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再玩种族课题/南洋社论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又提国家和种族认同,这个他的政治生涯中最喜欢谈论的课题。

槟州第二副首长拉马沙米非议马哈迪,将中国和印度的移民后裔区分为外籍人士或外国人。

指华印裔以种族自居

但马哈迪这名种族主义色彩浓烈的政治领袖,在推特上贴文自我辨解,反而指称华裔和印裔喜欢以种族自居,而马来人则以马来西亚人自居。

马哈迪承认,本身的祖先是印度人,但他并未因此自称为马来西亚印裔,他是马来人,因为马来文是他的母语,文化是马来文化。

马哈迪指责国内的华人和印度人,坚持讲华语和淡米尔语,惯用本身原籍国省份的方言。当中国把中文当成国家语文时,马来西亚的华人也改用中文,甚至连名字的书写方式也跟随中国。

马来西亚的印裔,也保留印度省份语文。他也非议华印裔坚持拥有本身的学校,使用中文和淡米尔文教学,拒绝以马来文为媒介语的国民学校。

马哈迪老调重弹,再提华人住在城市,马来人因为城市生活太贵,没有能力。他也指商界都是华人在支配,马来西亚的大部分财富都是华人拥有,顶级亿万富翁都是华人。非华人在职场找不到工作,如果政府不聘请马来人,他们就失业了。

他说,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主义意味着一切都归于最有能力、最有财力、最广泛的商业网络、最受过训练和最有经验的人。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非马来人,马来人在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主义中一无所有。

马哈迪言下之意是马来西亚的其他族群垄断了一切,这其实是一个不但误导,还是充满煽动和侮辱,甚至还具有嫁祸意味的指责。

马来西亚的经济实力和财富,掌控者绝对不是华裔和印裔,真正掌控国家经济的国内最大族群,即马来民族,他们主宰政治力量,他们掌控国营和官联企业,他们才是国家经济和财富的掌控者。

国家认同和种族认同的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东西方学者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不管是冲突论或共生论,都无法达成一致的看法。

自由主义认为,族群的认同并不威胁国家认同,可以共生共存,但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国家认同的主导地位必需受到维护。多元主义则认为,保护和承认族群认同,可以强化国家认同。

国民团结最大破坏者

马来西亚是多元的国家,种族、宗教、文化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民间的包容和相互尊重是润滑剂,潜移默化的维持了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民间的力量在积极推动着种族和谐与团结的建设,可是政治上,政客借题发挥的操作却是国民团结最大的破坏者。

我们希望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领袖,应该珍惜国家种族结构的形成,以公平大度的胸怀对待各大族群。

国家的建设发展是各族的努力,绝不是单一族群的贡献。身为国家的领导人,更应该视国家的和平发展为一己的职责,绝不是煽动民情以达到个人利益的贪婪欲念。

反应

 

言论

没考试“大棒” 则巧用“胡萝卜”/南洋社论

因接连发生学生坠楼案例,教育部表示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精神的问题,还重申不会恢复小六检定考试(UPSR)和中三评估考试(PT3)。

教育部长法丽娜强调,废除偏重应试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减压,还将营造有趣的教学环境,确保学习重点投入在探索、体验、沉浸式学习的情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早前对废除上述两项考试的教改措施,的确掀起舆论反弹;有者认为废除考试,有好些成绩差的学生被迫辍学。

教专领导也认为恢复考试旧制,不是解决学生的读写算能力问题的良药,并认为理应注重对学生的心智、思维和社交能力均衡发展的培训。

其实,法丽娜对废除考试的解释,只是正确答案的一半,因为要想从落后追赶上来,我们还没有资格去仿效欧美国家鼓吹“快乐教育”,还不足够“厉害”到没有考试制度。

拿走了“楼梯”顿失依据

要减压,不等于没有考试,以为没有了考试,就能消除焦虑,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因为学生的情绪抑郁,甚至轻生,自戕,未必全然是考试体制的使然,它还可能来自于家庭问题、感情矛盾、家暴、校园霸凌等问题。

废除了考试,可能一些家长不再会对教育竞争有过激反应,或处心积虑地要让孩子抢跑,可是也有好些家长感到忧虑,因为没有考试,就难于判断学习进度,没有了竞争机制,拿走了“楼梯”,学生顿失依据,不知如何攀升。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未来会有愈来愈多新的技术涌现,新工作的替代更是推陈出新,所以政府拟定2027年新课程纲要,是要培养决胜未来的新思维和能力。

可是,要培训学生拥有创造性重构的能力,要让学生焕发新的活力,另一半的答案,就在于要怎样教导学生。

要教好学生,就要有卓越教师,而好教师也要有天赋才能,有教学经验的积累,要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成长及作出改变。

创新型课程激发动力

没有了考试的“大棒”,就要巧用“胡萝卜”,要鼓励学生努力保持学习热情,要有充满活力的课堂,创新型的课程,精彩的教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追梦”,还要让学生有多元选择的生涯规划,而卓越教师会尊重学生差异,理解人性与互动方式 ,耐心帮助学生,激励学生热爱学习,敢于面对艰难的挑战和能力评估的苛刻考验,以及对未来有更美好的期望和行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