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对俄制裁为何无效?/Project Syndicate

美国总统拜登最近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一周年时,对乌克兰和波兰的访问理应获得所有赞誉。

他从波兰边境坐了10个小时火车到达基辅(对于一位八十多岁的领导人来说堪称不小的壮举),让原本试图利用该时点进行政治宣传的俄罗斯总统普丁措手不及。而这对乌克兰、美国及其北约盟国来说,都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不过,拜登在华沙王宫发表演讲时声称,当前对俄罗斯的制裁是“史上对任何国家施以的最庞大制裁体制”。这个说法虽然准确,却也有误导性。

美国在其他地方使用的制裁——例如对朝鲜和伊朗的制裁——远比目前对俄制裁更加严厉,因为它们包含对继续与这些政权进行贸易的第三方国家的二次制裁。相比之下对俄制裁还处于初始阶段。

目前,俄罗斯继续向印度和中国出售石油,并从以色列出口商处采购新鲜果蔬。此外,大量的贸易是通过所谓转运进行的。欧洲对俄出口在制裁制度下已然急剧下降,但与此同时俄罗斯与土耳其、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贸易量却出现了猛增。

因此,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并未像预想那样严重或迅速。在战争初期,美国迅速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美元(约1.34兆令吉)官方外汇储备——此举甚至让那些见多识广的国际金融老兵都惊讶不已。

当苹果支付和谷歌支付在俄罗斯被暂停时,许多人以为莫斯科地铁会陷入停滞。但虽然外界预计俄罗斯GDP将缩水至少10%,国际货币基金目前却估算俄罗斯经济在去年只收缩了2%多一点,甚至可能在今年略有增长。

人们当然有很多理由去怀疑这些GDP数字——对克里姆林宫来说,这些数字只是一个让欧洲国家及其盟友相信制裁对自身伤害要比对俄伤害更大的宣传工具。尽管如此,很显然目前的制裁体制未能像西方领导人希望的那样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破坏。

制裁无法推翻普丁

但仅靠经济制裁远不足以推翻普丁政权。毕竟1980-1990年代初的类似制裁能在南非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团结一致,反对该国的种族隔离制度。不过那显然是一个例外。

制裁真正重要的地方是在战场上。虽然没有像一些人希望的那样造成经济瘫痪,但西方对军事技术和零部件的制裁,已经限制了俄罗斯补充其高精度导弹库存的能力。

尽管俄罗斯肯定已经设法搞到了一些供民用和军用设备使用的计算机芯片,但获取专用芯片的困境无疑已经发挥了作用。

但这还不够。制裁没能阻止俄罗斯搜罗足够芯片来用智能地雷覆盖乌克兰大部分地区。

一些估计显示,乌克兰目前有30%的地区(尤其是东北部)被地雷覆盖。这些被1997年《禁止地雷条约》(俄罗斯并非该条约缔约国)所禁止的装置,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阻碍乌克兰的复苏。

俄罗斯在中国没有公开向其提供军事技术的情况下,成功做到了这一点,而这也是拜登政府最近强调的一种风险状况。

拜登将欧盟-美国主导的制裁制度,描述为有史以来对任何国家实施的最广泛制裁的说法可能有误,却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比如对俄金融制裁就尤为广泛复杂,其中一些甚至针对普丁本人。

美国仍进口俄铀

但该制裁制度的设计目的,其实是为了让俄罗斯能够相对自由地出口除石油(仍有其他很多买家)以外的任何东西。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就是,有近20%的电力来自核电的美国仍在进口俄罗斯的铀。

在入侵之前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俄罗斯,仍有充足硬通货币用于进口,只是不得不为绕过制裁支付更多费用,且可以购买的商品范围有所减少。为了加强对普丁政权的压制,美国及其盟友必须认真考虑实施二级制裁。

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有人认为,二次制裁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但这种担心很可能被夸大。更大的问题在于印度等不结盟国家和中国等俄罗斯盟国,并不认同西方对侵乌行动的道义愤慨。

实施二次制裁,可能会加速去全球化进程,这也是过去一年许多分析的主题(尽管到目前为止还基本没有体现在贸易数字中)。

虽然拜登和北约很可能会试图避免这种结果,但如果普丁在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他们或许就只能破釜沉舟。许多评论家认为这种“世界末日”的情景永远不会发生,我希望他们是对的。

但如果普丁被逼到了墙角(也许是在乌克兰的春季攻势之后)并采取了这一步骤,中国和印度将被期望停止对俄贸易。如果它们拒绝这样做,那么美国及其盟友将别无选择,只能真正去实施一个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制裁制度。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ADVERTISEMENT

 
 

 

反应

 

灼见

紧贴美国 日本自食其果/魏开星

二战之后,日本本土原本要被美俄英中等战胜国瓜分的,只是后来美军发现日本人对占领军的先头部队非常服帖,美国才决定“独占”日本四岛及其附近岛屿。

这样,战后的日本就被美国控制了。有一本畅销书《非正常国家》,讲述日本在美国占领之后,始终没有真正恢复主权。这点最明显地体现在日本的外交地位上。

两国关系在《美日安保条约》下,名义上日本受美国保护,实际上日本丧失了主权。因此,日本外交基本上是对美外交的亦步亦趋。即将被其党内同志代替的岸田文雄比他的前几任,像菅义伟、安倍执政时更甚。

典型的事例是日本在对华、对俄罗斯关系都是听从华盛顿的。例如,对中国芯片制造设备的封锁与禁运,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由此激起中俄两国对日本的不满与愤怒。

在美国推动限制中国制造先进芯片能力的情况下,日本今年7月开始限制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让日方科技贸易管制与美方立场相符。

汽车业首先受害

由于日本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又以贸易立国,经贸对外依存度高过所有发达国家,因此它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封锁与制裁正日益遭到中俄两国的反制,正显现出“回旋镖”式的反作用。

据报道,中国已警告日本,如果该国进一步限制对中国企业出售芯片制造设备和提供服务,将祭出严厉的经济报复措施。

首先受害的可能是日本的支柱产业即汽车业。丰田汽车私下告诉日本官员,北京当局可能削减日本取得汽车生产所需关键矿物的管道。

俄罗斯方面,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9月3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开幕。在媒体吹风会上,日本记者问到日本汽车重返俄罗斯时,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答道,日方试图孤立俄罗斯,导致其失去了重要的俄国汽车市场。这是日本“自作自受”的结果。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前,作为日本汽车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俄罗斯排在日本汽车出口国的第5位。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政府紧随西方对俄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丰田、日产等日本车企也陆续撤离俄罗斯,暂停在俄生产、出售在俄工厂,日本汽车在俄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

不可能重返俄罗斯

作为对俄制裁的一部分,日本从2022年4月开始禁止向俄出口豪华轿车,6月再增加禁止重型卡车出口;去年8月以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升级制裁,不光禁止向俄出口除超小型汽车以外的所有汽车,还切断了二手丰田、本田和日产汽车的销售。

如果说日本汽车要重返俄罗斯几乎不可能,那么日本汽车行业若遭到中国政府的反制,将有灭顶之灾的危险。

中国的电动汽车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而日本的几大汽车制造商包括丰田在内,与美国、欧洲及韩国等汽车大国的产商一样,在油车转向电车的路上都有落伍及面临被淘汰之虞。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这里面有“远交近攻”的策略问题。由于美欧本土市场广阔,因此中国汽车还可能赴当地设厂,与当地汽车厂商有合资、合作的可能,以至于当地企业还有生存的机会;而日韩汽车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市场较小,与中国汽车合作的空间不大,反而被直接替代的几率较大。比如,在中国市场奋斗了20余年,三菱汽车已退出中国。

谈到中国反制日本,媒体总喜欢拿琉球说事。琉球自明朝开始与中国建立密切的朝贡关系,1879年被日本吞并,改名冲绳县,但清廷不承认。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签下《马关条约》,将台湾及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岛)割让给日本。二战期间的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明确指出,“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岛、北海道、九州岛、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二战后,琉球被美国“托管”。

1972年,美国将琉球群岛的治理权交给日本,同时保留军事基地。日本民间一直有声音认为琉球主权未定。

琉球问题成软肋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始重视对琉球问题的研究,这是事实;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6月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罕见公开提及琉球,也引发联想。

随着日本紧随美国,对中国的台湾及南海等事务的深度介入,中国也在积累反制日方的资源与力量。

除了在经济领域对日制裁外,领土、主权、地缘政治等议题,自然是被纳入工具箱里的抓手。琉球问题是日本的软肋,中方若善加利用,就够日本喝一壶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