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外国股票比较好赚?/黄子伦

不久前,股市前辈冷眼接受采访,提到那些在社交媒体冒充他授课或贩卖信息的广告,统统都是假的。

这段澄清和辟谣访问里,冷眼前辈也点出了提供投资建议,需要获得证券监督委员会的执照许可。

只要没有执照许可,一切均为犯法行径。这一句话可说把那些在坊间以兜售课程为幌子,实则提供投资建议的骗子们都打上了“犯法”的标签,叫人看得痛快。

录像中有一段我认为非常有参考价值,那就是他说自己不投资国外股票,相信是现场有人问及他如何看待海外投资一事。

冷眼前辈给出的答复也很直接:“如果你连在马来西亚都没有办法赚钱,你跑去竞争激烈、高度繁琐的美国股市,你认为你可以把人家给比下去吗?”

“马来西亚股市太无聊了”,是我过去几年最常听到的抱怨,也是那些刚刚接触股票投资的新手,最常挂在嘴边的怨言。

海外投资陷阱多

我曾在新书里提到吉隆坡富时综合指数和美国标普500指数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有许多旧时代经济的公司股票,后者则拥有许多科技类的公司股票。过去十余年,两种板块的涨幅可说是天差地别。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海外股票吸引人的主因。

然而,这世上从来没有免费午餐,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和代价而已。

要知道海外投资还是有很多陷阱,拿会计准则来说,就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及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两种。

许多人连基本的财报都看不明白,就一股脑儿地钻进美国股市,还去买一堆自己没听说过的股票,这行为也不知是进取还是无知。

买股票,终究是买公司业务。要看懂业务,就要有足够的信息,当你对自家的本土品牌一无所知时,还要舍近求远,放弃能够获得第一手信息的机会,岂不是自取灭亡吗?

投资海外先打好根基

我有位投资前辈朋友更是身体力行,做了良好示范。他认为,马股依然有不错的投资标的,而当散户都把钱拿去投资海外市场,在马股这个池塘的垂钓者就更少,更有利于他买入更多优质股。所谓的逆向思考,恐怕就是这意思。

老实说,我认为马来西亚股市还是很有看头,除了有很多优质的本土公司,有些企业也在海外市场打开知名度。

更有趣的是,我和同事还发现一些本地公司的股票有滞后,也就是说如果找到了外国的领先指标,你可以提早在马来西亚部署获利。

我同事甚至还通过这些方法提早算出了某些公司尚未公布的季度盈利,误差还不到五个百分比。

总的来说,马来西亚股市还是大有可为。如果你要进入海外市场,请先打好根基。

反应

 

名家专栏

诈骗猖狂小心为上/万年船

上周政府正式向脸书和抖音社交媒体平台建议,严厉贯彻不准13岁以下儿童注册社交媒体账号的禁令。

万年船真是老糊涂了,这不是已经明文规定了的吗,为什么政府还有建议?

难道他们没有管辖或执法的权利?

听起来这有点像电影禁令,电影院应该帮忙执法,务求年龄不符合18禁的电影的青少年或小孩,不得观赏这些电影。

那么,社交媒体有遵从这些禁令吗?

该严的地方不严,这就是本地执法机构的问题。我要提出的不是13岁禁令,而是充斥许多诈骗案件的社交媒体。

容易掉入陷阱

只要稍微浏览脸书,便可以发现,十则广告之中,有4至5则是关系到投资名人邀请我们参与该名人的投资讲座或投资课程。

这些广告,光明正大的用上这些名人的肖像,还写上他们的背景,宛如他们自己的现身说法。

人民一不小心,或者是受到好奇心的驱动,很容易就掉入陷阱之中。笔者稍一留意,原来鼎鼎大名的资本投资基金经理陈鼎武,或本地著名投资大师冷眼赫然就在其中。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崇尚资本增长,将收益再投资,不鼓励派息的陈鼎武先生,竟然向观众推荐一个大马12项高股息的股票讲座,这让我忍不住将此广告摄影下来,发往资本投资询问。结果的回答当然是这是诈骗广告。

有人举报才调查?

我们很不明白的是,在马来西亚,何以这种摆明是欺诈,甚至滥用肖像权,已经严重侵犯了个人私隐权,但是不见当局严加执法。

难道真如许多人回应的那样:警方必须在有人举报的情况之下,才开档调查?而又必须有人蒙受损失,才有开档的理由。

难道脸书等提供广告页面的社媒,不应该负上一些法律责任?

这些社媒在接受广告合约时,应该严正对待负责人,不得胡乱使用未得授权的肖像,否则它们将共同面对被起诉的后果。

这几位愿意分享他们的投资心得的投资师傅,被这些诈骗集团偷龙转凤,面对难以计算的名誉损失,而且,也可能因为举报无效,怕人家误会他们参与诈骗,因此退隐,失去教育群众的热忱。

大马交易所应该采取主动,和执法单位,还有受害的投资名人,共同向社交媒体如脸书等宣战,取缔违法广告,将一片污浊云端扫清,让散户免于受骗,得以向正道投资学习。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