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过去两年 新加坡通胀率超越香港

(新加坡27日讯)新加坡虽在过去2次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比中超越香港,却也为此付出代价,两年来,新加坡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俗称通胀率)几乎每个月都超越香港。

彭博社报道,新加坡今年2月通胀率按年上涨6.3%,几乎相当于香港1.7%增幅的近4倍。

在1980至1990年代,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及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其通胀率都高于新加坡。

不过,在冠病疫情爆发后,新加坡的通胀率高涨至超越香港,全因香港维持了更长时间的疫情防控措施。

目前,新加坡迎来更高的物价趋势,而导致租金和能源价格等飙涨的部分原因是,许多人开始从香港和其他地方涌入新加坡。

大量中国富豪涌入
推高狮城住房成本

彭博社经济学家塔玛拉亨德森分析道,基于大量的中国富豪涌入新加坡,此举推高了狮城的住房成本。

他预计,香港今年的通胀率可能会维持温和涨幅,料同比增长2.4%;至于新加坡,在更高的商品和服务税带动下,狮城今年的通胀率料将上涨至4.7%,几乎相当于香港的两倍。

香港通胀率末季或回升

另一名彭博社经济学家朱怿指出,在过去4年中,香港就有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陷入萎缩,主要因素是观光客人次与零售销售低于疫情前水平。

他指出,随着需求迅速复苏,香港通胀率可能在今年末季回升,最高料上涨3%。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蛇年因势而变宜动不宜静

报道:李晓彤、陈先得、余伟诗

堪舆学家预测蛇年中港两地物流、旅游等行业畅旺,但股市可能因中美贸战而大幅波动;面对特朗普搞动台海局势,台湾需要蛇的灵活和智慧;马新加强合作,柔新快铁与特区的联动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

在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堪舆命理学家眼中,蛇年变局有危有机,掌握变化,方可趋吉避凶。

中港股市风高浪急

香港堪舆学家麦玲玲认为,中港两地为一脉相承,同气相连,运势宜合并分析。

整体而言,因从2024年起已进入九运,所以九运的吉凶方位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发展。

九运(2024至2043)期间,正南为“正神”、正北为“零神”,而“零神”宜动不宜静,意味未来20年,北面地区的经济活动将会更活跃,也会吸引更多人前往北方发展及投资。

北面经济发展看好

以香港为例,市民愈趋北上消费和更多人移居大湾区的现象正好反映了这个地运发展走势。整体而言,北面的经济发展可以看高一线,也适合作长线投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未来2、3年的大局发展,因乙巳蛇年之后的两年分别为丙午年及丁未年,传统上为“赤马红羊”之年,主有重大改革变化,而由乙巳年起已有酝酿之象,所以不妨做好准备,迎接之后两年的变动。

若论乙巳蛇年的立春八字特色,虽然金甚弱,财星亦不显,并非投资投机的理想年份,但立春八字的水木皆旺,又有木生火之象,而土亦有立足之地,可见除金融业以外,其他行业仍有一定发展。其中又以水、木的行业最占优,加上蛇年驿马甚重,流动性的行业如物流、航空、旅游、饭店及贸易等不乏投资机会。

蛇年金融股票市场难言兴旺,一般投资者更难以捕捉走势,反而要慎防市场逆转。教育、环保、建筑、农业等则持续有良好发展,尤其出版及环保事业可看高一线,或有变革之象。

涉及医疗药业、化工燃料及信息技术等行业亦佳,石油及人工智能产品更有出色表现。基建、地产等行业仍有发展空间,但涉及投资则要谨慎行事。

此立春八字也有食神、伤官之助,代表学习运强,也带有理智分析能力,普罗大众会更想配合知识去追求身心的平衡,若能把握机会,个别行业也可突围而出,惟要注意个别月份的环球经济会较为动荡,各行各业也要慎防市况突然逆转。

香港堪舆学家七仙羽也针对中港两地经济作出预测表示,今年股市将充满风浪—中国股市会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大上大落。香港股市方面,要注意节气附近的日期,最快在2月4日左右,股市会有小小震动。至于香港楼市,将最少有10%跌幅。一手住宅楼宇有12万个单位推出,地产商纷纷以更低价格促销新楼,二手楼“好难有运行”,只能互相争夺低价。中国的楼价则已经接近低位,政府会推出多项政策维稳。

蛇年大利信息技术业

而在社会文化层面,麦玲玲认为,蛇年特别适合发展身心灵事业或者推出一些能抚慰人心的作品,艺术创作界别尤其有利突破。水木相生之年,社会也喜欢睿智的内容或理性知识的传播,加上蛇年亦大利信息技术业,新型知识或教育产品将会令人耳目一新,引起大众热烈讨论。

麦玲玲表示,整体而言,蛇以灵活敏锐著称,所以蛇年配合走势而改变乃合乎情理之事,不适宜事事守旧、拒绝变化。再者,乙巳蛇年驿马力量强大,代表有利外闯,所以蛇年有关移民或留学的热潮仍是不可避免。

要注意的是,立春八字的天干除了出现双重的“戊癸合”,地支也有“寅卯合”及“寅亥合”。若以性情论之,命局有相合者原则上有利人缘,但相合过多则会影响情绪,容易胡思乱想、焦虑不安,甚至引发失眠及精神问题。(李晓彤)

特朗普是台海新变数

根据传统观点,蛇年常伴随挑战,但同时孕育突破与变革的契机。在这一年,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为台海局势注入新的变数与可能性。

台湾在中美角力日益升温的背景下,势将面临多重挑战,不过也有望藉由国际支持与内部力量,开启全新发展的篇章。

命理大师张旭初表示,2025年的台湾正处于挑战与机遇交织的关键时刻。

冷静审视灵活应对

他提醒台湾在面对内外困局时,必须冷静审视局势,灵活应对危机。当前,台湾不仅面临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外部挑战,内部也因政治内耗、贪腐问题以及社会分裂,让许多企业与民众感到不安。

两岸关系是台湾最大的外部压力来源。随着中美博弈的加剧,台湾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之一。

北京对台湾施加的军事威胁与外交孤立持续升级,而台湾若仅依靠国际盟友的支持,却缺乏自主应对的能力,将使自身陷于被动。

台湾内部的政治贪腐问题已非新鲜事,张旭初表示,当贪腐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时,企业界对投资环境的信心下滑,民众的生活稳定性也无法保障。特别是当政党互相攻击、忽略民生问题时,受害最深的是普通百姓与产业界。要摆脱这样的困境,政府必须正视贪腐问题。

推动反贪改革,加强透明治理,并对贪官严惩不贷。同时,政治人物应将焦点从党派之争转向地方发展与人民福祉,避免因内部斗争而削弱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

乙巳蛇年是一个需要冷静观察、灵活应对的年份。

台湾在2025年虽面临挑战,但同时也拥有转危为机的潜力。

若能善用中美台三方的力量平衡,兼顾防务安全、外交稳健与内部发展,台湾将有机会在变局中走出自己的路,为区域和平与繁荣注入新希望。这一年,蛇年的智慧与灵活,将成为台湾在挑战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力量。(陈先得)

大马蓄势待发机遇无限

马来西亚好风水堪舆研究机构把2025乙巳木蛇年称为“蓄势年”,年度关键字是“蓄”。

好风水创办人许鸿方表示,这一年将是万物蕴藏、蓄势待发之年,也是充满挑战并带有无限新机遇的一年。

人们将真正体验到无数新体系、新系统、新法规、新常态在全球各个领域落实与应用,将启动更好与更大的市场新需求、新机会与新际遇。

由2025年至2027年,每一个人与行业都能更公平地分一杯羹,各行各业百花齐放,大家更容易累积财富以及迈入更美好的人生阶段。

属金水火行业最旺盛

2025年最旺盛的行业是属金、水与火的行业,如股市、银行、金融、保险、加密货币、旅游、运输、航运、电动汽车、饮料业等将有无数商机,利润翻倍。

这是风水九运里火能量继续增强的一年,科技与创新服务与产品(五行属火)如人工智能、半导体、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继续快速增长,大马各州的园区将吸引更多新的外来投资。

房地产与建筑业(五行属土)开始迅速复苏,随着马新两国成立柔新经济特区,新山市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高速公路将激活东马

今年最旺的地区是东方,在东马的砂拉越与沙巴,全长5000余公里的泛婆罗州高速公路将直接激活当地经济发展,再加上印尼新首都的建设需求,必将使东马的经济往上攀。

根据好风水八字分析,大马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2025年能够继续得到支持力量,如期展开各项国家发展计划,在来自外国的投资加持下,必能为大马经济带来积极进展。

然而前首相纳吉的运势有压力,东山再起并非易事,需面对较大的阻力。

许鸿方预测,今年吉利的月份是阳历1月、3月、4月、6月、7月、9月与10月,适合进行比较重大的事务;有挑战的月份则是2月、5月、8月与11月,凡事必须步步为营。(余伟诗)

新加坡持续兴旺

新加坡正道风水集团创办人兼首席风水师陈军荣表示,2025年是下元九运的第二年,同时是乙巳蛇年,新加坡在下元九运中保持旺势,经济逐渐复苏,但也潜藏挑战,需谨慎应对。

蛇年由二黑星主导,既是偏财星,也是病星,预示可能出现“财多身弱”的情况。

和谐带来事业财运

家庭方面,今年是“家人卦”,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环境将为事业与财运带来助力。

在国际方面,美国依然以霸权主义主导国际关系,这也许导致韩国与日本遭遇政治动荡。

日本则特别要关注大阪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应通过示好政策化解国际间的矛盾,避免被孤立或抵制。

中东地区关系持续紧张,回教国家可能对以色列构成更大的威胁,和平谈判或调解可能是缓解矛盾的出路。

由于西方今年运势较差,因此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可能有所下降。俄罗斯更需要以和平方式解决与乌克兰的冲突,这不仅对自身的长期发展有利,也能为全球和平提供示范作用。

东南亚是下元九运运势最旺盛的地区,2025年也是新加坡的关键一年,相信总理黄循财精细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总统尚达曼的国际声望,能进一步巩固新加坡在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地位。

今年,柔新快铁正式通车。快铁不仅缩短了新加坡与大马两地通勤时间,还促进了经济、文化与民生的深入融合。尤其是柔新特区的建设,为两地居民创造了更多就业与投资机会。快铁与特区的联动如同打通了柔新的“任督二脉”,将便利与财富带给两地人民。不过,经济发展也可能有过热的风险,比如过度扩张或投机。(余伟诗)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