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

(北京9日讯)中秋佳节前夕,中国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9日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

“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呈柱状晶体,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

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新团队,通过X射线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在14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粒径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并成功解译其晶体结构。

经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投票通过,确证为一种新矿物。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6种新矿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核集团等多个单位获批承担月球样品研究工作,国外科学家、留学生也参加了联合研究。

目前已在岩浆分异、太空风化、氦-3气体以及生物能转化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

 

ADVERTISEMENT

 
 

 

反应

 

大千

供人类登陆庇护所 科学家发现“月球洞穴”

(华盛顿18日讯)长期以来,科学家的理论推测都认为月球上存在“洞穴”,能作为未来人类登陆的安全庇护所。近日一支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发现月球最深坑洞与一个洞穴相连的直接证据。洞穴可以保护人类和机器人探测器免受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的影响,对于竞相在月球建立长期人类据点的美国、中国等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存档的雷达测量数据发现了该洞穴,这些数据是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器于2010年在宁静海平原收集的,就是1969年阿波罗11号任务的登月地点。透过分析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在地下130至170公尺处发现了洞穴。

在《自然天文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指出,新发现的洞穴至少宽45公尺,长度在30到80公尺之间。这可能只是因熔岩形成的更长通道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还会有更多洞穴。

研究的共同作者、意大利特伦托大学资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卡雷尔(Leonardo Carrer)在电子邮件中表示,“月球洞穴一直是一个谜。科学家们在50多年前就假设它们的存在。所以能够最终证明地下通道的存在是一个惊喜。”

未来对月球洞穴的研究和探索,还可能提供有关月球演化和月球火山活动的新见解;研究共同作者、特伦托大学远程感应实验室主任布鲁佐内(Lorenzo Bruzzone)教授表示,“这些洞穴是一个独特的环境,保存了月球的历史。对这些洞穴内岩石的分析可以带来与月球演化相关的新发现,如月球火山活动的时间线和持续时间以及月球地幔的实际组成。”

此外,布鲁佐内教授还指出,月球洞穴可以作为月球表面基地的替代或补充。

NASA数据显示,月球赤道附近的白天温度平均达到华氏250度(约摄氏121度),夜间则降至华氏零下208度(摄氏零下133度)。月球勘测轨道器记录的数据显示,温度甚至曾下降到华氏零下410度(摄氏零下246度)。相比之下,2022年7月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些被认为可能通向洞穴的坑洞内部环境温度更加稳定,始终保持在约华氏63度(摄氏17度)。

2022年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行星科学博士生霍瓦(Tyler Horvath)在电子邮件中表示,“有更多证据表明宁静海坑洞底部延伸出一个洞穴,这非常令人兴奋。”

这一发现为未来的月球探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月球洞穴可以成为人类和机器人的避风港,使未来的太空探索更安全、更可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