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党还有50年?/陈圆凤
国阵60年,民主行动党50年?国阵60年导致一党独大荼毒深远,行动党50年,会留下什么?
坦白说,我并不希望50年内只有行动党,我希望出现势均力敌的第三势力,第四势力,让更多政党在同一个市场竞争,才能加速国家的政治民主进程,监督政府施政,早日破除种族政治这个紧箍咒。
卫生部前部长凯利说行动党可以强大50年,这50年内,华人都会支持行动党。
这句话说出来,除了触动某些人的神经之外,其实毫无意义,对国家政局发展没有帮助,只是在强调华人的政治选项,让有心人再把行动党视若洪水猛兽。
凯利近些年努力为自己塑造开明的形象,骨子里还是一个政客的本质,上述发言,就是煽动仇视行动党的情绪。
言下之意,也是在批评巫统与希望联盟合作,尤其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高调出席行动党代表大会后,凯利借机打脸阿末扎希,提醒马来选民和巫统党员,帮助行动党成为政府一员,就是在壮大华人的政治势力,这不符合马来人的利益。
很多人喜欢看到行动党被骂,被针对,尤其之前各种政治联盟都要踢开行动党时,这些人更像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行动党肆意批评。
掌握华人民意
殊不知,行动党拥有华人民意,要剔除行动党,就是要边缘化华人的政治权益,对华人而言,这难道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行动党掌握华人民意,反而没有成为拉拢的对象,动不动就有人抛出“要组建没有行动党的政府”,这就是明摆着“要组建没有华人的政府”,把华人民意排除在政府外,这公平吗?华人也是有缴税的呀!我们也是国民啊!
在国阵时代,代表华人的马华时不时就被巫统领袖奚落轻蔑,马来政客们很少批判马华极端,没有把马华视为马来人的威胁,因为马华缺乏华人的民意支持,而不是因为马华领袖说话斯文,说话留有余地。
过去60年,在巫统霸权主义下,操弄种族政治是他们的强项,“华人有钱马来人穷”,是他们竭力描绘的景象,延伸到现在,就是国盟两党无底线的煽动和挑衅。
华人选民应该看清楚一点,任何对行动党的恶意,就是轻视华人民意,特别是“要组建没有行动党的政府”这种论述,是最要不得的。
火箭“焦头烂额”
行动党当下的盛景,确实史无前例,也不是马华在最鼎盛时期可媲美的。但是,行动党在成为政府后,就感受到民意毫不留情的鞭笞,从统考课题到最近的“DNAA”,行动党领袖应该感受到“焦头烂额”的滋味。
团结政府近期颇惹民愤,行动党也沦为华人民意的箭靶,“马华2.0”的说法甚嚣尘土。若果真如此,行动党马上会成为国盟拉拢的对象。
行动党离“马华2.0”还远,但是,如果50年内我们只能选择行动党,就表示我国的政治50年内原地踏步!
视频推荐 :
火箭忘了身分?/江振鸿
彭亨州劳勿的猫山王果农无地契芭日前遭当局执法清除,引发果农反抗。无独有偶,由于受影响果农大多为华裔,此事在华社引起高度关注。
这是继早前触动印裔社群神经的吉隆坡市中心百年兴都庙拆迁事件,以及牵动马来社群的气球小贩被取缔风波之后,我国多元社会再度爆发涉及特定族群与宗教的执法争议。
一切必须依法办事
首先,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一切必须依法办事。
因此,任何所谓的借口,包括庙宇百年前已建立;包括经济不景,佳节前想多赚些血汗钱;包括猫山王果树树龄逾40年,是老农一生心血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就是在法律层面上,事主并无合法准证。
这些猫山王果农表示,数十年来他们持续向当局申请地契,却始终无果。
但必须厘清的是,法律上拥有这片土地的,是有关当局。
业者当然有申请地契或购买土地的权利,但作为土地合法拥有者的当局,也拥有批准与否、出售与否的自主权。
第二,任何形式的执法行动,虽然可能显得不近人情,却是维护法治的最后防线。否则国家法规将形同虚设,法不成法。
一旦失去这道防线,我们的财产权等基本人权也将无法保障。试想,我们花大笔资金购地、计划发展,却发现土地遭人非法占用时,又作何感想与反应?
更何况,如果事态因舆论演变严重,当局被迫妥协、法外开恩,那是否对长期遵守法规的其他业者公平?
最后,声援这些果农的劳勿国会议员,来自民主行动党。
善用政治资源谈判
彭亨州目前由国阵与希望联盟(包括行动党)组成团结政府共同执政。
果农也表明,他们愿意依法缴纳地税、地租或其他合理费用以换取合法地契,并非要求无偿获取。
这无疑提供了与当局谈判的良好空间,有望达致双赢。
更重要的是,彭亨州政权与中央政府同属团结政府阵营。
一旦州级谈判无果,仍可转向中央层面继续协商。
因此,与其在体制外高调抗争,果农们是否该善用当前政治资源,通过体制内谈判与协商来争取合法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