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和阴谋论/黄子伦
说起阴谋论,历史上被污蔑得最糟糕的恐怕是罗斯柴尔德家族。
根据某些阴谋论 “专家”,这个犹太裔德国银行家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家,许多赫赫有名的金融机构包括美联储都是由他们家族所控制。
这些阴谋论者喜欢把这个家族形容得有多么聪明绝顶,多次在各种危机里险中求胜,而且屡屡报捷,并包装成一个无往不利的赢家。
事实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近代历史里就有好几次巨大投资失利,其财产也还被希特勒充公,如今影响力也不及摩根高盛花旗的水平。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人们进一步放大解读此类观点,并把世界的运作看成就是几个人在秘密房间里商议出来的“演出”,任何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
但这些人忘记了那句名言所说:“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你甚至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因为世界是由多个群体所组成,每个群体之间的博弈和互动都会直接影响局势的微妙演变。
就像我曾撰文写道,除却一些重大事件,投资市场每天的动向几乎是无迹可寻,所有报道或者解释都只是事后诸葛。
美联储今天激进升息,短期原因自然是通胀压力,加上美联储手中工具就不多,来来去去都是调整利率和买卖债券。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通胀,你要美联储出手解决,他们自然就只有剩下升息这条路可走,如芒格说的:“当你手里握住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如果我们往上归因,如今通胀压力来自于两大阵营,分别是俄罗斯和中国。
俄罗斯影响欧洲的能源需求,也影响全世界的粮食价格;而中国则是牵引着全世界各类商品的产出,有本书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作者全家尝试一年不要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结果过得苦不堪言。
如今,这两大阵营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产出 “困境”,导致全世界要重新适应更高通胀率的环境。加上欧洲过去十余年受到环保主义的压力而减少对油气技术的投资和开发,为如今供不应求的环境雪上加霜。
多思考多阅读
原本,以上危机可能会在未来慢慢地显现出问题或者逐步爆发,但是随着疫情的来临以及俄乌战火,使得危机提早降临。
国际秩序也在改变,从中国加入世贸后的拥抱全球化,到各国逐步走向区域化和设法自给自足。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国际贸易成本会更加高昂,那套此前红极一时的 “戴尔预防冲突理论” 应该会逐渐失效。
总的来说,国际形势和金融市场正驶入一个前所未有的 “新世界”,大家应该多思考和多阅读,而不是一味地用阴谋论来解释。
视频推荐:
关税暂缓是真缓?/黄子伦
就在全世界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好几天,特朗普在星期三晚上突然松口,宣布决定将“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间暴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录得双位数的单日涨幅。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让人不禁怀疑,此君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我们暂且搁置阴谋论,来猜测特朗普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从4月2日那张关税图表出炉后,全球市场一片震荡,股市普遍大跌。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此番主要剑指中国。
中美过招互不相让
于是中美就此在关税上展开过招,轮番加码税率,互不相让。其间,特朗普多次放出“最后通牒”式的喊话,结果不出所料,中国并未买账。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称自己“非常尊敬习近平”,并认为对方是“聪明人”,为谈判保留了回旋余地(虽然他的手下发言就没那么客气了)。
然而,谈判期限已过,中国依旧不让步,美股应声大跌。凑巧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时拍卖价值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结果国内反应冷淡,需求不振。这可能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连一向被视为“零风险投资”的美债也开始遭遇市场动摇。
接着,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暂缓90天。对此有几种解读:
其一,从谈判角度看,一味强硬未必有效,毕竟痛觉会被麻痹。“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才可能让对手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心理循环中逐步崩溃。当然,这对国家机器未必管用。
其二,他可能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或者部分国家愿意让步,但要求更长的决策期。
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你可以说特朗普精明至极,每一步都算计周全;也可以认为他和幕僚愚不可及,临时抱佛脚。
但无论哪种看法,其对等关税政策的目的始终如一: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制度、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要么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尤为关键)。白宫文件对此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解除,而这90天只是暂缓。
市场更希望“长痛不如短痛”,但特朗普也应该明白,虽然人们不会像对待“狼来了”的牧羊童那样轻视总统的言论,可反复反转的策略迟早会产生递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