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气候融资需要什么?/Project Syndicate

作者:鲁比尼(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荣誉教授,Atlas资本集团投资资金首席经济学家)、雷扎·班迪(Atlas资本集团投资资金联合创始人兼CEO)

随着联合国气候周闭幕、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于迪拜召开,我们必须停止那些“许绿”( greenwishing)和“洗绿”( greenwashing)行为,并开始思考有哪些手段能促使私营部门和私人投资者,将更多资本引导到提升气候抗击力和永续发展方面。

虽然公共部门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那些解决方案的大规模推广,也需要私营部门的大规模资源承诺。

鉴于气候变化已经对穷国和富裕国家造成严重破坏,释放这一基本尚未开发的资金池已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投资者会将以气候为中心的投资与“社会影响”和盈利能力的下降联系在一起。

尽管一些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有办法将资金有利可图地配置到脱碳、能源转型和其他与气候相关的行业,但此类投资往往缺乏流动性。

深度绑定私募基金

它们仍然与私募股权基金深度绑定,因此无法被普通投资者和储户触及,而后面这两者却最容易受到由气候引发的食品、水和能源不安全状况的影响。

对此的解决方案,是创造有利可图、流动性强且所有人都能参与交易的气候投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重新思考我们如何提供这样的市场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创新来扩大那些有前景的模式。

为了大规模动员资本,我们必须利用个人投资者以及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主权基金等机构手中的全球储蓄。风险分散可以通过交易型指数基金(ETF基金)等对散户友好、流动性强且容易交易的工具来实现。

多元化组合3类型

而构建一个有利可图的、长期性、与气候相适应的、可供广泛交易的投资战略的明智方式,是开发一个直接或间接支持气候融资的多元化资产组合。对于那些目光长远的投资者来说,满足这些要求的投资组合应当由以下三种主要资产类型组成:

第一,是能适应气候变化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在气候风险敞口较低、不受天气影响、地理位置稳定的地区拥有资产。

随着人口从南半球的高风险地区转移到北美、欧亚大陆北部和全球南部部分更具抗气候冲击能力的社区,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将大幅升值。

精心挑选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基金)和通过ETF基金投资于绿地开发,是确保能让气候适应措施获得可靠回报的两种方式。

而作为一个额外的加分项,这种投资能产生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包括提高生产率、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为移民人口提供就业和住房。

第二,组成部分是绿色大宗商品。

向更具韧性未来的更有序过渡不仅需要在能源、食品和水资产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还需要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中使用的金属和关键矿物方面大笔砸钱。

这些商品包括大豆、小麦、铜、稀土元素、钴、锂等。为了避免“绿色通货膨胀”(因脱碳措施引发的通胀)和供应瓶颈,我们迫切需要提高这类大宗商品的产量并降低其获取成本。

最后,一个明智的、与气候相适应的投资组合,应包括能够对冲通胀和地缘经济风险的资产,比如短期的、与通胀挂钩的主权债券和黄金。

这些资产与其他气候相关投资之间的负相关性,不仅能提供额外的稳定作用,还可以提供流动性和低波动性以满足诸多个人投资者、养老金领取者和储蓄者的需求。

同时,还存在一个额外的好处:对不太受通胀影响的主权资产加大投资,将使各国政府能够采取更多措施去为绿色转型融资。

为了实现影响的最大化,这些气候投资工具必须以流动、低成本的方式提供给普通投资者。尽管ETF基金可以提供帮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股票基金甚至银行账户。

14亿“数字原住民”

我们往往忽视了全球南方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群,以及更青睐数字资产的年轻一代。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全球有14亿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而在青年人口“数字原住民”较多的几个中东、亚洲和非洲国家里,无银行账户人口的比例则超过50%。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将需要拿出一个上述所有气候投资解决方案的数字、标记式代表物以实现全球推广并保护那些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和法定货币贬值风险冲击的人。

避免成为加密“雾件”

但数字资产只有在具备现实实物和金融资产支持的情况下,才能成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果要确保这些不会成为另一种本质上毫无价值的加密“雾件”(vaporware,意指已经对外宣布但尚未完成的产品),那么减少投机风险并在危机期间保持流动性就至关重要。

为了建立能适应气候变化的社区,鼓励跨境公私合作,确保关键的绿色商品供应并适应世界各地由气候驱动的人口迁移,政策制定者和资产所有者,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大规模引导资本。

鉴于气候带来的成本迅速上升,创新(包括技术和金融)仍然是我们可以使用的最强大工具。

而随着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临近,已经没有更多时间留给那些虚与委蛇和空洞的绿色许愿了。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灼见

需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骆雅蕙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日前在阿塞拜疆巴库开幕,主题聚焦“融资COP”,旨在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设定2025年后气候融资目标,帮助发展中国家。然而,如何确保这些承诺兑现,真正用于减排行动,仍是更大的挑战。

马来西亚此次将重申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并推出涵盖绿色金融和碳市场的七大减排领域。然而,国内在执行方面步伐缓慢。作为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经济体,马来西亚在推动转型时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政府宣称拥有绿色雄心,但因缺乏完备的监管框架,碳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若市场规则模糊、监管不到位,恐引发漂绿行为,进而削弱绿色经济的潜在收益。

全球气候危机日趋严峻,2024年或成最热年,全球气温已较工业化前上升1.55摄氏度,气候灾害频发,对经济和民生构成严重威胁。因此,COP29“增强雄心,推动行动”的口号尤为关键。然而,马来西亚在政策上口号虽响,实际执行力却显不足。全球绿色资本竞争愈发激烈,若政府不加快完善政策和监管,将难以吸引投资者,绿色转型可能流于形式。

国内对绿色政策反应分化。对于普通民众和企业而言,碳税和绿色政策无疑增加负担。若政府未能有效疏导这些忧虑,恐加剧民怨,削弱政策的推行力。此外,媒体及公众对COP29关注度低,全民参与的难度加大,也令绿色转型的社会基础不稳固。

拟2026年实行碳税

此次会议还将就《巴黎协定》第六条进行谈判,力求为碳市场合作机制提供细则。对马来西亚而言,这是重塑国际气候形象的机会。马来西亚计划2026年实行碳税。若能通过《巴黎协定》第六条的推进明确碳市场机制,将助力与全球碳信用体系接轨,并利用碳交易收入支持国内转型。然而,缺乏有效监管恐加剧企业负担,引发“碳泄漏”现象,即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环保要求较低的地区。政府需完善监管框架,鼓励企业适应政策,并提供财政激励,缓解中小企业和能源密集行业的负担,实现经济转型与减排的双赢。

在全球气候危机加剧的背景下,COP29是马来西亚调整政策的契机。要在未来气候挑战面前保持主动,马来西亚需将口号转化为具体行动,以实际执行力兑现承诺。当前,各国在气候融资和碳市场规则上的共识难得。马来西亚能否抓住这一关键时刻,以实际行动推进绿色转型,并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仍有待观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