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3大联盟的草率宣言/南洋社论

本届全国大选3大政党联盟国阵、希望联盟和国盟的竞选宣言先后出炉,这些“不是圣经”的对选民承诺是参与竞选的必需工具,也是政党宣告天下的治国理念与打算施行的惠民政策。

因此宣言一出,联盟与联盟之间的争锋,算是又较量了另一回合,接下来就靠各自的演说家在竞选期间深入民间和走上街头卖宣言广告和拉票了。

纵观3大联盟宣言内容,首先出炉的希盟宣言《希望蓝图》,内容有94页39个章节和10大优先行动纲领,包括改善民生问题、提供青年经济与就机会、拯救迷惘世代、提高女性地位国民竞争力、照顾大自然环境和打击贪腐并加强民主制度等等,不外是跟以往相差无几的一般华丽又通俗的字眼。

承认统考说到做不到

华教所关注的,希盟执政时代说到做不到的“即刻承认统考文凭”,在这一次的宣言里,不在39个节章的其中一个大标题,只是在第21章里的其中一个诉求,而且口气保守了,只说“继续努力争取承认统考文凭”。

希盟如此示弱冷处理统考课题,确实非明智之举,别忘了他们能不能夺得江山,至少有一半得靠华裔选票促成。

华裔最重教育,其中培育最多华裔人材的独中与拉曼学府本应该获得政府关照,上次执政时希盟对这一点犯了极大的低级错误,这一次应该坦诚面对及改善,可惜他们闪开了,预计这部分会跑一些票。

至于另一个曾经冲口而出说即刻废除的收费站课题,也改成低调的“继续阶段性降低南北大道过路费,最终是大道收为国有,废除收费”,置于第一个章节“解决人民生活开销课题”里,没注意还真的看不到,明显的是希盟的“第二闪”,其实只需坦率的公开解释即刻废除难度高,并为上次的信口雌黄抱歉就行了,国人都有足够的智和涵养理解。

国盟的宣言提出“12支柱、50项主要献议”,主打是“坚决反贪”,其中12支柱陈述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照顾土著、青年、妇女、乐龄人士、残疾及垦殖民一代”和“构建有竞争力的未来经济”等等,倒是与希盟的通俗不相上下。

名堂很伟大实现太难

只是国盟何以提出的是50项献议而非大大声说宣言,不知顾忌的是什么,但是读了献议内容即知,议献的都是大课题如“稳定马币汇率”、“环境保护实现碳中和”、“防止停滞性通货膨胀”和“扶持具竞争力产业”等等,名堂很伟大,可是要实现真的太难,看来是有自知之明,却也有把竞选宣言当作交差之嫌。

国阵宣言是作了99项承诺,丰富而多样,覆盖了政府政治、沙砂两邦、社会家庭、青年与长者、教育、医疗卫生和妇女发展等等。

听起来就像是财政预算案都涉及的领域,都是每年政府说要做的事,倒是让雇员在生日当天享有“有薪假期一天”的倡议,成为了国阵宣言的亮点,但是这个跟治国、救国和发展国家有关吗?

相比之下,3个联盟的竞选宣言是半斤八两的交行货,打造不出一个美好的憧憬让人响往。

或许是本届大选的提早举行对各联盟来说,是如何通过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夺取政权,有远见的宣言效率太慢了,有列出来宣布后就行了。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关税重压 企业求生/南洋社论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最新调查显示,面对美国报复性关税的冲击,逾半数本地企业陷入“成本攀升、利润萎缩、市场收缩”的三重困境,更有60.4%的受访者坦言对前景悲观。

数据显示,63.2%的出口型企业有超过两成销售额依赖美国市场,这意味着每当关税上调1个百分点,便可能触发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当61.3%的企业指出关税涨幅超过10%将危及销售,31.1%承认产品价格竞争力正面临崩解,这场危机已超越单纯贸易摩擦,直击国家经济命脉,构成系统性挑战。

企业利润空间正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上游原材料因全球供应链重组持续涨价;另一方面,下游客户要求降价的压力日益增强(46.2%的企业已接到降价要求)。

更棘手的是,传统“成本转嫁”策略在需求萎缩的市场中逐渐失效,迫使91.5%的企业启动应急方案——从削减成本、延缓投资到寻求替代市场。这些短期止血措施虽可暂缓危机,却难掩结构性转型的迫切性。

构建“防御+转型”体系

更值得警惕的是客户结构的脆弱性。长期依赖美国大单的企业,在重新议价时往往处于弱势。

某家具出口商透露:“合作十年的客户突然要求分担40%的关税,否则就会转向墨西哥供应商。”这种商业关系的重构,实则是全球价值链话语权的再分配过程。

面对企业呼声,政府当务之急是构建“防御+转型”的双轨政策体系。中总会长吴逸平提出的“成本减压组合拳”切中要害:暂缓服务税扩大征收范围、外劳税分级等增负政策,本质上是为企业争取战略缓冲期。但单靠防守远远不够,更需具备主动出击的政策创新。

首先,可考虑设立“关税冲击补偿基金”,对受创严重行业实施阶段性增值税返还、出口信用保险补贴。

韩国应对美国钢铝关税时,曾为受影响企业提供高达30%的研发抵免政策,经验值得借鉴。其次,亟需打造“区域供应链枢纽”,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契机,通过东盟产能合作园区、跨境数字贸易平台等建设,将被动转移变为主动布局。

在货币政策方面,国家银行需在通胀管控与增长刺激之间精准拿捏。

若贸易战外溢效应持续加剧,适度降息可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但更需配套定向信贷工具——例如设立200亿令吉规模的“产业升级专项贷款”,对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改项目提供3%利率优惠。

企业3招应对冲击

在政府构筑安全网同时,企业自身也必须启动“韧性进化”。调查显示,成功应对关税冲击的企业,普遍采取三项策略:

(一)价值突围:某医疗器械厂商将关税成本转化为升级契机,通过植入物联网技术使产品溢价提升25%。

(二)市场再造:某塑料制品企业借助阿里国际站大数据,三个月内将中东市场份额从5%提升至18%。

(三)模式创新:某汽车零部件公司采用“马来西亚设计 + 泰国制造 + 墨西哥组装”的三角合作模式,成功绕过关税壁垒。

与此同时,我国可借鉴德国“隐形冠军”的培育经验,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日本经济产业省推行的“全球价值链强化补助金”制度,对重组供应链的企业最高提供50亿日元补助,其模式亦值得参考。

我们认为,当91.5%的企业已启动自救计划时,政策制定者更需展现战略定力与创新魄力。这场危机或许正是倒逼产业升级、重塑竞争优势的历史契机——关键在于能否将防御性调整转化为进攻性布局,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为我国经济筑起新的增长点。

毕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风浪本身,而是继续用旧航海图寻找新大陆。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