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别看不起自己/黄子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都会觉得马来西亚是一个没有救的国度。当然,我国面对的各种挑战并非一日之寒。只是,许多人把这种不满进一步扩大到觉得马来西亚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觉得外国人都是比较优秀。然而,这些是事实吗?

如果是没有工作经历,我是会直接认同“马来西亚人很差”这个结论,但事实证明,马来西亚人的竞争能力还是非常强,即使在东南亚,亚洲,甚至是全球,并不逊色。

我本来认为懂得三语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只要你曾经接触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当地人,你会发现马来西亚人的语言“天赋”真的是通行无阻。要是你曾接触过华语区的人们,即使是上市公司管理层,他们也未必懂得英文,出门都要带一位翻译,整个沟通成本大大增加。

大马人非常刻苦

除此之外,马来西亚人其实非常刻苦。要声明,马来西亚人的刻苦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我知道有很多读者并不认同,可是如果你曾和从国外过来工作的外国人有长期工作经验的话,你会发现马来西亚人还比较像工作狂。那些所谓外国专业人士不一定就比较优异,而且素质参差程度让人不忍直视。

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许多欧美国家的经济已经步入成熟甚至是下滑的阶段,许多当地人都倾向于享受人生,而不是奋力拼搏。这本没有对错之分,是个人价值观的追求,但所呈现的现象就是不够拼搏。况且,他们的税率还这么高,拼太多也只是便宜了政府的口袋,缺乏动力也是自然不过的事。

还有一件事情是很令人感觉遗憾的,那就是本地人总是说我国落后,因为没有让某些专才在本地找到合适或者薪金匹配的工作,有些岗位甚至是不存在。我认为这事情要分方面来解读。

市场小容不下人才

首先,所有的工种或者薪资匹配的岗位,都是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上,那就是我们有足够大的市场来支撑。换言之,有这个市场需求。举例来说,如果你学得是人工智能开发,那么你理应去美国、中国、日本等市场去研究,因为他们在这些领域有足够大的投资。

马来西亚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无法用其他更为先进的市场来和本地相提并论。要是你学了个冷门科系,那么本地就更难找得到匹配的工作机会,因为本地市场就养不活这个行业。

我们必须明白,有些事情真的是客观环境造成,而非人才不够优秀所致。

要记得,我们可是“贡献”了将近100万人的劳动力给邻国新加坡“建国”。如果马来西亚人的素质真的很差,凡事锱铢必较的邻国真的不知道吗?

 

 
 

 

反应

 

言论

关税暂缓是真缓?/黄子伦

就在全世界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好几天,特朗普在星期三晚上突然松口,宣布决定将“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间暴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录得双位数的单日涨幅。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让人不禁怀疑,此君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我们暂且搁置阴谋论,来猜测特朗普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从4月2日那张关税图表出炉后,全球市场一片震荡,股市普遍大跌。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此番主要剑指中国。

中美过招互不相让

于是中美就此在关税上展开过招,轮番加码税率,互不相让。其间,特朗普多次放出“最后通牒”式的喊话,结果不出所料,中国并未买账。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称自己“非常尊敬习近平”,并认为对方是“聪明人”,为谈判保留了回旋余地(虽然他的手下发言就没那么客气了)。

然而,谈判期限已过,中国依旧不让步,美股应声大跌。凑巧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时拍卖价值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结果国内反应冷淡,需求不振。这可能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连一向被视为“零风险投资”的美债也开始遭遇市场动摇。

接着,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暂缓90天。对此有几种解读:

其一,从谈判角度看,一味强硬未必有效,毕竟痛觉会被麻痹。“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才可能让对手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心理循环中逐步崩溃。当然,这对国家机器未必管用。

其二,他可能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或者部分国家愿意让步,但要求更长的决策期。

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你可以说特朗普精明至极,每一步都算计周全;也可以认为他和幕僚愚不可及,临时抱佛脚。

但无论哪种看法,其对等关税政策的目的始终如一: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制度、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要么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尤为关键)。白宫文件对此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解除,而这90天只是暂缓。

市场更希望“长痛不如短痛”,但特朗普也应该明白,虽然人们不会像对待“狼来了”的牧羊童那样轻视总统的言论,可反复反转的策略迟早会产生递减效应。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