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独中复兴运动与教育改革/林国安

明年是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林连玉基金策划组织“初心——独中运动舞台剧”全国巡演,彰显“独中复兴运动”和“独中教育改革”两大主题。

实质上,从教育学理和独中教育发展轨迹考察,独中复兴运动与独中教育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也体现深刻的关联性。

首先,独中复兴运动为独中教育改革滥觞。50年前,独中复兴运动发轫霹雳州,扩展全国,波澜壮阔,风雷激荡;她的意义不仅在于华教救亡、挽独中教育狂澜于既倒,而且为独中教育改革拉开帷幕。

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有言:“现代教育改革的特点包含变革教育学的明显意图,同时伴有相对强烈的理智的和实践的基础。”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期间提出的《华文独中建议书》旗帜鲜明揭橥独中办学的“四大使命”与“六大方针”,以“谋求完善统一步骤”,“积极使独中能完成巩固及发扬母语教育的地位及功能”;同时建议以统一课程和统一考试来贯彻有关办学使命与方针。

由此看来,独中复兴运动实乃一项教育改革举措,《华文独中建议书》堪称一部统领独中复兴运动的教育改革文件。与《华文独中建议书》同时期发布的《独中统一课程及考试小组报告书》,则是独中教育发展史上第一部课程文件。它阐明独中统一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文化特质,对统一课程的设置、教材编纂、教学实施,以及统一考试的实施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它标志独中统一课程与统一考试的建制,对独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极具深远影响作用,赋予独中复兴运动以变革教育学的意义。

继承发展 守正创新

其次,独中复兴运动之于独中教育改革的历史意义,则是“继承发展,守正创新”,这也符应教育改革哲学的客观规律。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初启独中教育改革,华文独中立定脚跟,迈入80年代稳步发展,及至90年代试行“素质教育”,寻求办学质的飞跃,再至新世纪推进“素养教育”,提升课程教学育人质量,为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期间,教育思想、课程教学理念更新,课程建设与教科书代际更迭,教学模式创新,学业评价与考试内容和形式革新,尽见延续与深化、创新与发展之轨迹,脉络相承,清晰可循。

秉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将予以推进独中教育改革诸多启迪。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标志维护与发展民族语文教育的本质,旗帜鲜明,使命方针明确,战略部署到位。

今天独中教育改革实宜坚定民族语文教育信念,贯彻民族母语教育方针和办学使命,而不是将民族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质简单等同意识形态,刻意回避,或者归因历史问题,留待历史去解决。特别是面对数理英化教学和国际课程班兴办的冲击,更要防微杜渐,深化对母语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在这方面,不妨借鉴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母语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着眼“母语文化意识”的构建与提升,通过优化母语学习与教育,深耕民族文化建设与创新,奠定为民族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基础。

独中践行民族母语教育教学就应该有这份底气与自信。

推进“素养教育”

当前独中教育改革推进“素养教育”,是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素质教育”的延续与深化。

独中课程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理念,是顺应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知识导向”至“能力导向”再至“素养导向”的发展趋势。

“素养教育”侧重培育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就独中教育实际而言,“素养导向”课程教学改革终极目的在于优化学科课程育人价值功能,促成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达成民族群体智慧的开发,以及功能健全社会的构建,适切回应“独中教育培养什么人”和“学科课程教学如何培养人”的时代课题。这毕竟也是独中复兴运动,以及独中统一课程和统一考试建制的“初心”。

独中复兴运动成功挽救了华文独中,为华文教育发展史谱写光辉的一页;“群众性”是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年,“义卖”“义演”“义唱”“义剪”“义跑”等“义”字头募款活动,热火朝天干劲高,敢叫日月换新天。

半世纪以来,薪火相传,“群众性”不仅是华文独中发展建设的坚实后盾,今天华文独中教育改革,还可以赋予“群众性”以新的时代内涵。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的差异,形成各华文独中学生来源、办学条件落差较大,滞后独中整体均衡发展。

引进“集群学校”

这是独中教育改革的老大难问题。或许可以聚力组建“区域独中教育共同体”,引进“集群学校”概念,由独中名校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帮扶区域薄弱独中,致力“共商、共享、共建”,推进区域独中发展规划相互连结,教学社群跨校“共备”,促成区域独中的互学共学,实现“共好”,造就区域独中均衡发展。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年度流行语与AI时代/林国安博士

12月2日,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权威期刊《咬文嚼字》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

12月7日,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立德树人、巴黎奥运会、全球南方、中国游、以旧换新、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新职业。”

在这期间,世界几部知名词典也先后评选出2024年度词语,包括:

《柯林斯词典》:brat(原意是顽童,被赋予新义:“具有自信、独立和享乐主义的人/态度”)。

《剑桥词典》:manifest(原意是清楚显示情感、态度或品质,也被赋予年度词语的新义:“积极想象,以完成目标的场景来给自己动力”)。

“2024牛津年度词语”:brain rot(脑腐化,特指一个人由于过度浏览那些无聊或低质量的网络内容而导致的精神或智力状态的恶化或退化)。

《韦氏词典》:polarization(两极分化,表示在对立派别或群体之间引发强烈分歧)。

年度词语和流行语的评选,是语言学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披露,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而获得;语料来源于本年度国内主流报纸、中央及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转写语料,以及网络门户网站文本,语料规模达10余亿字次。

流行语折射时代特征

《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介绍年度十大流行语评选要保证广泛社会认可度,覆盖面要广,能全面反映过去一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面貌的变化以及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此外,也要兼顾语言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注意词语结构、含义、用法上是否有创新且符合语言规律和社会文明规范,能否为汉语言文字发展起到规范引导作用;注意考虑流行语如何反映时代发展特点,为一年的社会生活留下印记。

考察上述2024年度流行语和词语,其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十分鲜明的。

现大量AI相关新词语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引领的高新科技发展迅猛,正推进社会与产业革命,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词汇敏锐反映社会新生事物和社会生活变化。于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词新语大量出现和广泛流行,形塑年度流行语和年度词语。

例如,本年度流行语“数智化”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融合体,反映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如“人工智能+工业制造”“人工智能+教育”等,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而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转型,致力“技术含量、创新性和高效能,体现经济发展向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方向的转变”。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安全治理,强调“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既能够推进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又能缔造美好社会,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中国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产业变革带来新赋能和新机遇,呼唤“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以及新业态和新技术含量高“新职业”的生成,包括拓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新赛道,以加快培育高质量人才,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人工智能发展也启示人们树立“自信、独立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想象,以完成目标的场景激励自己”;面对海量、虚虚实实、真伪难分的信息资源,需要审慎思辨,勿沉迷于无聊网络内容而导致“脑腐化”!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