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资来马慎防“冷战遗绪”/甘德政博士

最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访华,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不俗成绩,一些知名的中资企业准备在近期内入驻大马。无论如何,在中美新冷战的新形势下,中资到马需慎防“冷战遗绪”,以免被有心人士炒作。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迅速崛起,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战略矛盾也变得更加复杂,而处于“中国重返世界”和“美国重返亚洲”之间的东南亚华人,更成为各种势力博弈的对象。

西方媒体致成见加深

无可否认,很多老一代的东南亚华人,仍存有一定程度的“中国情意结”,即希望一个强大的中国能为他们在海外的利益护航。但在现实中,更多新一代的当地华人,受到西方强势媒体的影响而加深了对中国的成见。一些以华人为主的当地团体,也跟随西方媒体的话语起舞,对中国国内的社会现实状况进行诘难。

在西方文化霸权长期潜移默化的灌输下,东南亚自冷战以来就长期排挤中国,并成为“中国威胁论”的重要策源地。虽然近年来双边贸易迅速增长,但东南亚各国的政治人物乃至普罗大众,对中国的根深蒂固负面形象仍未完全消除。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也未必尽如一些中国学者所估计得那么乐观。

马来西亚在1963年成立后,延续英殖民时代的反共政策,与中国的关系每况愈下。直到1974年,第二任首相敦拉萨访华并促成马中建交,马中关系才开始出现转机。

自1980年代开始,马中经贸日益蓬勃,加上1989年大马政府与马共签署《合艾和平协议》,整体上大马官方和民间对中国的印象有所改善。

但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硬实力上升,以往的“中国威胁论”却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在1990年代的“后冷战时期”发表名噪一时的《文明冲突论》,花了不少篇幅介绍“大中华经济共荣圈”。

亨廷顿一再突出中国政府欲收编和统战这个共荣圈的居心,并耸动地说:“3个比较小型的华人社会——台湾、香港、新加坡及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圈越来越朝向、介入及依赖中国大陆。”他的争议性的观点引来不少批判,却在东南亚一带吸引不少信徒,一些东南亚政治人物常援引其论点来推动本身的政治议程。

东南亚华人的经济实力以及和中国的微妙关系,自冷战以来一直是本区域的敏感政治议题之一。东南亚华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前往中国投资、一直到近期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南亚,都不时面对着当地土著疑虑的眼神,也牵动着当地族群政治的动向。

习强调摒弃“冷战思维”

2016年大马爆发中资风波,当时马大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张淼就评论:“方兴未艾的中国投资遇上2016年马来西亚国内政经危机,加之马来西亚独特的种族政治氛围和复杂的党争环境的催化,使得中国投资作为一种现象被大肆炒作……对于中资议题的出击,不单单只有政党利害考量,也着实反映了马来精英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疑虑,特别是马来人传统上对于中国的有所保留,或者至少是静待其变的谨慎态度。”

2018年大马实现第一次政权轮替后,新执政联盟针对部分与前朝有利益输送关系的争议性中资项目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如暂停隆新高铁、暂时搁置东铁项目等,成为当时马中两国热门的议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少国际场合一再强调各国要摒弃“冷战思维”,但在现实中,“冷战遗绪”至今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东南亚当地土著,甚至是当地华人对中国的观感。

因此,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在当地政府和华人社会的错综复杂利益关系之间取得平衡点,考验着中国的外交、外事和侨务等各级对外单位的协调与应变能力。

反应

 

要闻

国宝级音乐人逝世享寿92岁 安华哀悼:永被铭记无可替代

(吉隆坡24日讯)国宝级音乐人丹斯里阿末纳瓦(Tan Sri Ahmad Nawab)于今天下午3时15分因病去世,享耆寿92岁。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认为,阿末纳瓦的离世是我国音乐界的巨大损失,他将永远被铭记为无可替代的传奇人物。

安华在今天通过社交媒体向公众表达哀悼,并称阿末纳瓦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他不仅是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家,还是马来西亚艺术的灵魂人物,凭借他那充满诗意、富有美感和深意的作品,感动了数以百万计的民众。

“阿末纳瓦不仅是作曲家和优秀的音乐家,他的作品也成为了艺术遗产,促进了社会的团结。阿末·诺阿布的贡献和艺术将永远被铭记。”安华说道。

他还向阿末纳瓦的家属致以最深切的慰问,并祈祷逝者的灵魂获得宽恕,并安息于真主怀抱。

阿末纳瓦的遗体将于明天上午10时安葬。

阿末纳瓦自1950年代起便活跃于音乐创作领域,创作了超过2000首歌曲,并制作了超过200张专辑。他的作品培养了无数知名的音乐人才,且在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RTM)工作了17年。

通讯部长法米表示,他在音乐界的贡献不可磨灭,2006年荣获“国宝级艺术家”称号。他的去世不仅令音乐行业感到痛惜,也让广大乐迷和听众失去了这一位深受喜爱的艺术巨匠。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