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巴生与华教/蔡立豪

【2022年华教节特辑】

巴生树胶公会创立于1920年,是继华商公所之后第二个跨籍贯的业缘性组织,因财力充裕且积极赞助地方教育与慈善,遂发展为二战前引领巴生侨界的主要社团之一。

1927年9月6日,巴生树胶公会为自置新建大厦举行落成开幕仪式及8周年会庆,特延请永春郑翘松题序并立碑以兹纪念,惟碑石完成时却发现有误,后经众理事议决重建。

“巴双华侨树胶公会纪念碑序”志期中华民国20年(1931年)12月某日立,署名由福建永春林采居撰及湖北黄冈张清和书。碑文除阐述树胶公会的缘起、沿革及立碑目的,并将146位会员名录依序罗列,其中多为滨海社区的侨领,堪称是见证巴生华社早年发展的一份重量级文物。

纪念碑虽志1931年杪所立,但基于未详因素,树胶公会迟至1933年6月4日才举行“重建纪念碑揭幕典礼”。是日场面隆重,出席来宾冠盖云集,尚有中华、华侨、共和及中华女校的音乐队莅场演奏助兴。

庆典中,为纪念碑题字,曾任巴生港口务德学校校长、执教于中华女校的女书法家张清和在演说时,除表扬公会热心教育慈善事业外,更极力赞颂由该会独力承办的“联合考试会”。

剪报中并没有为纪念碑撰文的林采居出席报道,原因应该是当时他已身处故乡永春或在厦门任教。

经比对资料推测,林采居是于1929年初,在好友共和校长郑兼三电邀下到巴生,并首度以“林连玉”之名登记教职。但他仅在共和执教数月,就在时任加影育华校长林承志力邀下,转任该校教务主任。相信他是在这期间,应树胶公会之约执笔撰写碑文。

发起“联合考试”

1926年杪,共和学校程华铎校长为促进各华校间联系及提升学生水平,发起“联合考试”之议,特函请树胶公会商议筹办,获得公会积极响应,随即组织“巴生华校联合考试委员会”,并推选颜维汉(即颜嘉祜)为委员长,同时拨出专款以充应考学生之奖励。

此外,还征得4州府华侨视学官陈君葆出任联合考试会主考,并负责一应科目考题。

每年一度的“巴生华校联合考试会”持续举办至1935年,吸引了滨海区十数所华校的报考,无疑是开启了本邦华校联合会考之先河,积极提升华文教育水平,实当记一功。

至于另一项规模更大的联合会考,则是始于1934年,由海峡殖民地及马来联邦教育部与中国领馆联办的“华校学生总会考”。

尽管巴生树胶公会已于2012年解散,但其为社区公益与华教做出的贡献,诚属可贵,当为后人所铭记。

(作者为出版专案企划、本土文史工作者)

反应

 

言论

谈非华裔生的教育公平/梁庆业

近40年,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选择就读华文小学。1985年,华小的非华裔学生不到8000人,可在8年后增加接近三倍,达到2万1508人。

之后,非华裔华小生人数持续增长,1995年约为3万5000人,2006年达到6万零96人。截至2021年,非华裔学生占华文小学学生总数的19.75%,约有10万人。

针对此现象,笔者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人欢迎非华裔学生就读华小,认为是友族同胞认可了华文教育,同时也有助于巩固华小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非华裔学生的增多可能会影响华小的教育质量,逐渐使其“变质”。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带有一定的政治立场。笔者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成长,因此在探讨这一议题时,应关注学生本身,并以教育研究为依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华小非华裔学生的学术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在学习表现上的具体差异,更是鲜有探讨。

3维度有显著差异

大众普遍认为华裔与非华裔在学习表现上存在差异,但具体差异的细节却少有详述。笔者在硕士论文中对华小里不同群体的学生差异展开研究(389个样本数,研究地点:雪州八打灵)。(在论文中,笔者不以种族区分学生,而是依据其母语,因为从学术角度看,这种划分更能反映教学现状。因为有些华裔学生主要使用的语言并非华文。)

结果证明,华文母语学生与非华文母语学生在投入程度中的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行为、校内人际关系和学校参与?

这表明,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非华文母语学生难以适应华小的教学环境。

只需克服语言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者在上述3个维度中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习热忱、认知和对学校认同维度上,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这可能意味着,非华文母语学生只要克服了语言障碍,他们也可以融入以华文为教学媒体的环境中。

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政策、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上应更多地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例如,政府是否有相关政策以确保华小具备足够且有能力的师资?课程发展司在制定课程时是否展开多方面研究?课本或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是否有考虑后进生(或非华文母语)学生需要的学习鹰架?这些问题都亟待更多有影响力的决策者去思考。

林连玉先生已经离开我们40年,但其追求教育平等、文化传承和母语教育的精神一直与我们同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约占总人口的两成,我们为保障母语教育的权利一直在不懈努力。

然而,如今在华小中同样占比近两成的非华裔学生,是否也有相应的资源与支持来满足其教育需求?

(作者为教育心理学硕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