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复苏仍面临挑战/安邦智库

自2022年初以来,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屡次提示当心中国经济失速,以及面临韧性断裂的考验。

面对去年的几次疫情爆发带来的经济冲击。

如何判断2023年以及今后中国经济的态势?疫情管控放开后,中国经济是否就会进入“反弹-复苏-稳定增长”的轨道?

对这些问题的基本判断,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发展判断。

安邦的看法是,虽然中国在政策上开始走上正轨,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自动进入稳定复苏的坦途,在今年以及未来几年,重振经济都将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

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形势,安邦智库研究人员持谨慎的中性预期,具体来说,有几点看法:

第一,在2022年中国经济的低基数基础上,2023年统计数据肯定会有反弹,甚至是可观的反弹。

中国一些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如餐饮、旅游、交通、酒店、影视娱乐等行业,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

不过,对整体经济和部分行业的明显反弹,一是反弹建立在去年的低基数基础上,表面数据的恢复性增长,并不能客观反映正常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力度以及健康程度。

二是由于低基数效应,仅仅关心2023年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要消除短期波动,应该看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长情况,比如结合2024年、2025年的经济一起来看。如果看三年,相信会有更加客观的观察和判断。

内伤很重

第二,当前中国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经济体系的“内伤”很重。疫情之前,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处在下行轨道;加上三年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国内在产业以及企业层面的情况并不乐观。

今年旅游和消费虽然有积极的表现,但那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部分。中国是一个生产型社会,生产活动才是主要的。

在房地产业、部分制造业、对外贸易等行业来看,市场需求、未来景气、现实的债务风险等都不乐观。

第三,中国经济的内外环境都面临不小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地缘政治环境不断恶化,全球供应链重构,产业转移带来中国企业的订单转移,西方推动与中国的科技脱钩愈演愈烈,中国从外部世界获得技术进步的渠道被堵等种种因素,都会对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的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尤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较大。

从内部环境看,虽然中国中央政府不断强调“国内大循环”、“统一大市场”,出台政策刺激消费,改善供给并拉动内需,但是,多种内部矛盾集中爆发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拖后腿因素。

例如,改革迟缓、市场信心弱化、金融及债务风险增加、消费市场低迷、老龄化与人口负增长交织、财政缺口增大……诸多不利经济的国内外问题正在集中爆发,这将影响中国经济恢复的稳定性和复苏程度。

中国从非正常的疫情中回归正常轨道,这是导致近期经济恢复的关键短期因素。

但由于政治与经济环境变得复杂,以及中国经济整体趋势趋于下行,复苏的可持续性仍然面临挑战。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财经

无视产能过剩指控 中国续促进外贸增长

(北京23日讯)尽管全球对廉价中国商品的涌入日益不满,但中国政府仍承诺支持本国外贸企业以试图促进出口。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中国政府将为外贸企业提供金融和外交方面的帮助。他在周五于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政府还将支持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加强战略合作,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北京作出承诺之际中国出口激增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今年中国贸易出口总额有望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王受文表示,新政策旨在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并帮助企业解决贸易融资、保险和航运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他还表示,这些政策寻求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没有提供细节。

出口繁荣导致中国的国际商品贸易越来越不平衡。今年的贸易顺差接近创纪录水平,而进口增长因国内经济陷入困境而停滞不前。需求疲软已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入通缩,这反映在自2023年5月以来出口价格不断下跌。

虽然一些海外消费者欢迎更便宜的中国商品,但更多的公司和政府指责中国拉低了其价格和收入。一些国家提高了对中国钢铁、电动车和其他商品的关税,并且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小规模措施来抑制出口热潮,上周取消了一些用于鼓励公司出口的工业品退税。但该举措扰乱了严重依赖中国供应的铝行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