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强军改革 分析指二十大后有难题
(北京17日讯)习近平在二十大首日称要强化中国现代化军事发展,实现解放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有媒体分析指出,尽管习近平预料将继续军权在握,但二十大后军事改革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中共二十大首日(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登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要深化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将解放军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2027年的建军100年奋斗目标。
根据中国官媒新华社,习近平在二十大大会报告谈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要确立并贯彻党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强军思想、军事战略方针,“统筹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大刀阔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并健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等;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包含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典规律、无人智能作战力量、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等,并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打赢局部战争。”
此外,也要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加快建设现代化后勤,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并深化军队院校改革等。
习近平在报告说:“人民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呼吁加快军事发展的同时,习近平也在二十大首日重申,北京不放弃“武力统一”台湾,并称“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盡管未提美国,但该段发言普遍被解读为剑指华盛顿。

中央军委洗牌
习近平执政10年以来,中国迅速扩大并推进了其海军和火箭军,清洗数千名贪污腐败的军官,改革其指挥系统,并在东南亚建立基地。美联社报道,中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军事预算,且正试图发展弹道导弹、航空母舰和海外前哨基地。
路透社分析指出,二十大后习近平的中央军事委员将面臨著棘手的下一步:对其领导层进行全面的改革。
外界普遍预期,习近平将史无前例取得第三任期,也将续任中共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继续紧抓军权。路透社称,习近平在下个任期可能加强对军队和军队现代化的控制。
但根据中共“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规定,中央军委有4人已届退休年龄,其中包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两人皆已高龄72岁。这也意味着,中央军委应会“换血”4个新面孔。
8名亚洲和西方军事武官,以及7名安全分析家向路透社表示,继任者必须能整合日益腐杂的军队,以满足习近平长期以来的要求,即军队能够“打仗并赢得战争”,“这对入侵台湾至关重要”。

中国解放军(档案照)
专家表示,中国需要为其不断扩大的海军舰队确保外国基地和港口的准入,以及应对可能的外部压力,以深化对其核武库的国际参与。在所有这些挑战中,大多数即将上任的将领都可能缺少一个重要元素,而这个元素是他们部分前任拥有的标志,即战斗经验。
8名武官说,中央军委可能的继任者,包括重整后的东部战区司令部和西部战区司令部指挥官,他们分别负责台湾和印度边境,晋升也可能来自南部战区司令部,因为南部战区司令部是中国重要的海军基地所在地。谁被选中也可以说明习近平的军事优先事项。
私人军事分析家尼尔(Alexander Neill)说:“中国并不缺乏高级军官,他们在内部对习近平的‘打仗并赢得战争’理念深信不疑,但解放军的难题是缺乏行动经验。”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RSIS)的安全学者查尔(James Char)则说,解放军在联合武器和联合行动方面,存在“弱点”。他表示,目前解放军“持续投射能力也仍然有限。”
除此之外,路透社也指出中央军委的洗牌,“对习近平绝对忠诚”至关重要。4名匿名外交官告诉路透社,预计将晋升中央军委的包含现年66岁、现任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与此同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也会有另一名将领来平衡,这个人选可能是陆军司令刘振立,此外,已调升中央的前东部战区司令员何卫东,以及前西部战区司令员徐启灵也是可能人选。

中国核武器实力
路透社报道指出,五角大厦的评估称,中国的核力量正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扩张。美国国防部关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在习近平的下一个任期内,中国预计将拥有多达700枚可交付的核弹头,到2030年将达到1000枚,更多的武器预计将在现代化的发射井中保持先进的准备状态。报告还指,中国现在似乎有一个 “核三位一体”,能够从陆地、飞机和潜水艇上发射导弹。
美国海军研究所的安全学者特沃米(Christopher Twomey)指出,当前重要的是恢复国际交流,以更好地了解北京不断发展的核理论。他说:“新的中央军委会委员将在是否让美国参与确保战略核领域稳定方面,拥有重要的发言权,但来自军队的政治方面领导人将是对此抱持最多质疑态度的;更有国际意识的官员,则可能会对螺旋上升的危险和无意中的升级有一些认识。”
针对路透社的报道,中国国防部没有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中美博弈下的外交身影:习近平访马的弦外之音/郭清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隔12年再次访问马来西亚,这一次,他如风而来,又如风般匆匆离去。
相较于2013年的首次国事访问,这次马来西亚人民无缘在非官方场合近距离接触这位世界级风云人物。
当年,习主席除了出席国会举行的官方欢迎仪式,亦前往国家皇宫与首相署,参与国宴、双边会谈、见证签署意向书及首相私人宴会等官方活动,更与华团、华商、留马中国学生以及中国驻马大使馆官员见面,并出席马来西亚—中国经济合作峰会。最特别的是,他在离开当天早上,分别与两位前首相——敦马哈迪与甫辞世的敦阿都拉会谈。
当年,夫人彭丽媛也随行,在时任首相夫人罗斯玛陪同下,到文化宫观赏歌舞剧,并参观马来西亚传统工艺品与服饰展。
此次同样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真正的官方行程却仅集中于4月16日。习近平未有在任何公开场合露面,仅于布城下榻酒店、国家皇宫与首相办公室之间穿梭。只有少数丹斯里级的华商受邀出席国宴与首相的招待宴席。
此行的低调安排背后,或许有难言之隐。访问时间恰逢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施加关税压力,而中国则展现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强势姿态,让世人看见一个更自信的中国。美国这回无法在气势上压制中国,心中难免不是滋味。
因此,美方对习主席的东南亚行动高度关注,观察越南、马来西亚与柬埔寨是否与中国过于亲近,实属意料之中。习近平结束越南访问后,特朗普语带讽刺地表示:“我不怪中国,我不怪越南,我不怪他们。我看到他们今天在开会。这很棒吧?这是一次很棒的会议……就像是在想,我们该如何搞垮美国?”
自从宣布“美国解放日”以来,特朗普对关税政策立场反复不定、朝令夕改。然而,美国这场关税大战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国才是真正目标。
即便如此,美国仍可能借由谈判,迫使他国选边站。许多受影响国家一样,只能等待美方安排谈判日程,寻求合理税率。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透露,他将于下周启程前往华盛顿商讨马美两国的关税课题。
许多人都想知道在关税谈判过程中若被迫表态选边站,我国立场为何?我了解到官方的答案将会是:“We say no”(我们说不)。
马来西亚无太多选择
若美国进一步施压,要求我国不得供应原料或援助中国,据了解我们的回应依然会是:“We say no”。
马来西亚并无太多选择,必须考量自身的生存空间。我们既要与中国,也要与美国交朋友、做生意。我们不愿被卷入中美博弈。我国长期奉行自由、开放、公平的贸易政策,这是我们一贯的立场与信仰。政治上,我们如同其他东盟国家,秉持不选边的中立立场。
因此,我们欢迎习近平到访,以加强马中双边关系与友谊。若特朗普下周想来访,我们也会张开双手欢迎这位令世界风云变色的领袖。
习近平首次访马时,宣布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此双方在经贸、文化与教育等领域合作日益深化。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落地生根,马大也计划明年在山东设立分校。
12年来,中资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日益活跃,如中国交建承建的东海岸铁路即将竣工,巴生的英科再生、吉利与宝腾、刘天成与建龙集团合作项目、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集团投资的Touch 'n Go、金马士—新山双轨电气化铁路、华为与中兴、信义玻璃、旗滨玻璃,以及槟城的晶科能源等皆为例证。
两国去年宣布互免签证后,人民互访与旅游亦日益频繁。接下来就等待著两国政府在适当的时机宣布“永久免签”的政策了。
马中关系不仅止于双边层面,更在中国—东盟关系中占据核心位置。1991年,马来西亚邀请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出席在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AMM),这标志著中国—东盟对话的开端,对双方皆具深远意义。
马中伙伴关系在促进中国与多层级合作架构间的连接中发挥关键作用,如1997年成立的“东盟加三”(中国、日本、韩国)、2005年的东亚峰会(涵盖东盟加三与澳洲、纽西兰、印度),以及今年举行的“东盟—海湾合作委员会—中国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重要会议与进程皆发生于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期间,并非巧合,而是马来西亚致力促进与中国良好关系与伙伴合作的具体体现,为区域稳定、繁荣与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随著中美在国际舞台角色互换,更多国家相信中国将在新世界秩序中扮演关键角色。美国选择放弃自己倡导的全球化道路,转向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习近平则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醒世界共存共荣的重要性。
大变局更不能选边站
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马来西亚更不能选边站。作为小国,我们唯有透过灵活的积极中立的外交手腕,才能维护本身利益。
至于中美这两个世界强国,唯有合作方能共赢,若剑拔弩张,最终只会两败俱伤,甚至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埋下隐患,增添全球不稳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