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淘不停易变“月光族” 剁手党须断舍离

【冠病并发症-网购瘾(下篇)】
独家报道:苏韵鸰 

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即使消费逐步恢复的关键节点上,有人懊悔“剁手”开始断舍离,制定攒钱计划。

但,网购产业链要维持爆发式增长,不少网购平台和直播主持续施展浑身解数。在激烈的竞争中,打起各式各样的“狂欢式折扣”推出购物节、免邮、先买后付和低息分期付款等,以满足网购者对低价和促销的渴望,从而提高下单数量。

有人难抵网购的诱惑,自认很划算天天淘货停不了,成了不折不扣的“月光族”,若为了享受网购过程限时抢购的刺激、兴奋和快感而盲目消费造成钱包负担,必要时应通过心理疏导来戒除网购瘾。

临床心理师兼拉曼大学讲师戴国伟指出,世界各地心理学家曾发表论文,在2017年也发表如何测量网购瘾的症状相关论文,但截至目前,心理学方面尚未制定“网购成瘾”方面的学术名词,网购与冲动购物症状(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俗称购物狂)有不少相似之处。

疫情养成网购习惯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冠病疫情冲击下,令网购发展急速升温,网购也成为“习惯养成”摇篮,尤其疫情前偏向线下购物的国人,原本手机并未下载任何电子商务平台,也学习下载购物应用程式和使用,渐渐陷入网购的习惯养成的圈子。

“优惠折扣券、限时抢购、免邮等,网购平台积极推动各类促销广告,让消费者‘失去’自控力,网购瘾已处于萌芽状态。”

不仅如此,网购产业链的便利更是鱼跃龙门,虽然网购包裹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加上疫情期间兴起的“零接触”快递服务,巴生谷一带的物流,已做到当天下单、当天配送的境界,甚至也有平台提供下单后两小时内收到包裹的服务。

据戴国伟了解,如今步入疫情放缓各界复工复业,但巴生谷不少上班族仍选择网购,在上班时间下单,晚上放工回家就能收到包裹,解决了需要外出找停车位、到店铺排队购买商品等种种线下购物的麻烦。

难挡先买后付诱惑

他说,除了物流便利外,还有就是与大量的广告推动衍生的认知超载假说(Cognitive Overload Hypothesis),各平台疯狂推动折扣、限时抢购、买了再买等,负荷式的信息量“点燃”消费者下单的欲望。

另一方面,他说,不同的平台提供先买后付(BNPL)、免息分期、先贷款再付费等服务,对大环境来说是刺激经济消费市场,但也进一步推动成年人无限制消费,虽然目前学生因没有足够的金额消费,网购瘾仍处于控制范围,但学生能使用先买后付模式,不排除未来难以抵挡这种消费诱惑。

上瘾者丧失自制力

戴国伟形容,网购释放出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向大脑传递奖励机制中的渴望,而大脑产生快乐和痛苦的区域是重叠的,每一次多巴胺所产生的快感,身体会自动用一定的痛感来平衡它,就像一个天秤或跷跷板。

“每次多巴胺所产生的快感,身体会用一定的痛感来平衡它,这个现象在生理学来说叫体内平衡。

“赌博和吸毒能成瘾,两者在本质上区别不大,多巴胺分泌在大脑的筹码加大,多巴胺水平升高会呈现高度兴奋,同样的,网购上瘾后,身体因为由内直发的痛感,就会更渴望多巴胺,所以只要停手不买不看,就会浑身不自在。”

“中度和重度网购瘾的患者几乎停不了手,但每回消费完又会懊恼为何没有自制能力,结果不久看到手机的促销广告推送再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陷入死循环。”

戴国伟表示,一旦患者已无法控制或压抑网购,可能会变得情绪低落,演变成用其他方式去填补空虚或出现恶性网购的症状,取而代之的是痛感增加,不再享受网购的快乐。与长期吸烟者相似的行为,大部分重度烟民并非享受吸烟的快感,而是一种惯性。

网购瘾需心理治疗

戴国伟表示,根据现有的研究显示,网购的行为上瘾,与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种双重诊断(Dual Diagnosis)又称共存障碍,意即行为上瘾(网购)和心理健康障碍(如抑郁症或焦虑症)同时发生,需要依靠专业的心理治疗。

询及患者是先染上网购瘾再出现心理健康障碍或反之时,他则回应“这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患者可能先出现网购瘾后,因过度消费自责再有焦虑,也有患者是因为焦虑症发作,进而通过网购方式,到达减压或舒缓情绪,只是最后越陷越深变成另一种状况。

“当身边的人提醒下,中度和重度网购瘾已明显影响生活,患者可向专业辅导员咨询。

不宜极端式禁网购

“另一方面,我也建议患者寻求精神科专科医生或专业的临床心理治疗,进行诊断再处理网购的习惯。”

他也强调,“以毒攻毒方式,极端式禁止网购,绝对不是恰当的选择,因为多巴胺必须取得平衡,若失去网购患者或把注意转移到其他事情去替代,循环的路再次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出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此外,记者补充提问网购上瘾者交出财政大权杜绝网购时,戴国伟则表示,这项建议的成效须视个案本身的认知偏差而定,若本身对网购习惯已无法自拔,贸贸然交出财政大权,恐怕会酿成其他的家庭纠纷事件。

6大网购瘾(行为上瘾)检测特征:
1.高显著性:
刷手机或电脑网购时间占据过多每日活动的时间

2.情绪调节:网购带来心情愉悦,网购后带来的焦虑

3.耐受性:在时间推移每天网购时长显著增加

4.戒断性:一旦停止网购出现身心灵症状

5.生活冲突:影响个人生活如欠债、人际关系如家人抱怨每天收到过多包裹等

6.复发:短期戒掉网购,当重新网购直接回到之前的恶性循环

缓解轻度网购瘾4贴士(戴国伟提供):
1.多巴胺转移:
与朋友见面聊天、参与户外活动或健康饮食

2.物理隔离:卸载网购手机应用程式、删除绑定信用卡资料和清楚列明购物清单

3.时间限制:限制刷手机屏幕时间,观看商品后给自己两天冷静期思考,是否需要相关商品

4.关闭软件推动功能:每天平台至少推送50则广告,会让消费者失去自制力

*以上贴士不适于双重诊断患者;

*以上贴士至少需要坚持4周或以上才能初见成效

促成冲动型消费

临床心理医师及心理辅导员黄维雄也指出,截至目前,心理学术界未正式命名“网购瘾”或进行深入研究和数据统计,若以不同的角度分析,冠病疫情前,不少年龄介于30至50岁的中年人患有囤积症(Compulsive Hoarding)俗称为储物症、病态性囤积症和过度收集物件的强迫行为,也就是买了许多没有时效的物品,如衣服、包包及厨房用具等日常用品。

“导致家中许多物品一直待在角落里,原封未动。”

他表示,线下购物已有上述症状,当疫情来袭转变为线上消费,患者接触了网购平台货比三家、免邮及折扣等诱人便利,加剧囤积症形成网购成瘾,掉入困局。

“至于10至30岁年龄层也开始被网购吸引,慢慢养成网购习惯,相信未来会更依赖网购消费。”

他指出,一般消费者会认为网购价格比实体线下购物便宜,多元化选择外,也能货比三家,以及限时抢购、现金回扣、收集虚拟币模式,积极推送的连贯性产业链为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刺激,进一步推向冲动型消费。

购物节”变“剁手节”

他形容,从前的双十一,如今已演变成每月固定消费日,“日月同数购物节”的噱头行销如双七、双八、双九、双十的购物节涌现,即使被人们调侃为名副其实的“剁手节”,但消费者仍抵挡不了把商品加入购物车,变成固定消费日。

“还有大量社交媒体平台每日大量撒网式的促销广告植入,消费者也难以保持理智消费,要戒掉网购变得难上加难。

“不只是电商推送促销,就连快递公司也开设一套优惠配送模式,一旦掉入网购圈子就很难走出来。”

受各种支付方案驱使

黄维雄披露,现代社会工作人士面对各种压力,享受疯狂消费带来的快感后,可能因此而停不下来,变成网购瘾,反观退休人士也用另一种方式网购如收看直播平台或手机广告,较喜欢一对一方式消费,乐龄人士的网购趋势也迎头赶上中年阶层。

“开箱是另一种延续网购消费的愉悦感,再搭配商家提供回馈会员制的优惠,触发成为会员的消费动力。”

他认为,即使疫情已步入缓和阶段,网购模式也开始转为线上线下展开,继续牵动消费者的心,电商举办线下促销活动,与消费者互动的同时,也间接注入强大的网购信心。

他说,网购平台推出先买后付、低息分期付款、电子钱包各种支付方案,动摇囤积症患者的购物欲,犹如投下一剂“慢性毒药”,整体的架构综合不排除衍生网购瘾。

他举例,一般洗脸霜有效日期为两年,直播主就会采用洗脑式销售技巧,告诉观众看了不买没有关系,但转个头却指家里反正需要洗脸霜,而且可以久放,买多享有更多折扣,囤积症患者会随时冲昏头,一口气下单一年份的洗脸霜,额外再加上其他商品导致疯狂刷卡,过度消费。

制定购物清单防乱买

黄维雄表示,一旦患者发现三大囤积症征兆,实际上早已陷入中度或重度购物瘾,无法收手的阶段,患者会感到懊悔想尽办法弥补,但继续不停地买买买,直到走投无路为止。

“只有教育和认知才能解决网购成瘾,必要时寻求专业协助。”

他强调,理财教育是必要的,制定购物清单才不会乱买,同时限制上网收看直播或网购平台,不过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案。

他深信“我怕你不看,我不怕你看了不买,因为总有一天你会买,而且很乐意地买”,商家紧抓观众的心态,在直播里互动、赠送红包、礼品和折扣来调动观众胃口,精心设计产品介绍的铺排,让消费情绪持续高涨。

“民众以为看了不买,强迫自己看到厌烦,企图躲过消费的想法是行不通,最终还是会掉入这消费陷阱。

“唯一斩草除根的方法就是不看直播或网购平台,选择麻烦的线下购物模式消费,甚至交出财政大权。”

黄维雄补充,以上方法并不容易,加上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发放100至200令吉电子钱包红包,也会触发网购瘾的按钮,再次陷入网购的漩涡。

3大囤积症征兆:
1.旁人的劝告:
家中过多网购产品房间变货仓、家人劝说却找各种头头是道的理由辩解

2.经济:过度消费导致卡债问题

3.自觉:过度专注网购无法集中工作(举例:凌晨限时抢购选择守夜,结单至凌晨,影响隔天的工作表现或请假)

相关新闻:

【独家】电商频折扣诱惑·消费者疯狂剁手 深陷网上购物“劫”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

越南令Temu与希音 月底前登记免遭屏蔽

(河内12日讯)越南政府要求中国电商平台Temu和希音(Shein)在11月底之前,向有关当局登记,否则将屏蔽它们的互联网域名和应用程式。

越南工贸部副部长阮黄龙9日在记者会上透露,工贸部已就登记准证事宜,与两家电商洽谈。登记程序也要求两家电商停止广告和营销活动,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为了加强监控电商,工贸部正与公安部合作加强审查,并向消费者宣传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交易的风险。

越南政府和当地企业担忧中国电商平台大幅折扣,影响当地市场。工贸部也担心可能出现销售假冒商品事件。

快时尚电商“希音”两年多前将销售网扩展至越南,“拼多多”集团的“Temu”则于今年9月初进军越南市场。

除了越南,“Temu”在印尼和泰国也受阻止,这些国家的政府担心“Temu”的商业模式会冲击当地的中小微型实体企业。

网络媒体“越南快讯”10月报道,“Temu”为了在越南电商市场分一杯羹,推出一项联盟营销计划,承诺向联盟营销员提供高达30%的佣金。

越南一家顾问公司的总执行长杜友兴指出,“Temu”的策略极具竞争力,佣金率高于其他电商平台,因此在社媒上被网民广泛传播,快速招揽了1万多个联盟营销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