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骗子方案/黄子伦
最近刷社交媒体时常看到有许多各类“专家”打广告,说可以帮助那些怀才不遇或遇到创业瓶颈的人们解决问题,间中不时穿插许多“专有名词”,例如格局、渗透、变现等等。
我怀疑那些“专家”除了知道这些词是中文之外,对其内涵是一无所知。即使是像阿强这种“专业上当户”也不会上当去花那些冤枉钱。
可是,为何还是有这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是还把对方视为“家人”呢?
首先,当然就是受害者压根儿不懂得辨别骗子和专家,他们平时接触的信息和你我都不同,加上社交媒体的千人千面演算法,他们是不会看到和自己幻想有所冲突的信息。
这也是信息茧房的由来。就像职场里常听到那句英文:“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一样,对这类人来说,他们是丧失了基本理智。
那些喜欢说念书没有用的网红们很高概率会成为这类受害者(或者加害者)。
对“专家”百般容忍
其二,有些人或多或少是觉得不妥,因为台上演讲的那位不但生意上做得极差,在教导过程中还玩一堆游戏,又是哭,又是笑,稍有常理都看得出来。
只不过,因为他们已投入一些成本,例如天价学费(可能比真正的企业咨询费还贵),在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时,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人都不想承认自己笨),而选择对“专家”百般容忍。
当然,如果有人出面给第二类受害者泼冷水,他们通常很快会清醒过来(也得看被骗了多少钱)。
只是,你会发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会离开A骗子后,就转过身被B骗子骗,没完没了。
这不稀奇,因为对这些想要去上这种成功学或者“格局课”的人们,他们都有一个困境需要克服,而给A骗子送钱就是他们现有认知能想出来的解决方案。
无方案比差劲方案更糟
当你向他们揭穿了A骗子的真面目,你充其量只是把他看到的浮板给打掉,他们依然是处于溺水状态。所以,他们才会转向B骗子奉上自己的血汗钱。
真正能够帮助第二类受害者就是提出一份可行的商业方案,他们才算是真正摆脱。
这就好像在会议里,当有人尝试反对某些事物时,却没有给出建设性意见,那么等到会议即将结束时,那份被反对的提呈通常就会被当作可行而展开行动。因为,没有解决方案比差劲的解决方案更糟糕。
即使很多人不愿意对这些受害者飞蛾扑火的行径给予高度肯定,但只要你我没有拿出替代方案,这些该扑火的飞蛾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奉上自己的血汗钱。这恐怕是那些 “专家”们至今依然生存在市场里的原因。
坠熟人投资骗局 退休银行家痛失1510万
吉隆坡17日讯)一名77岁的退休资深银行家在熟人引荐下投资虚假股票,结果损失惨重,总计被骗走高达1510万令吉。
武吉阿曼商业罪案调查组代主任拿督罗海米今日发文告指出,受害者于本月14日前往十五碑警局报案,揭发这宗涉及高额投资欺诈的案件。
据调查,案件起因于受害者的一名熟人(即第一名嫌犯)主动联系她,并提议投资一家马来西亚公司的股票。第一嫌犯声称可代为持有相关股票,并以信托方式管理,骗取受害者信任。
随后,第一嫌犯又介绍了另一名男子(第二名嫌犯),称其是该股票交易的代理人。两人共同出示了几份看似正式的文件,进一步说服受害者进行投资。
“随后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进行了几笔交易,向3人存入了总计1510万令吉的存款。
“受害人于2021年要求第一嫌犯把股票转入其名下,以及出示购买证据,但两名嫌犯给了数个借口,并不断拖延她的请求。此后,她才开始怀疑股票的真实性,并意识到文件上的资料是虚假的,都是嫌犯捏造的。”
警方目前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条文(欺诈)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