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才女”林文月

林文月:在文学创作、翻译、研究皆誉满亚太的知名作家。
报道:童清峰
台湾当代重要作家林文月离世,享耆寿90岁。被喻为“永远的才女”的她致力翻译日本古典文学,散文写作也备受白先勇、余光中肯定。
台湾当代重要作家林文月于美国加州时间5月26日早上9时许过世,享耆寿90岁。
这位在文学创作、翻译、研究皆誉满亚太的知名作家主要研究六朝文学以及中日比较文学,更致力翻译日本古典文学名作,文学及学术成就斐然,台湾文坛对其离世咸感不舍。
林文月1933年出生于上海日本租界,祖籍台湾彰化,为《台湾通史》作者、历史学家连横的外孙女、政治家连震东的外甥女、前副总统连战之表姊;亦为知名文学家台静农之弟子、画家郭豫伦之妻,婚后育有一子一女。
由于童年在日本租界度过,林文月的启蒙教育为日文。
她回忆,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她和日本同学听着天皇的广播还一起哭了,过后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从战败的“日本人”变成战胜的“中国人”。
直到小学6年级返归台湾,她才接受中文教育,因此,文学起步稍晚,散文创作始于1969至1970年前后的“京都一年”系列散文,曾先后获时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奖等。
笔意清畅风格醇厚
知名作家白先勇盛赞她的作品“笔意清畅,风格醇厚,寓人世的悲悯欣喜于平淡之中,字里行间辐射温暖与智慧的光芒”。
被喻为“永远的才女”的林文月承继外祖父的学养,1958年就读台湾大学硕士班期间开始在该校任教。
于1969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就读,1993年从台大退休后,移居美国,为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史丹福大学、柏克莱大学客座教授。

《源氏物语》:中文翻译本。
“错综的文化,国籍的流动及多语环境,成为林文月日后写作、翻译的养分。”只读了5年日本小学的日文背景,她在80年代,花了5年半完成《源氏物语》中文翻译,不只精神可佩,也为台湾日本古典文学留下一部翻译经典。
文采灿烂的林文月另作有《谢灵运及其诗》、《青山青史》、《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饮膳札记》等,其中《饮膳札记》一书细说19种佳肴的烹调过程,抒写品尝美食的乐趣和经验,是台湾饮食文学先驱之一。
其亦将多部世界经典文学改写为儿童文学,包括《茶花女》、《小妇人》、《基度山恩仇记》等。
“归结林文月的散文,发现其抒情小品、游记随笔、治学札记以及怀人怀旧、立身处世的漫谈几乎无所不包。”
一名文学评论家指出,“这之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荡漾着空灵曼妙气氛的文辞里,隐藏着一种细腻真挚的情愫,寄托著作者对世相人情的关照,描绘出了人间祥和与智慧的美好图景,从而也就向我们这个有情世界传播着一种真诚而高洁的情操”。
台散文第三代代表
在台湾当代文学中,林文月的散文“被称誉的程度远超过被研究”。
她的学生、台大名誉教授何寄澎撰文称:“余光中在80年代初的评比里,肯定林文月(和张晓风)已稳坐台湾当代散文第三代的代表。”
余光中随后编选《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时,又再度肯定林文月,其散文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儒雅气质”。
何寄澎接受中央社访问表示,散文关乎写作者的生活细节,生命当中从来有许多巧妙因缘,而林文月认真、庄重看待每个因缘,那也就成为她笔下不同世界。
他表示,林文月的散文风格是朴实、冷静而平淡的,有些作家擅长以绚丽文字让人大感震撼,而林文月选择以收敛的文字让人慢慢咀嚼。
“我觉得比较难得的是她一直在挑战自我,她会挑战奇特的手法写作,所以她是这样的,朴实下有华采,看似平淡但膏腴且深邃。”
“我写作很自然,每一种写法写过后一定不再重复。如《拟古》是从研究陆机的〈拟古诗〉得到启发所展开的写作实验。翻译《枕草子》时,也受到可长可短的句式影响。”
林文月于76岁时接受访问时表示:“《饮膳札记》则是我以前下厨请客记录的菜色与人数单子留下来,某天翻出来后突生灵感,以怀旧的心情写下一系列饮食散文。”
作家廖玉蕙在脸书追忆:“林教授一向是中文系最美丽的风景,不管人或作品都一迳维持清冷淡定的风格。林教授当年在台湾中文系赫赫有名,她年轻美丽,气质优雅,是我们非常崇仰的教授。我曾报名一场在台大举行的学术会议。主要目的就是特意去朝圣,仰望她的风采。”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连战表姐 台湾作家林文月逝世

林文月(取自联合新闻网)
(台北27日讯)台湾作家林文月,也是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表姐,今日传出过世消息。
“中华民国笔会”在脸书表示,中华民国笔会会员林文月于美国加州时间5月26日早上9时许过世,享耆寿90岁。文学界纷纷发文哀悼。
中华民国笔会说,林文月身兼学者、作家与翻译家身分,并能以四支笔分别写论文、散文、译文与从事绘画。
林文月主要研究六朝文学与中日比较文学,并致力于翻译日本古典文学名著,包括《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源氏物语》等。
创作上则树立了散文写作的典范,作品温雅如玉、文如其人,兼容六朝文学的丰饶细腻,以及东洋文学的含藏婉约。文风曾被评为“似质而自有膏腴,若朴而自有华采”。
据了解,林文月的儿子在个人脸书发布这个消息,不过文章未设公开。“我们亲爱的妈妈,今天早晨安详地于加州奥克兰家中展开一段新的旅程。遵从她不急救、不开刀、不插管的嘱咐,在家中安详辞世。看着妈妈清瘦但仍然平静娟好的脸孔,也希望母亲此去永无苦痛,还可与故亲团聚,更能和您娴熟的陶、谢、紫式、和泉饮觞论文”。
长期任林文月作品编辑的有鹿文化创办人许悔之在脸书写道,“林文月老师一生,人美、心美、文章译笔应世风范都美-是一位宛若六朝风华人物的人,就像她的研究专业:陶谢与六朝文学。”
而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如焄谈林文月专著名为“清质澄辉”,蒋勋曾说林文月文章特色是“云淡风轻”,他认为此八字正是林文月一生为人为文的註脚。
许悔之、作家廖玉蕙、蒋勋、颜择雅、马世芳等文坛人士也纷纷在脸书发文追悼。
新闻来源:联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