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在家不谈政治/许国伟

这些年来,可能是阅历多了,也可能是年龄大了,更重视老朋友与家人的关系。

我逐渐养成不在家谈政治的习惯,就算是朋友相聚也尽量少谈政治,能不谈最好。

原因很简单,就是美国作家珍·赛佛在《在家不要谈政治》谈到的:

“(我们) 希望与家人、伴侣的想法和观点可以同步;或是受过去的家庭关系影响,想从政治议题中找回关注或权力。但我们总忘了,每个人抱持的政治主张,跟出身背景、生活历练、价值观密切相关,不见得会相同、要相同。”

跟家人都如此,更别说是朋友,还有网友。

谈政治更伤感情

我们常说,谈钱伤感情,其实谈政治更伤感情。

虽然这些年来已经明白,通过语言或文字要去改变别人政治立场,终只是幻想;同时也尽可能在尊重言论自由下,接纳各种观点,更不会因为看法不同而与人争执不休。

但是,日常生活里因政治立场和看法不同,仍会察觉个人心里的不快,还有一脸不豫;更别说,在网络上没少过遭谩骂和拉黑。

这些年,马来西亚的政治热度超高,对政治领袖的崇拜也达到新高;再加上社交媒体发达,各种政治讯息无孔不入,包括假新闻……

很多人不只是心情跟着时事动态和政客互喷而起伏,也会跟着政坛和时评名嘴激昂言论,一起唱和。

于是,激动和焦虑,充斥着彼此谈政治的声浪里;攻讦和漫骂,也成了社媒留言区的常态。

最终,尽管只是政治立场和看法不同,逐渐变成彼此三观不合,感情也淡了甚至坏了。

这些日子以来,你跟多少家人和朋友心里存了芥蒂?你又封锁、拉黑、删除了多少社媒圈的朋友?

无需过度用力

当然,如果明显是政党枪手,或是故意挑刺的人,频频地发政治帖然后去攻击别人;对这一类人,拉黑、封锁及删除是还自己一片清净,无需心慈手软。

但是,如果为了政治分歧而跟有交情的朋友,断了联系老死不相往来,又何必呢?

这些年来,不同政治立场的政党领袖,分分合合多次。曾经势同水火,如今山盟海誓;曾经骂得一文不值,如今捧在掌心当宝。

如今,团结政府大会,“我们曾经是敌人,如今我们是朋友”成为主旋律。

不论是逢场作戏,又或真心合作,当政治领袖都能跟过去的仇敌握手合照,彼此都说是好朋友好兄弟时……

曾经因为政治三观不合,跟你吵了架拉黑了的朋友与网友,甚至关系大不如前的家人,现在有重修旧好吗?

看政治谈政治,真的无需过度用力了。

反应

 

言论

发展健康的华人政治文化/洪东水

如今华人拥有相当稳重的政治力量,但在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却还有一段距离。

优化政治文化对提升华人的政治具有相当的作用,对营造一个健全的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落实这个重要的任务,还看执政党持续不断的推动华人对政治所持有的态度,并以理想、信念、价值等文化的力量,净化华人对政治的认知。

塑造一个健康的政治文化,对将来华人在大马的发展史具有相当的意义,而华社也就是促进这股力量的后盾。

若是华人仅存在得过且过的态度,那么政治文化仅能停留在普通的程度,而无法把华人政治力量好好地驾驭。

华人若任由政治自由发展,而无法塑造良好的政治素质,最终华人将因为满足于现状而陷入瓶颈。

塑造良好的政治文化似乎应该成为华人的首要任务,但由于政治主观比较强势,造成华人对政治失去了捍卫原有的意识。

由于政治形态产生了变化,以致大马华人政治文化偏向极端,以致华人似乎已经失去当时捍卫政治的情操。

以前华人不断强调两线制,希望通过两线制来达致政治平衡,但如今却已经掉入被融化的地步。

华人须捍卫民主

马来西亚从原本具有强势的民主,偏向控制式的民主,但却获得多数人的认同。由于社会产生变质的诈骗行为,或有些人通过民主程序达致本身的政治利益,于是造成民主意义被歪曲。

华人政治文化内涵就是必须捍卫民主,让民众拥有自由发言权,这样才能体现真正的优质政治文化。

若是有人想背弃这种信念,就是背弃对人民的信任,确实应该给予修正,以便让真正的民主依然存在民间。

若华人放弃捍卫民主精神,将来不幸跌入政治陷阱,反而成为另一个政治集团所利用的工具,来阻遏华人继续拥有自由发言权,就是华人在作贱自己。

这种任由民主自由被践踏的行为,最终将导致华人失去言论自由,确实应该好好反省。

华人的事应该由华人本身来主宰,千万别因为政治立场的迥异,还须靠着异族领袖来捍卫华裔权益。

华人政治领袖应该秉承先贤美德,为捍卫华族政治、经济、宗教与教育,不计政党背景,共同为捍卫华族权益同仇敌忾,这样才能提升华人的政治文化水平。

华人的政治形势有被凝聚的象征,确实是好现象,但却莫因为拥有这样的优势,而放弃原本具有的民主意识。

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也强调君主将仁爱本性施诸百姓可实现政治稳定,使民本立场成为政治的前提和目标,因此从民本到民主之间还需要个体意识的觉醒、理性精神的培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