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取代你的工作?/黄子伦

当ChatGPT强大功能受到市场关注后,许多媒体报道纷纷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项工具“未来会取代多少人的工作”上,几乎所有文章的起手式都是在议论哪一种职业会从此消失,就连AI行业大佬李开复也来凑热闹,罗列了一堆会被ChatGPT取代的职业。
奈何,如果你对这些职业有研究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些文章,根本就是在博取点击率,没什么营养。
首先,ChatGPT的确是很强,不过依然还是与很多错误,甚至一些资讯类或者文学类的提问都会让它答非所问,哪怕这些资讯已经存在网络已久。
其次,ChatGPT的功能强弱,取决于使用者的能力高低。
ChatGPT的诞生就好像搜索引擎当初横空出世那样,懂得问问题的人们,能够在网络里找到足够丰富的资料,搜索引擎就是他们打开世界的钥匙;反之,不懂得搜索的,自然每天停留在同温层里,越搜索就越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再不然就是不断掉入各种内容农场里。
有些人看了老高的影片说ChatGPT能够写程序而且不会出错,进而以为所有程式员从此就会失业。
要我说,这些人大多没有基础的编码能力。
只要有用过ChatGPT来编码的程式员们就会知道,这工具虽能短时间内生成一堆代码,但运作起来还是会出错的可能。
使用者要修正这些代码,都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码能力,找到错误后并加以修正来优化整个代码运作。当然,你也可以针对某些错误让ChatGPT“将功赎罪”,以节省你的编写时间。不过,这些都需要你具备这项能力。
然而,许多人连编码工具软件都没安装过,也分不清Python、R、C等编码语言,甚至是Excel的一些基础方程式也不懂,自然容易被ChatGPT的基础能力吓得以为机器人毁灭人类的日子已经来临。
重新学习的机会
从现阶段来看,ChatGPT能够取代的都是那些极为基础的能力。如果你的工作能力刚好都是极为基础,那么ChatGPT当然是你失业的头号敌人。但是,我一直都认为新工具的诞生是人类重新学习的机会,当然它也会把人类重新划分为两个阵营。愿意学习的,自然会是新时代里更具适应能力的一群,绝不会是整天在手机刷短视频,以讹传讹的人们。
关税暂缓是真缓?/黄子伦
就在全世界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好几天,特朗普在星期三晚上突然松口,宣布决定将“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间暴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录得双位数的单日涨幅。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让人不禁怀疑,此君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我们暂且搁置阴谋论,来猜测特朗普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从4月2日那张关税图表出炉后,全球市场一片震荡,股市普遍大跌。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此番主要剑指中国。
中美过招互不相让
于是中美就此在关税上展开过招,轮番加码税率,互不相让。其间,特朗普多次放出“最后通牒”式的喊话,结果不出所料,中国并未买账。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称自己“非常尊敬习近平”,并认为对方是“聪明人”,为谈判保留了回旋余地(虽然他的手下发言就没那么客气了)。
然而,谈判期限已过,中国依旧不让步,美股应声大跌。凑巧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时拍卖价值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结果国内反应冷淡,需求不振。这可能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连一向被视为“零风险投资”的美债也开始遭遇市场动摇。
接着,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暂缓90天。对此有几种解读:
其一,从谈判角度看,一味强硬未必有效,毕竟痛觉会被麻痹。“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才可能让对手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心理循环中逐步崩溃。当然,这对国家机器未必管用。
其二,他可能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或者部分国家愿意让步,但要求更长的决策期。
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你可以说特朗普精明至极,每一步都算计周全;也可以认为他和幕僚愚不可及,临时抱佛脚。
但无论哪种看法,其对等关税政策的目的始终如一: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制度、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要么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尤为关键)。白宫文件对此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解除,而这90天只是暂缓。
市场更希望“长痛不如短痛”,但特朗普也应该明白,虽然人们不会像对待“狼来了”的牧羊童那样轻视总统的言论,可反复反转的策略迟早会产生递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