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东南亚电商巨头 虾皮被剥层皮

报道:卢德仪

曾打败阿里巴巴“Lazada”的东南亚电商巨头“虾皮”在多个国家大幅裁员,退出多个市场。虾皮的快速增长未有带来足够利润,创办人李小冬指公司未来难以筹集资金,须小心行事。

传大幅裁员

曾打败阿里巴巴“Lazada”的东南亚电商巨头“虾皮”(Shopee)近来在多个国家地区传出大幅裁员的消息,成为市场热门话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整个电商大环境所致,还是虾皮内部营运的问题?

创办于2015年的虾皮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冬海集团旗下电商业务平台,总部设于新加坡,创办人为原籍中国天津的李小冬。

冬海通过旗下Garena、虾皮与SeaMoney分别切入游戏、电商与金融这3个领域,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虾皮的业务横跨东南亚7大市场,此后更扩展至全球13个市场。

凭着虾皮的成功,李小冬于2021年登上新加坡首富宝座。

2大业务没利润

要采讨虾皮的问题,得一并谈其母公司冬海的状况。根据冬海的财务报表,公司营收虽仍稳定攀升,但旗下两大业务——电商平台虾皮及数位金融服务SeaMoney仍无法盈利。

冬海的发展是游戏业务起家,并靠这项业务支撑。2010年,冬海引入了腾讯的投资,旗下的游戏业务平台Garena拿到了至关重要的《英雄联盟》东南亚代理权,靠此游戏,Garena仅花了2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盈利。此后,腾讯就不断将各种游戏代理权交给Garena,包括火红的《王者荣耀》,Garena迅速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游戏公司之一。

不过,Garena真正赚钱的金鸡母是自家开发制作、也相当热门的手游《Free Fire:我要活下去》。冬海3大业务中,就只数Garena最赚钱。

今年2月,冬海却因为印度封禁了一批与中国有关的互联网APP,受到了波及,Free Fire也在封禁名单之中。受此事件影响,冬海集团的股价下跌幅度高达18.39%,市值蒸发约160亿美元。

这款游戏在印度被封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市场反应,原因在于冬海集团对这款游戏的依赖程度太高。

冬海集团上市之初,腾讯持有39.7%股权,是为第一大股东,李小冬则持股20.7%。不过,今年1月,腾讯减持股份降至18.7%。腾讯尽管还是大股东,却给市场释放了负面信息,冬海股价应声下跌。

据报道,自2021年10月的高点以来,冬海的市值已损失约1700亿美元。

物流营运成本激增

虾皮堪称东南亚最大电商品牌,2021年创下纪录,收入超过50亿美元,高于2020年的22亿美元。

在去年“双十一”的销售额中,虾皮更打破了2020年的销售额纪录,整个销售期间售出20亿件商品。同样在当时破纪录的阿里巴巴Lazada也望尘莫及。

按这个趋势发展,今年冬海的电子商务有望在国际市场超越阿里巴巴。

亮眼成绩背后却有隐忧,虾皮始终无法取得正盈余,问题出在即使爆单,物流和营运成本亦同时激增。

虾皮2019年的行销费用吞蚀了44.6%营收,到2021年则是下降到38.5%,占比虽逐年下降,不过每年还是越亏越多,2021年电商部门净亏损来到27.6亿美元。

快速扩张推高财务负担

虾皮的行销费负担与大肆推出各种优惠有关,购物节频繁,广告支出高,免运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同时推高了财务负担。

快速扩张的野心也是一个因素,拚命烧钱,又如何能取得盈利?

这就是创办人兼执行长李小冬今年9月15日突然通过内部通函概述了公司将采取大幅削减成本的措施的诱因。

事情在今年3月已经开始酝酿,虾皮关闭了仅推出5个月的印度和法国业务。同一时间,虾皮的全球扩张计划面临挫折,包括进军欧洲和拉丁美洲。

3个月后,该公司就开始裁员,其支付部门ShopeePay和送餐业务ShopeeFood面临第一轮裁员。

关闭智利哥伦比亚业务

今年9月初,新加坡媒体报道,虾皮宣布关闭在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业务,并完全退出阿根廷。

很明显虾皮无法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复制到西方国家。

唯一不受影响的是巴西市场,虾皮在当地已是主要参与者,拉丁美洲是仅次于东南亚的最重要地区,占其2021年收入的近19%。

管理层暂放弃薪水

接着,李小冬就通过内部信函向员工道出公司面临的问题。他写道,不利的市场条件“不是一场迅速过去的风暴”,并称公司未来12至18个月的目标是实现自给自足。他表示公司拥有坚实的现金基础,但警告“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很容易用完这个现金基础,而且随着投资者逃离‘避险’投资,我们预计无法筹集资金”。

他还概述了公司将采取的一系列削减成本的措施,包括高层管理人员暂时放弃薪水。

与此同时,各地业务驻点陆续传来裁员的消息,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台湾和中国大陆都有员工被裁。台湾虾皮告知员工,部分员工进行组织编制调整,不影响营运。虾皮最鼎盛时期,全球拥有6万7000名员工。

然而,裁员不仅限于虾皮,Garena也减少了员工人数。显而易见的是,冬海最大投资者腾讯也正试图保护自己免受经济放缓的影响。腾讯也未能幸免于所谓的“科技衰退”,必须采取“瘦身”策略。其实,整个科技行业的人员配置正发生巨大变化,包括谷歌、面簿等公司亦然。

投资者逃离“避险”投资

2017年冬海的收入为4.14亿美元,2021年激增至近100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是由筹款现金推动的,正如2021年9月创纪录的一轮融资那般。但科技公司的类似融资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美联储提高利率,致使借贷成本飙升,也意味着无风险回报,根据分析机构所言,美国国债等资产可能比风险更高的科技股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正如李小冬在9月15日的员工信函中提到的场景,投资者正在逃离“避险”投资,这就是虾皮的投资资金枯竭的原因。

作为外部资金的替代方案,公司可以向内寻求推动增长和扩张。然而,冬海过去几个季度一直在亏损,因此这种选择在短期内是不可行的。

李小冬说:“过去,我们首先关注增长,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增长。这不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当时全球条件已经成熟,机遇也已经成熟,但现在全球条件已经改变,我们也必须适应。”

或许逐渐摆脱腾讯,走自己的路是冬海及虾皮的出路。 

反应

 

财经新闻

Shopee“12·12”大促销 卖家销售额暴增30倍

(吉隆坡28日讯)本地电商平台Shopee在“12.12”大促销活动表现亮眼,首次参与的卖家和品牌销售额实现30倍的惊人增长。

Shopee通过全方位的方式,包括直播、联盟营销和优惠券等,也为卖家提供强大的曝光和销售渠道。

通过直播,大马受欢迎的品牌如Dr. Cardin、ELGINI MALAYSIA、Indah Pesona Concept Store、Panda Eyes官方旗舰店和Popi官方旗舰店等,都取得了最高订单量;Shopee联盟则为allblue5367、HYGR和Panna Lab等本地企业贡献了25%的订单量,并发布超过100万条Shopee视频,大幅提升卖家的品牌知名度。

消费者节省逾4亿元

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消费者通过最低价保证节省了超过4亿令吉。直播活动也吸引大量用户参与,超过5100万Shopee Coins被迅速领取,充分体现消费者的热情及超值体验。

Shopee平台商品种类丰富,涵盖健康与美容、家居与生活、时尚、食品杂货及宠物等热销品类;女装凉鞋、充电宝、Baju Kurung、iPhone手机壳、女装上衣等更在此次大促销活动中成为热门搜索词;回教徒运动衫、化妆粉底、面巾纸和即食肉干等则成为最受欢迎商品。

“12.12”大促销成功助力全国各地的商家取得亮眼业绩,从巴生谷、新山、近打、芙蓉、关丹、哥打峇鲁等城市,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有效连接各地企业和消费者,刺激消费市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