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马来亚空前的“活剧呈现”在清末时期(第三篇)

“话剧”,早期称为白话戏、新剧或文明戏。1907年,《中兴日报》报道吉隆坡某间剧社演出文明戏。因此,研究马来西亚华文话剧史须追溯到清末时期。

马来西亚位于赤道,距离中国几千公里遥远。战前的英属马来亚,交通和信息往来都不如现在便利,但是,当时大部分的马来亚华侨华人还是眺望中国祖国,中国的时局一旦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马来亚的华侨社会也随之兴起海啸或波澜。

当中国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便流亡海外在华侨社会中宣传革命。同时,孙中山也曾数次来到马来亚各主要城市发表演说,推动革命运动。虽然两者的思想存有出入,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为激起马来亚华侨华人重新认识中国祖国,激发起他们对中国祖国的国家认同感和参与革命运动的使命。过去,许多海外华侨对于国家的概念是陌生和模糊的,他们关心自己的家乡大于国家,家乡省籍的亲人、家乡省籍的天灾和家乡省籍的种种问题,这才是他们所在意的。



即便是在马来亚的华侨社会,人口最多的福建籍、广东籍、客家籍和潮州籍等籍贯的华侨,都形成了各大帮派和私会党,发生互相争斗或彼此相互鲜少往来,甚至开办的华侨学校,最初都只是收容同籍贯乡亲的侨胞学生,与自己籍贯相左的华侨同胞,似乎都视为外族。但是,随着保皇党和革命派的革命运动鼓吹,在马来亚兴学、办报、开设多间书报社等等,提高华侨教育和文化水平之后,才慢慢地打破华侨各籍贯之间的成见,同时唤起“中国祖国”的“国家意识”。

戏剧让华侨民族自觉

获得马来亚华侨支持并达成推动中国革命的有效成绩,是非常有限的。《南洋总汇新报》于1913年10月23日报导指出:“然穷乡辟壤,愚夫愚妇,则报纸学堂之力,皆不足以普及。”因此,戏剧将成为了最有利的武器。马华戏剧的播种,让马来亚华侨华人赶上民族自觉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列班车。

1907年,吉隆坡一间剧社演出文明戏,将《徐锡麟案》写成文明戏戏本演出。这场演出,刊登在《中兴日报》上,该报是由胡汉民等中国革命党人在马来亚发起的革命报章。报导形容这场文明戏演出是马来亚空前的“活剧呈现”,表现了过去戏剧中所没有传达过的革命精神。

文明戏《徐锡麟案》演出时,吉隆坡戏院里的观众人山人海,而且激起了华侨观众“感慨激昂”的情绪。《中兴日报》不仅对这场演出作详尽的报导,而且,也强调了马来亚华侨的中国传统戏剧,需要进行“戏曲改良”的行动。



《中兴日报》于1907年12月13日的报导中指出:“戏曲之感人……大矣哉……无端而悲……忽然而喜……在优人已非真悲真喜矣……而何?于观者……然而观者此时之悲喜……已与优人之悲喜以俱来……而手舞……而足蹈……而槌胸……而感泣……其悲喜交集……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寻常戏曲且如是……况以新理想侵入……做明文戏本,而演我汉族最近英雄之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有不令我同胞壮其爱种精神……而色飞神武者乎……”

当一个地方的民族自觉性觉醒并发现社会问题时,正确管道的诉求无法得呈,人民心中憋着的情绪总是需要疏通的。当舞台上的戏剧演员还在扮演虚假的“真悲真喜”,乖离人民的生活真实情景时,它终究是需要进行改变的。

徐锡麟肖像。

(大众若有话剧史料提供,如剧本、演出特刊、剧照、剪报、剧团书信或徽章等,欢迎邮寄至8, Jalan Mas 2/10,Taman Mas 2,Batu 9, Cheras, 43200 Selangor,询问电话016-2322693,电邮[email protected]

反应

 

商余

吃苦,就是吃补——展望2023/沈国明

文图|沈国明(心向太阳剧坊主席兼研究员)

新一年到了,2023年第一期的〈商余〉特邀约一直努力不懈推广“戏剧运动”的沈国明,书写去年的斩获,以及对新一年的期待……〈商余〉诚祝读者:2023年,平安快乐!

2022年我所忙碌的工作内容:

抢救、收集、清理、归类、典藏,不停地在保存和整理戏剧文史资料;

阅读、梳理、慎思、书写、校稿,不间断地在发表马华戏剧学术文章;

催稿、校阅、编辑、排版、印刷,完成4册学术性马华戏剧书籍出版;

宣传、摆档、接单、包装、邮寄,书籍从厂房至读者手中皆亲力亲为;

拜访、交流、解说、分享和呈交计划书,积极地向各领域争取认同戏剧研究的价值;

写信、发函、联系、接受电台专访和报章采访,向社会大众发出戏剧文史的声音。

成立戏剧文化馆

同时,为了搭建资料研究中心和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正式落实成立“戏剧文化馆”;为了向大众传达唤醒和提高保存文史资料意识,到各地跑透透推行“金丝带”宣导讲座会。

以上这些,是我于2022年在“心向太阳剧坊”从事马来西亚华文戏剧任务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工作,是“工作”吗?

回想过去一年,我似乎没有变,也似乎没有“长大”,更似乎没听取长辈们的意见,依然不听话地、坚持己见地呆守在心向太阳剧坊,继续推行收集马来西亚华文戏剧史料的工作,甚至推动“金丝带”文史资料保存宣导运动,并已经陆续在全国大城小镇展开。

做戏剧演出有钱赚吗?搞戏剧研究,经费从何而来?这是身边朋友常会问的两道问题。这两道题目,却不是我所在乎的问题。我关心的是:戏,得要继续演下去;戏剧研究,得要坚持做下去。

为了让戏剧研究可以持续进行,建设一个资料中心是必要的。因此,打造一个资料库作为戏剧研究的场域,刻不容缓。于是,“戏剧文化馆”在大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正式诞生了。该馆藏书万册,书籍含油印剧本、演剧特刊、照片、手稿等,这些都是心向太阳剧坊近年发起“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从各地收集而来。

另外,也有不少书籍是心向太阳剧坊成员近十年到中国和韩国巡演舞台剧,以及在中港台出席学术研讨会时,获得主办方和学者赠送。同时,剧坊成员也到各个地区的二手书店,购买大量的戏剧书刊运回我国。书籍种类包括戏剧理论、编导演知识、剧场实务、票房行销和各国戏剧史等等。

如何发展“戏剧文化馆”?我相信,伟大的“戏剧文化馆”不是靠宏伟的建筑来成就的,应该是靠多年累积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而形成。惟有不断地丰富馆藏资源,才能形成一所有分量、有特色的“戏剧文化馆”。

被看见和赏识

2023年即将来临,总觉得2022年过得比往年快,是工作太过充实忘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轻轻溜过,还是年龄大了开始健忘了?2022年,我获得第16届花踪“报告文学奖”首奖,给予了自己和心向太阳剧坊成员很大的鼓励和肯定。终于,我们的一些作品被一些人看见和赏识,戏剧研究也间接引起文史哲爱好者的关注。

未来的展望是什么呢?我仍殷切地恳请社会大众能够认可和接受戏剧文化工作者,我们不是吃饱没事干、不务正业、逃避现实社会的一群。戏剧文化,是我们的正业、职业。恳请社会大众支持戏剧文化工作者、给予我们实际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真的不愿把太多的时间耗在无谓的社交活动,也不愿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大量的联系和文书工作,结果换来一句:“我们没有拨款了!经费已经用完了!”

“吃苦,就是吃补!”心向太阳剧坊成立22年,剧坊成员一路走来服用了无数贴的“补”药。我们不怕吃补吃苦,愿大家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会做出成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