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5澳元纸币 英女王肖像将被取代

(堪培拉2日讯)澳洲中央银行宣布,澳洲将用一种新的设计取代5澳元纸币上英女王的肖像,以反映和纪念澳洲原住民文化的历史。

据外媒报道,澳洲储备银行2日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一决定是在与联邦政府协商后作出的,联邦政府支持这一改变。它说,纸币的另一面将继续印有澳洲国会。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年去世,在澳洲重新引发关于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未来的争论。在1999年举行的全民公决中,澳洲选民以微弱优势选择维持英国君主作为国家元首。

查尔斯三世在母亲英女王去世后成为英国君主,在英国以外,他是澳洲和新西兰等其他12个英联邦国家的国家元首;这一角色主要是礼仪性的。

澳洲在2022年9月说,查尔斯三世的肖像不会自动取代5澳元纸币上的英女王肖像,后者可能被澳洲人物取代。当局说,将女王的肖像纳入5澳元纸币的决定是关于她的个性,而不是她作为君主的地位。

澳洲中左翼工党政府推动全民公决以修改宪法,以在宪法中承认原住民,并要求在影响原住民生活的决策上与他们协商。

 

ADVERTISEMENT

 
 

 

反应

 

名家专栏

冠病催生官方数字货币?/Project Syndicate

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危机加速了人们远离现金的长期转变(至少在依法税收和合法交易中是这样),有关数字货币的官方讨论正在升温。

在面簿即将推出的Libra加密数字货币,和中国提议的央行数字货币之时,如今发生的事件可能在这一代重塑全球金融。

G30最近的一份报告认为,如果中央银行想要影响结果,他们需要开始迅速行动。

很多事情都危在旦夕,包括全球金融稳定和信息控制。金融创新如果管理不当,往往是危机的根源,而美元赋予了美国重要的监督和制裁能力。

美元的主导地位不仅与使用何种货币有关,还与结算交易的体系有关,而从中国到欧洲,人们越来越渴望挑战这一点。这是很多创新发生的地方。

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对现有系统进行重大改进:降低信用卡和扣账卡费用,确保金融普及,升级系统,让数字支付能够瞬间清算,而不是需要一天的时间。

安全性考量

美国在所有这些领域都严重落后,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和金融游说势力过于强大。

公平地说,政策制定者还需要考虑如何保证支付系统的安全:下一个打击全球经济的病毒,很可能是数字病毒。快速的改革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同时,任何维持现状的努力都应该为新进入者提供空间,无论是像面簿的Libra一样与主要货币挂钩的“稳定金币”,还是诸如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零售科技公司发行可赎回平台代币,这些代币都应具备购买平台销售商品的能力。

最激进的做法将是使用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零售央行货币,这样消费者就可以直接在央行开立账户。

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巨大的优势,比如保证金融包容性和消除银行挤兑。

但彻底的变革也会带来许多风险。一是央行在为小额零售账户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处于劣势。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或通过扩大邮局分支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银行业或失贷款来源

事实上,当谈到零售央行数字货币时,经济学家担心的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银行失去了大部分零售储户,谁来给消费者和小企业贷款?这些储户是银行最好、最廉价的贷款来源。

原则上,央行可以将从数字货币存款中获得的资金再放贷给银行业。然而,这将给政府过多的权力来控制信贷的流动,并最终控制经济的发展。

一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好处,但大多数央行行长可能对央行承担这一角色持有深深的保留意见。

安全是另一个问题。在目前的体系中,私人银行在支付和贷款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一体系在世界各地已经实施了一个多世纪。

新系统需时“完善”

当然,肯定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尽管银行业危机带来了种种挑战,安全体系的崩溃却并不是主要问题。

技术专家警告说,尽管新密码系统的前景很好(许多新想法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的),但一个新系统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来“完善”。“哪个国家会想成为金融实验品?”

中国纸币渐淘汰

中国新的数字货币提供了第三种中间视角。G30的报告比以前更详细地描述了中国的做法,包括最终取代大多数纸币,但不取代银行。换句话说,消费者仍会持有银行账户,而银行又会持有央行的账户。

然而,当消费者想要现金时,他们会在央行收到电子钱包里的代币,而不是纸币(无论如何,纸币在中国的城市里正迅速变得过时)。和现金一样,央行的数字货币将支付零利息,这使计息银行账户具有了竞争优势。

当然,政府以后可以改变主意,开始提供利息;如果整体利率水平大幅下降,银行也可能失去优势。

这一框架确实取消了纸币的匿名性,但包括欧洲央行(ECB)在内的许多货币当局,已经讨论了引入匿名低价值支付的想法。

最后,向数字货币的转变将让实施深度负利率变得更容易,正如我多年来一直主张的那样,这将大大有助于恢复货币政策在危机中的效力。

无论如何,大流行后的世界将在支付技术方面迅速发展。央行承担不起追赶的代价。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