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半导体业晋下跌周期/安邦智库

全球半导体行业在2022年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大起伏,从2021年的行业景气高点,快速进入到市场大幅下滑。从目前趋势看,2023年对于全球半导体行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小年”。

据Digitimes的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营收大约为5559亿美元(约2.46兆令吉),创历史新高,与2020年的4404亿美元(约1.95兆令吉)相比大幅增长26.2%。

其中,IC设计业(Fabless)的营收为1899亿美元(约8393亿令吉),垂直整合厂商(IDM)的营收约3660亿美元(约1.62兆令吉)。

不过,这种行业盛景在2022年不再,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增长速度大幅放慢。

在经历了冠病疫情之下的长期缺芯和产能扩充之后,2022年以来,在全球通胀、地缘冲突、贸易争端等一系列事件冲击下,曾经火热的电子市场逐渐开始降温。

缺芯潮基本结束

在终端市场,智能手机、PC等下游消费市场下调了出货预期,手机、PC处理器、存储芯片、驱动IC、射频芯片在内的上游芯片供应商,则不断削减订单。

从市场变化来看,前两年的“缺芯潮”已基本结束。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的砍单、去库存以及裁员潮接踵而来,芯片市场新一轮的下行周期正在开启。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要指出的是,2022年的半导体芯片市场虽然已经大幅放慢了增速,但整个行业还是在延续2021年的强大惯性,因此在2022年仍然能够保持市场扩张状态。

但是,2023年的全球半导体市场是否还能维持增势?还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影响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最大变数,还是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萎缩。

由于今年全球主要央行采取紧缩政策抑制通胀,加大了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随着需求放缓甚至萎缩,半导体行业周期转冷的速度极为迅猛,其带给行业和企业的冲击也十分剧烈。

中国大陆市场的芯片消费方面,实际上是全球性的,很多芯片进口是为了在国内生产和组装终端设备,再用于出口。

这意味着,中国的相当一部分芯片进口是为了出口。

中国势必改弦易辙

全球衰退的可能性以及需求放缓,肯定会影响这一部分中国市场需求。

因此,在大的市场周期上,中国半导体芯片市场肯定会受到波及。

不过,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并不完全一样。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行业领域受到了美国的格外“关照”,美国政府签署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对“出口管制法案”的修正措施,对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进行精准打击。

可以认为,2022年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受美国系统打击最大的一年,其产生的行业震动和政策震动也是空前的。对此,中国不可能不在政策上和行业上进行调整,暂时没有动静并不意味着没有反应,中国肯定会对美国的系统打压进行调整和应对。

我们认为,中国可能逐步实行的相关行业安排和反应,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大陆半导体市场,很可能会新增一些“政策性需求”,这些需求会与已有的半导体市场变化相叠加,构成2023年及以后中国半导体市场的不同特点。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国际

每秒存取25亿次 中国研制出最快存储器

(北京17日讯)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新闪存器件,是人类目前掌握的最快半导体电荷存储器件。

据复旦大学官网,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成功研制“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擦写速度达到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

相关研究成果16日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自然》(Nature)。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实现了存储、计算速度相当,在完成规模化集成后有望彻底颠覆现有的存储器架构。

在该技术基础上,未来的个人电脑将不存在内存和外存的概念,无需分层存储,还能实现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本地部署。

团队将“破晓”与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结合,以此打造出的Kb级芯片目前已成功流片,下一步,计划在3至5年将其集成到几十兆的水平,届时可授权给企业进行产业化。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