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患“空心病”者何其多/方城

最近,报章频频传来年轻人自杀的新闻,很多人都会在评论区写“为何那么傻?”、“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等造成二度伤害的话语,事实上,一个人的学历和思维并没有直接关系啊!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授徐凯文曾于2019年提出,有许多学生,尤其是资优生,患上了“空心病”。他们这群人,不懂得自己的人生要做什么,能做些什么。他们读书学习也只是完成父母的要求。他们自小依据父母的要求,读好书、考好成绩、进好学校、考上名牌大学、找份好工作,赚多多钱,以光宗耀祖。

问题是:过后呢?当钱已没有办法让他们快乐的时候,他们该如何?没有人告诉他们,也没有任何一个教育机构告诉他们。这种空心病患者,在经历两年的疫情折腾后,更有显著增加。

生存没有意义有自杀倾向

患上“空心病”的人会如何?他们活得没有目标,觉得生存没有意义,学习也是没有意思的。在求学时期,他们已是如此,时刻会有自杀的倾向。

据该大学教授:这些“空心病”患者想死,但却不一定会去死,除非出现其他刺激他们的因素。我有个当师范讲师的友人告知:几乎80%的新进师范学员,都是在父母的安排或建议下,无路可走才进入师范的,真正想献身教育者寥寥无几。我听了,深觉可悲,如果这些无奈进入者可以在受训时,找到目标,视教育为不可小觑的事业,那尚好;若始终无发激发对教育的热忱,那么正式为师时,恐怕会“贻害人间”了。如果这些教育工作者,也患“空心病”,他们在育人时,也继续强调“读好书、考好成绩……云云”的“恶性循环”,制造更多“空心病”患者,那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其实,我们不妨想想,现代的家长教师,是不是有很多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工作也是一种负担的?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岂能不患上“空心病”呢?几代下来,我们的生活,充斥许多诱惑,我们很多时候也会迷失了自己。若这是有没有任何人或事的激励鼓舞,也许就会酿成大祸了。

在此,我不得不强调阅读的重要。有话说:“阅读,决定了你的人生”,这话错不了。在迷茫失落时,从书本中汲取养分,让自己找到力量,重新振作。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告诉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瓶颈时,不要自暴自弃,努力提升个人的修养;有能力时一定要惠泽天下。只有这样,人才会感觉活得有意义,这种意义也绝不是金钱地位可以替代的。  

反应

 

言论

领袖是引领未来的榜样/方城

在一间成功的机构,若其领导能深得人心,企业发展必定乐观,员工的流动性也应该不高的。我认为,领导应该要有几个特质,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我一直认为,作为领导,就必须要有领导的气度,对于讲真话、做事不偏私的属下,哪怕他说的话不合领导的心意,领导也应加以表扬,而不是故意刁难,处处不予好脸色,让人心变凉,不想再认真做事了。人心一旦失去,就像覆水难收,很难再拿回来的。

领导也是引领未来的榜样。这种情况如果在学校发生,就让许多认真且奉公守法的老师心灰意冷,进而让阿谀奉承的伎俩根深蒂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虚伪。

成功的领导,要能做到“以德报怨”,就事论事,而不是以身分打压属下,让人无所适从。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决定要能够以开明的心态接受劝谏,机构要有进步,必须能够做到这一点。

如果事事都掩耳盗铃,自以为是,是很难看到进步的。领导固步自封或全盘照收;耳根软,轻易相信流言,就会成为有心的人的棋子,任意被摆布。

我一直希望领导应该双目清明,用慧眼办事,多称赞表扬,让人在获得肯定之余,更愿意工作,而不是在上班时得过且过,求过时间而已。

用假数据骗自己

遗憾的是,现在的职场上几乎充斥这样的人,但大家却还浑然不知,反而不断自我催眠,用假的数据欺骗自己,想象一切还是美好的。

打个比方,当有人提出学生的阅读量不足之际,各方就想尽办法让学生“阅读”,制造报告,营造出全民阅读的假象。其中有多少人真正培养起阅读的习惯,只有天知道了。

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我想学校会变成尔虞我诈,虚伪失真的地方,不再是所谓的象牙塔了。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打工人所处的环境,常会有欺善怕恶,喜欢巧言令色的领导,导致团体或机构无法有显著的进步。若这样的情况也在栽培国家未来领袖的学校发生,学生会看到怎样榜样?实在让人不敢想象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