大使馆和中国驻大马使馆的大力支持,由大马旅游、艺术及文化部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催。

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将在11月2日上午为嘉年华主持开幕。在开幕礼上,非华裔子弟将在台上展示他们的汉字书法才艺。

除了书法艺术的展示,嘉年华还融入大马多元文化的特色,推广其他本土艺术文化,包括陶瓷制作、峇迪艺术、篆刻等,赋予嘉年华更多的艺术体验。

视觉与味觉交织

参与者不仅可以观赏书艺之美,还可以亲身体验这些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嘉年华中的另一亮点是马来西亚丰富的美食文化,与书法艺术的雅致相结合,本土美食将为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视觉与味觉交织,成为嘉年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24年世界书法嘉年华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届,举行的地点竟然是在吉隆坡,可说是大马华人热爱本身文化艺术最大的回报,而大马书艺总会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望,它39年来不断致力于弘扬汉字书法艺术,对推动书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包括举办家家户户贴春联运动,有今天的地位绝非偶然。

书艺总会也在有文化沙漠之称的马来半岛东海岸,甚至是隔着南中国海的东马沙巴和砂拉越两邦积极推广书艺,使之翰墨飘香,让书法在全国遍地开花,还将其提升为殿堂级的高端艺术形式,向世界展示大马的独特书法文化,凡此种种2024年吉隆坡世界书法嘉年华圆满成功是可期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