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别指望衰退可拉低油价/奕帆丰顺

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结束。别指望经济衰退会改变这一点。

油价最近经历了很大的波动,几家银行的倒闭最初导致了对危机蔓延的担忧,以及随后OPEC+出人意料的减产。我们认为,展望未来,石油基本面预计将收紧,即使我们进入衰退。

3月中旬,几家银行(硅谷银行、标志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倒闭,加剧了人们对全球经济疲软背景下能源需求的担忧。这导致石油价格下跌,国际石油基准布兰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近70美元。

然而,在OPEC+产油国出人意料地宣布减产后,油价随后飙升,布兰特原油价格跃升至每桶84.93美元。这些削减是在定于4月3日举行的联合部长级监测委员会(JMMC)会议前宣布的。

原油价格的上涨,也标志着自2022年3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震惊能源市场以来最大的单日百分比涨幅。

OPEC+减产主因

OPEC+减产自然引发了对需求前景的一些担忧。沙地石油部将这一决定描述为“旨在支持石油市场稳定的预防性措施”。

在银行业动荡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宏观经济信心疲软的情况下,该计划旨在为价格提供支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劳动力市场的持续紧张和居高不下的通胀,将使美联储今年降息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意味着长期加息对经济的损害可能会滚雪球。

这也是由于领先经济指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表明美国经济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然而,我们认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并不是最新减产背后的唯一原因。OPEC+从挤压石油市场中受益,以防止油价下跌过多。

最新的减产表明,OPEC+不满足于布兰特原油在每桶70-80美元的交易区间,这表明该组织愿意捍卫每桶80美元以上的价格底线。

不担忧市占被抢

OPEC+成员国可以减产而不用担心市场份额被非OPEC成员国抢走,一个主要原因是,越来越明显的是,美国的产量增长一直在放缓,美国页岩油不会很快来拯救。

例如,美国的产量增长不到2020年之前的一半,总体产量尚未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美国的石油产量在2021和2022年每天增长60万桶,在2017年至2020年时则是每天130万桶。

事实上,看看美国国内的石油生产商,贝克休斯追踪的美国石油钻井平台数量,并没有随着油价的上涨而上升,从结构上看,油气行业是一个投资不足的市场。这是一个难以改变的长期问题,自2014年以来,投资一直呈下降趋势。

即使出现经济衰退,紧张的供需平衡仍可能导致油价在更长时间内走高。

随着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步伐加快,石油需求可能会放缓。目前的预测显示,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计将从250万桶/天,下降到230万桶/天。

供应基本面收紧

然而,有一个亮点。中国是今年石油消费预计将大幅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此前,该国放弃了清零的冠病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该国的石油需求可能会在全年继续反弹,预计2023将比2022年增加70万桶/天。

由于美国紧急石油储备处于198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应对高油价的缓冲几乎没有。目前中国的石油储量为3.72亿桶,几乎是2010年7.27亿桶历史最高水平的一半。

这一点,再加上供应的减少,意味着随着我们进入今年,石油基本面预计将收紧。总体而言,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石油市场将出现供应短缺。隐含的全球石油供应缺口将达到每天100万桶。

这表明当前的形势是多么独特,进入潜在的衰退并不意味着油价会自动下跌,尤其是在供应方面的削减,和长期生产限制先发制人的情况下。因此,我们预计油价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

视频推荐:

反应

 

财经新闻

需求减弱拖累油价

上周五,油价收跌逾2%,因投资者担心中国需求减弱,加上美联储降息步伐可能放缓。

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1.52美元,跌幅2.09%,至每桶71.04美元;美国原油收跌1.68美元,跌幅2.45%,至每桶67.02美元。

全周来看,布伦特原油下跌约4%,美国原油下跌约5%。

由于工厂关闭和小型独立炼油厂开工率下降,中国炼油厂10月份的原油加工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6%。

上个月,中国工厂产量增长放缓,房产行业的需求低迷几乎没有缓解的迹象,这加剧了投资者对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经济健康状况有所担忧。

纽约Again Capital合伙人约翰基尔达夫表示,中国的逆风仍在持续,无论他们推出什么刺激措施,都可能因特朗普政府新一轮的关税而受损。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承诺终止中国作为最惠国贸易地位,并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超过60%的关税,远高于他第一任期内的关税。

高盛研究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他们已小幅下调了对中国2025年的增长预测,此前预计特朗普上任后关税将大幅增加。

“然而,如果贸易战进一步升级,我们可能会进一步下调评级。”

国际能源署预测,即使OPEC+继续减产,到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量也将超过需求量,即每日100万桶。

与此同时,OPEC下调了今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凸显出中国、印度和其他地区的疲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