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央行必须更绿!/Project Syndicate

气候变化无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而中央银行无疑也可以且必须在解决这个所有市场失灵之母方面发挥作用。

在美国和欧洲央行收紧信贷以重新控制通货膨胀的时候,它们也应当利用手中的监督和货币政策工具来促进和激励向碳中性经济的过渡。

虽然大多数央行还未正式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其任务,但不作为可不是一个选项。

大多数央行已经接受了必须协助引导向净零碳排放过渡的角色。根据英格兰银行通过审慎监管局制定的各项新报告规则,超过1300家在英国注册的最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现在必须披露“与气候有关的财务信息”。

欧洲央行同样也鼓励与气候有关的信息披露,宣布它将只接受符合其即将发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示的资产作为抵押品。

就连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这个最后加入央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的主要央行现在也承认,当涉及到气候变化时它必须发挥监督和减轻风险的作用,并于去年成立了监督气候委员会(以评估美国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准备状况)和金融稳定气候委员会(以评估气候变化的宏观审慎风险)。

央行应走得更远

但央行应该走得更远。它们不应只是引导绿色转型,而应该通过为私营部门创造激励机制来推动绿色转型。

英国央行5月发布的气候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英国的银行可能会在2050年产生2250亿英镑的损失,而各保险公司的资产价值将下降15%(在最坏的情况下)。而在其首次气候压力测试中,欧洲央行在7月报告说如果无序过渡到低碳经济,欧元区银行可能蒙受700亿欧元的损失。

事实上这些结果都大幅低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因为只对特定的投资组合进行了压力测试,而且所模拟的冲击并没有反馈到更广泛的经济衰退中。

此外这两套测试还没有被用来影响资本要求,但这种情况在未来可能会改变,到时银行将被进一步激励去使其投资组合与全球气候目标保持一致。

虽然美联储还——正如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去年对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所说的那样——只处于考虑实施气候压力测试的“非常早期阶段”,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也在以其他方式推进。

为了绿化其资产负债表,英国央行已经开始将其公司债券采购向环境记录较好的企业倾斜,目标是到2025年将其公司债券组合的碳密度降低25%。欧洲央行最近宣布了一项类似的计划,从今年10月开始将其持有的公司债券去碳化。

可降低依赖化石燃料

当央行宣布正在购买某些资产时,人们对这些资产的胃口就会增加,其发行人的借贷成本也会下降。

因此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正在能源已再次成为通胀主要驱动力之时,为更环保的企业放宽融资条件。

虽然央行不能降低能源成本,但它们可以帮助减少私营部门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如果方法得当,这也将有助于实现其价格稳定的任务。

完全通过碳价格或监管来绿化经济将把碳成本嵌入价格中,导致通胀加速。而通过补贴肮脏能源的清洁替代品,央行既可以控制通胀又可以支持增长。

做到这一点的一个方法是通过使用双重利率来激励私营部门的绿色借贷。

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都已经探索了这个选项以应对冠病疫情。

英国央行已经重新出台了“贷款资金计划 ”来支持英国经济,而欧洲央行正在为同一目的使用其针对性长期再融资业务。

但这些计划不只是针对央行对私营部门的贷款,而是应该用来给那些将资金用于绿色投资的银行提供优惠(负)利率。

政治让事情变复杂

虽然美联储从未使用过双重利率,但这样做的管道已经到位了。它可以简单地将其贴现率(银行向其直接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设定为低于联邦基金利率(银行相互收取的隔夜超额准备金利息),然后如果银行将资金用于绿色贷款的话则向其提供贴现利率。

这种建议显然会引发政治问题。民选官员不希望由非民选的中央银行家来决定如何分配经济资源。大多数中央银行家也不想承担这种责任,因为他们知道这最终可能威胁到自身独立性。

但即便双重利率并非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想对策,却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对策。如果政治家有能力动员私人资本进行绿色转型,他们早该做到了。

通过推动银行将气候变化纳入其风险模型、进行气候压力测试以提高资本比率、降低绿色企业的借贷成本并利用双重利率来补贴绿色投资,央行可以使经济和金融系统更具弹性。

今年的能源价格飙升表明,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会在短期内破坏价格稳定。而在为中长期做准备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主要通过碳定价和监管来实现绿色转型也会造成通胀。

央行应利用手中掌握的工具来影响绿色资产的需求和定价,这样做并不是分散它们对实现价格稳定这一核心任务的注意力,而是对其完成任务至关重要。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言论

绿色承诺须化为行动/骆雅蕙

2025年财政预算案勾勒了马来西亚绿色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宏伟蓝图,但成败关键在于执行力。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宣布,将2025年国家能源转型基金的拨款从今年的1亿令吉大幅提升至3亿令吉,目标是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然而,若官僚低效和执行不力的老问题持续存在,绿色转型的目标恐难实现。

肯逸湖混合水力浮动太阳能发电场和登嘉楼绿色氢能中心象征着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的落实。然而,政府在过去跨部门协调和审批程序上的低效,导致不少项目被搁置,科技评估失误等问题依旧存在。

再者,绿色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发展的障碍。尽管政府拨款75亿令吉用于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TVET)和高等教育,旨在培养绿色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现实却是许多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若这个问题不解决,政策的长远效果将受限。

绿色能源成“富人游戏”

净电能计量(NEM)计划延长至2025年6月30日,鼓励更多家庭和企业安装屋顶太阳能光伏(PV)。但高昂的初装成本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望而却步,使得绿色能源的推广成了“富人游戏”。这不仅削弱了政策的公平性,也背离了政府所宣扬的全民参与精神。

生态财政转移基金(EFT)资金的拨款从2亿令吉增至2.5亿令吉,支持各州森林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然而,非法采伐和森林破坏问题长年存在,执法不力使得生态恶化的趋势难以逆转。

没有有效监督,这些资金很可能在官僚体系中被浪费。尽管社区护林员人数增加和河流清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值得肯定,但仅靠资金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碳税计划是预算案中的一大亮点,却推迟至2026年才执行。碳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直接手段,许多国家早已实施,而马来西亚的延迟反映了政府在环保和经济利益之间的挣扎。

若继续拖延,马来西亚企业将面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带来的压力,出口成本势必增加。与其等待欧洲征税,不如主动实施碳税,将收入用于国内绿色转型。

日前,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在大马钢铁工业联合会大会上强调,碳税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为国内钢铁生产商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他呼吁,进口商品应同样缴税,以免本地企业处于劣势。通过征收碳税,政府可确保公平竞争,并为国内绿色经济提供急需资金。我们应将这笔收入用于支持本土环保和经济发展,而非让欧洲通过CBAM征税。

马来西亚绿色技术与气候变化中心(MGTC)也赞同,引入碳税不仅能推动高排放行业向清洁技术转型,还能提升马来西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马来西亚绿色技术与气候变化中心支持政府延续绿色科技融资计划(GTFS),这一计划自实施以来吸引了大量投资,创造了数千个绿色就业机会。

然而,单靠激励和补贴不足以推动全面绿色转型。若缺乏强制性减排要求和清晰的碳定价机制,绿色经济进程恐将难以为继。

能源绩效合同机制(Kontrak Prestasi Tenaga)旨在提升公共部门能源效率,承诺节省10%的电费。政府还计划支持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

清除官僚体系陈旧作风

安华表示,政府将提出CCUS监管框架法案,并为相关产业提供税收优惠和便利。这些措施反映了马来西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努力,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政策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体而言,2025年财政预算案为马来西亚描绘了绿色未来的美好蓝图,但执行是成败的关键。环保承诺必须转化为行动。

唯有清除官僚体系的陈旧作风,强化监督机制,马来西亚才能在全球绿色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否则,一切雄心壮志不过是镜花水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