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另类“烈火莫熄”/章龙炎

就我印象所及,拿督斯里安华在敦马哈迪医生的内阁当副首相与财长的的时候,并没有改革大计。

在成了权力斗争的败者后,却被捧为改革者,还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烈火莫熄”运动。

我不是政治浪漫主义者,不能以诗人的情怀想象安华,因此如实地看,怎么看都看不出安华会是个改革者。

我所理解的,“烈火莫熄”,关键是针对马哈迪所代表的一切,从“独裁”、贪污腐败、朋党裙带风到破坏司法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烈火莫熄”却荒腔走调,在某个时间点突变,成为保安华当首相的运动。

就种族支持率来说,最初,安华获得相当大部分的马来人的支持,华人反而对他没有什么幻想。

从2008年开始迄今,华人在民主行动党的引导下,成为最关键的支持者,几乎都成为了浪漫主义者,爱上了朦胧美,马来人却与公正党渐行渐远。

安华当然知道这个关键问题。他最近的举动,让我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安华“本色”是绿

英文reformation的原意,改革改善也!

20多年前的“烈火莫熄”,要改善的是马哈迪所代表的最坏的一切,做出司法改革、肃贪、打击朋党裙带风。

安华如愿当首相后,看来是有趋向“改善”马来族群不足的地方。

安华的“本色”是绿,多年来会被当作是开明及支持多元世俗化的领袖,是马来西亚政治史上的不解之谜。

马哈迪在1980年代拉拢安华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要避免安华加入回教党;安华是搞社运出生地的,为马来西亚回教青年运动(ABIM)第二任主席,让能言善辩及号召力强大的安华加入回教党,是巫统的一个威胁。

另一个原因,当然是让巫统在捍卫回教教可以加分,与回教党“分庭抗礼”。安华在巫统内迅速崛起,回教化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倒是有烈火的劲儿。

巫统当时那么强大且受到大多马来人的拥护,尚需回应回教党的挑战,现在严重缺乏马来人支持的希盟,更会倾向在回教化及马来化,以“改善”马来社会的不足,是安华无法回避的。

安华日前在巴生一座回教堂,在受邀下公开为一名印裔青年主持改教仪式,并将有关信息放上社交媒体,暴露了其本色。就我所知,安华是第一个这么做的首相。

可以预料,安华此举引来一些不满的情绪,连向来明显亲希盟的隆雪中华大会堂,发表文告表达“强烈不满”。

文告称,身为一国之首(对不起,安华是中央政府首脑,一国之首是国家元首),理应考量其所为是否有照顾全民的福祉,以及各族人民的感受。

文告认为:“而首相公开为印裔青年改教并且高调将照片放上社交媒体的行为,此举无疑缺乏宗教敏感度,伤害印裔社群的感受与自尊。”

应该给隆雪华堂给一个赞。

不过,我不认为安华缺乏敏感,他展示高度的政治敏感。他知道他急需另类“烈火莫熄”争取马来人的支持(成不成另外一回事),要非常出位,传达类似的讯息,而且会后继有来。

反正非巫裔在政治上朦胧,是安华的瓮中之鳖,隆雪华堂算哪根葱呀?

反应

 

言论

如影随形的政治/姚丽芳

【2023年华教节特辑】

作者:姚丽芳(林连玉基金副主席)

我国人民对政治最热血澎拜的参与,是每5年一届的大选。最让各族投入反对浪潮抗衡政府的是1998年拿督斯里安华被革职及遭逮捕引发的“烈火莫熄”(Reformasi)运动。

接着是5次的“干净选举”(Bersih)大规模街头游行,唤醒了年轻人政治意识,催化了改朝换代的步伐,至今让社运者仍津津乐道。

20年的高昂斗志,终粉碎一党独大霸权不倒的神话,迎来2018年期盼良久的新政权。

然而,接踵而来的竟然是跌宕起伏的演变,让人们如坐过山车,惊险连连,美梦不得不惊醒。短短4年内连换4名首相。

烈火莫息的主角几番波折,终从深渊攀爬至高峰,但脚踩松泥碎石,风雨中飘荡不定,因此优柔寡断,改革无力,经济低迷,种族宗教极端言论无法制止,贪污政治人物一样逍遥法外。20多年坚持竟是一场空。

接着一些冷嘲热讽开始飞扬:选来选去还不是一样;何必浪费我的时间老远跑来投票;我不投票了;我要投废票了;等来届狠狠教训你;政客都一样的啦,我都不要管政治了。如此这般,无力感表露无遗。

虽然马克吐温说过:“政客如同尿布,必须时常更换。”但要等四、五年呢,何况A队跟B队一样烂,C队我更怕,换汤不换药,算了,统统不管,眼不见为净。

政治关乎切身利益

然而,真的能眼不见为净吗?你不管政治,政治不会放过你。它会如影随形的贴身跟着你,它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

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曾论称:“人的本性是政治的动物。”试看看咖啡店的高谈阔论、社交媒体泛滥的留言。孙中山也说过:“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可以看到,政治它是事关于我们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事。

所以,政治不止发生在国会及大选,也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民计民生、物价上涨、医疗教育、柴米油盐;不止是政客的事 ,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

森林被滥砍伐,会影响空气及水资源;垃圾乱丢,会引来病菌;公共交通管理不好,会影响上下班;学校没收学生的手机,是否侵犯自由;写批评或控诉可否匿名;不参与签名运动是否自私;社交媒体是否该谨言慎行……

种种碰到的问题,都会涉及政治中的自由、平等、权力与权威、权利、正义、法律、规范等的思考。尤其,社交媒体及互联网无时无刻的传送海量的信息,我们也不知觉的卷入,或弹或赞,分析及表达着我们政治的看法。倘若口不择言,对社会会是一种破坏。

又提马克吐温,他说“每位公民都应该把自己看作非正式的、不领薪水的警察,时时刻刻监视法律及其执行。”又说“持续的改进,胜过延迟的完美。”

不等大选,在日常中做个合格的公民,不时监督,不时建言,去理解政治,去关心政治,社会就可持续的改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