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怕老,只怕旧/南洋社论

97岁的敦马哈迪医生还要参选,甚至还有“三度任相”的狂想。

马哈迪不认老,不服输的韧性,的确还是挺励志的。因为多数人很容易会有“老了”的感慨,会很泄气地说,记性差了,走不动了,就算提起某个英雄梦想时,也总会感叹自己错失了时机,或说那是很久远以前的旧事。

然而,马哈迪却提醒我们一切都不迟,不就有很多传奇故事,或案例和数据告诉我们,就算年过60岁,一样能开创自己的时装品牌,还能成为作曲家,跳探戈,做瑜伽。

哪怕你80岁,一生都可以有所追求。哪怕耄耋之年,依然可以蹦蹦跳跳,耍耍闹闹,做着年轻人应该做甚至都懒得做的事。

像喜欢绘画,活到101岁,共创作逾千幅作品的美国摩西奶奶,她就是一个美丽人生的最好注解,并证明没有怀才不遇的励志。

其实,我们不要怕老,“老”只是时间赋予的涵义,像“老友,老伴,老家”是一种历史的温度,它不含贬义,它还包含一种记忆,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内涵,还唤起人们对让老的东西有再认识的意义。

说真的,我们应该怕“旧”。一件东西,用久了,变得黯淡,陈旧,褪去光泽,甚至还会松动、开裂、破损、缺失,就是旧东西。

旧东西是过时的,不受用的,不招人喜欢的,所有旧东西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被扔掉,所以要汰旧换新。

现在大选来了,要为2023年的新始除旧布新。

旧东西必定要先铲除,像存在于他人及自己的旧思维和观念都要清理剔除,厌旧的心理是好的,是正确的, 所以要弃旧,要实现建设性的破坏,以破旧迎新。

为着迎新,有人创立各种巧立名目的新党,或是推出新人参选 ,以赢得年轻选民的支持,因为那些18岁至20岁约114万的年轻选民被视为选举的致胜关键。 

的确,胜负的悬念不仅是政绩之争,还在于新与旧的对决;可是年轻未必代表着新,要是“年轻新人”缺乏求新求上进的热情,没有省识的能力,仍被旧思维观念禁锢,还是旧观念的人。

不怕老,只怕旧;新与旧的界别不在年龄,而在于价值观。

老年的价值是经历,饱经风霜的智慧老者,精神矍铄,像在沙碛与礁石,海上重雾的百年灯塔,宛如军人,却能成为海上船舶的向导。

那个从生命的峭壁俯视人生的老者马哈迪,是中流击水遏浪的飞舟吗?是太老,还是他太旧了?

因此,趁此大选,我们还是祈盼选民能认真思考,要选出真正能引领潮流,探索新路径的新人,才能带领马来西亚往前走及走得更远些。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华校拨款多多益善/南洋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拜访北马,除了为槟城轻快铁计划主持动土礼以外,也莅临大山脚日新独中,移交2116万令吉的拨款,为全马63所独中带来新年礼物,并创下独中拨款额新高纪录。每间独中均获得32万令吉拨款,而有意思的是,日新独中尽了地主之宜,额外获得100万令吉特别拨款。

值得一提的是,安华在进入大学深造前,曾经在日新中学当了近一年的临教,这次旧地重逢,难免念及昔日的教书环境和师生的融洽感情。

当时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并不知道这位同事和师长多年以后成为领导国家的首相,大家回想起来,自然诸多感触。

赢回华裔选民信心

无论如何,安华愿意踏出这一步,成为首位亲自移交拨款给独中的首相,成功扫清华社对他日前多次对不利华社发展的事件保持沉默的不满,也有助于赢回华裔选民的信心。

不但如此,他还特别要求校方在仪式上安排唱日新校歌(注:首相出席校方活动,一般只是唱国歌,没有唱校歌的程序),并和学生一起哼唱,显示了亲和的一面,也让校方倍感光荣。

在仪式上,安华也完成“昌明盛世”的书法挥毫,并由学校转赠予他。

首相了解华人“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心理,要赢回华人的心,首先就要在教育方面下功夫。

所以,在为槟州轻快铁的动土活动之余,行程重点放在拜访其曾经执教的华校以及独中拨款,果然出奇制胜,赢回不少华裔的支持。

这一点,比行动党和马华互相攻击,争着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显得更见诚意,也暗示他们,埋头苦干,认真服务,枪口好好对外,不要在自己的族群里忙着邀功。

华小的办学成功,已经吸引许多非华裔同胞将子女送来就读。

启新华小新生皆友族

2024年,森美兰的启新华小就创下了100%新生都是马来人的纪录,代表其教育理念得到友族的100%认可。

既然100%都是马来学生,拨款上是否还存在华小和国小的之分呢?

相信未来,华文中小学校和政府国中、小学办学理念和模式都受到国民的认同。

既然塑造国家栋梁的目标一致,教育部是否应该对他们一视同仁,拨款一致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