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预算案即时评论】确保永续的增长与改革之路/李兴裕

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和国内经济放缓的情况下,2024年财政预算案的框架具有财政永续性,并负责维持经济增长、解决生活成本压力,以及为面向未来的马来西亚进行改革,以策略性地向前发展。

诚如昌明经济框架和第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所阐述,以及不久前相继推出的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及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政府正努力巩固大马经济中长期增长轨迹,而2024年预算案的面世,正值这个关键时期。

财政部长聚焦于为持续的财政整顿提供平台,以加强财政健全度,同时继续支撑经济增长、建立能力、推动新兴行业的科技和新投资,以及继续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以应对持续扬升的生活成本。 2024预算案还重点关注教育及医疗保健服务、粮食安全、清洁能源转型、各项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措施、人力资本形成,以及为老年社区提供服务。

在出口复苏依然不温不火的情况下,内需仍是大马经济增长动力。预计2024年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至5%(2023年增长率预估为4%),与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2023和2024年分别增长3.8%及4.5%的预估相符。

国内经济前景仍存在下行风险。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可能来自持续处于高水平的利率、通胀风险、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冲突。国内风险包括消费者和企业面临的通胀和成本压力,以及预算案各个项目和措施执行不力。

财政部预期明年的私人消费增长将维持在5.7%(今年增长预估为5.6%),相较于SERC的预估则是4.6%,而我们是基于补贴合理化计划下,通胀料重新升温,这或将侵蚀消费者开销,而作出较低的预估。尽管2024预算案的各项措施及NIMP与NETR所产生的经济催化作用,预计将推动私人投资增长(财政部预估2023及2024年各按年增长4.3%及5.4%),而SERC则预估5.5%,但我们担心,补贴合理化计划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令吉汇率疲弱的影响,将打击商业开销。

财政赤字修复仍是财政稳定框架的必要组成部分。 财政赤字的目标是从2023年占GDP的5%(932亿令吉),于2024年进一步削减至854亿令吉或占GDP的4.3%,这稍低于我们预估的占GDP的4.5% 。

基于2024年财赤目标是4.3%,这意味着,政府将再砍财赤0.8至1.3%,以达到第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所设下,要在2025年把财赤进一步减低到3至3.5%的目标。基于2025年即第12大马计划最后一年的发展开销拨款只有922亿令吉,欲实现上述财赤目标,恐面临很大的挑战。

我们积极看待财政责任法令(FRA)的通过,使政府有责任确保健全的财务条规,以改善财政纪律,并遏制财政风险。 FRA为政府制定了每年要实现的4个目标: (1) 年度发展开销至少占GDP的3%; (二)未来3至5年财政余额占GDP的3%以下; (三)未来3至5年债务占GDP比例处于60%或以下; (4) 政府担保或连带负债(Contingent Liabilities)不得超过GDP的25%。

2024预算案建议明年的发展开销总额为900亿令吉,比今年的970亿令吉减少7.2%,部分原因是今年赎回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债券的30亿美元拨款不再重复。在总额900亿令吉的发展开销当中 ,约有2000个新项目,预计2024年初始现金流为80亿令吉。

我们一直质疑公共开销的有效性,以及各政府部门与机构的执行力。 政府分配给各个部门的拨款,必须依据以成效为导向的方式来进行预算与管理,将预算决策的焦点从“部门能获得多少拨款?”转移到“部门可以通过这笔拨款实现什么目标?”。 财政部可以利用绩效结果,让各部门与机构对其绩效表现负责。

所幸的是,针对性补贴预料将在明年首季至第二季期间落实,此措施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明年的各项补贴与社会援助总额,预计将剧减114亿令吉或17.9%,从今年预估的642亿令吉,大砍至528亿令吉。补贴合理化计划预计每年将为政府省下10亿美元(约47.3亿令吉)至20亿美元(约94.7亿令吉)的开销。政府将根据主要数据库系统(PADU)实行针对性补贴,从该系统的数据鉴定合格受惠者。

由于更针对性的补贴在技术和政治上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它能否取得成功,公众的支持至关重要。实施价格补贴改革的3C——可信(Credible)、全面(Comprehensive)及沟通(Communication)。 政府需要有效的与人民沟通,讲解补贴机制转向针对性补贴的原因,以及其为国家经济带来的好处。补贴改革所省下的净资金,应透明的分配给各项高度优先着重的项目。

薪酬是政府行政开销的最大组成部分(占总额31.5%),预计将在明年进一步增加4.8%,达到956亿令吉的新高,因为170万名公务员将获得常年加薪,以及97万1000名退休公务员所领取的退休金持续增长。此外,这也涉及教育部和卫生部聘请的新员工。

由于公务员薪资与退休计划的全面研究将于明年完成,因此需要进行可信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以提高公共领域的服务素质与价值,以及建立一个与生产力挂钩的薪金系统,这包括精简公务员团队及加速政府的数字化作业。

我们感到失望的是,2024年预算案没有涉及财政部《2022至2023年经济报告》中提出的公务员退休金改革问题。 2019至2023年支付给退休公仆的开销平均为292亿令吉,并将在2024年预算案中进一步增加1.1%至324亿令吉,或占行政开销总额的10.7%。 据估计,到了2030年,公务员退休金总额将达到约460亿令吉。
 
公务员退休金的其中一个改革方案,是针对新聘请的公务员采取固定缴纳额计划,而现有公仆也应根据服务年资来参与这个计划。固定缴纳额计划的其中一个好处,是它可消除长期退休金债务不敷的潜在风险。

显而易见的是,建立一个永续的收入系统,仍不是政府财政改革计划的一部分。 如果从现在开始不积极努力,大马要如何才能确保其税收制度的永续呢?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永续的收入体系,而目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如果占人口一小部分的最富有群体总是缴纳更多的税,而其他人却靠他们的纳税来享受更多的福利,这样的税收制度将难以为继。

财政部尚未准备好实施消费税(GST),相反的,2024预算案建议将服务税税率从现有的6%提高到8%,并扩大服务税征税范围至物流、经纪、承保及卡拉OK服务,而饮食及通讯服务则豁免征税。此外,此次预算案也征收5至10%的奢侈税,以及从明年3月1日起对非上市股票征收10%的资本所得税。我们担心这些税收可能会对国内奢侈品市场、创业和初创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投资者一直担心,资本利得税将来可能会涵盖其他资产类别。电子发票的推出,虽然不是直接的税收措施,但可以通过减少影子经济的税收流失,来协助政府增加税收。

政府必须逐步实行补贴合理化,然后调高各种统制品的顶价,以减少对经济的干扰。 补贴合理化落实后,将促使消费者与商家井然有序地调整消费与成本结构,以应对价格变化和市场状况。

消费者将面临物价扬升压力,但政府向目标群体提供额外的现金补贴,将缓冲物价上涨的冲击。 企业也将承受更高的成本压力,并可能通过涨价,把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财政部预计明年整体通胀率将扬升2.1至3.6%(今年预估2.5至3%)。

政府已宣布通过人民现金援助 (BTR) 和各项慈悯(Rahmah)相关计划,为目标家庭与个人提供财务援助,以缓解生活成本压力。 2024年的预算金额为100亿令吉,或占政府总收入的3.3%,将有900万人受惠。

对于商界而言,此次预算案提供充作新工业大蓝图(NIMP)工业发展基金和NIMP策略共同投资基金的拨款,以支持制造业转型。预算案也为企业实践ESG提供融资。政府将通过提供融资、提高竞争力、提升人力资本和促进出口导向,来支持中小企业。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预算案也推出多个相关的措施、资金和奖掖,来刺激与支持向清洁能源科技转型。令人鼓舞的是,政府在预算案中宣布了提供给企业和个人的各项可再生能源奖掖。

相关新闻:

【滚动报道/直播】2024财政预算案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狮城派惠民红包/陈文坪

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于2月18日公布2025财年预算案,主题为“齐心前进,迈向未来”。此预算案一经发布,便在坊间引发热议,不仅因其全民受惠的“红包”政策,更因其兼顾短期民生与长期发展的远见布局。

今年适逢新加坡建国60周年(SG60),政府推出SG60配套,让人民共享国家繁荣成果。其中,每位年满21岁的国人可获600新元(约2000令吉)SG60邻里购物券,而60岁及以上者则可获得800新元(约2640令吉)。此购物券有效期至2026年底,确保不会引发物价波动,反而能带动小商家、超市、小贩中心的营业额,促进市场经济活力。

此外,政府也再次发放社区发展理事会购物券(CDC Vouchers),每户家庭可获得800新元,并提供水电费回扣、组屋杂费回扣、气候优惠券、教育储蓄户头补助、消费税补助券等一系列民生援助。单是SG60邻里购物券与社理会购物券,拨款已达30亿新元,让大部分家庭可获得数千元不等的补助。

财政管理谨慎务实

新加坡政府一向以审慎理财著称。以2024财年为例,原本预计仅有8亿新元盈余,但因多次发放社理会购物券等补助,最终仍实现64亿新元盈余,远超预算的8倍。

2025财年的整体预算为1431亿新元,在派发各类“红包”之后,仍预计有68亿新元盈余。从过往经验来看,新加坡政府的财政管理谨慎且务实,若无重大突发事件,如全球疫情或战争,明年实际盈余甚至可能超出预算1至2倍,甚至更多。

2025年预算案不仅关注民生,更展现了政府的长期远见。随着全球暖化和海平面上升,新加坡这一四面环海的岛国面临严峻挑战。若不提前规划,低洼地区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

早在2020年,新加坡政府已设立“海岸及洪水防护基金”,并拨款50亿新元发展“长岛”防护计划。

今年预算案再追加50亿新元,用于建设海岸防护设施,确保国土安全,保护人民财产。这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体现了政府未雨绸缪、超前部署的治国智慧,也值得邻国借鉴。

展现政府治理智慧

本次预算案兼顾短期、中期与长期目标,涵盖民生补助、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层面:

短期:通过“红包”政策减轻人民生活负担。

中期:推动经济增长、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领域。

长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新加坡不仅派发红包,更通过精准投资、前瞻布局,打造一个更公平、更包容、更具创新力的社会。这份预算案,既理性务实,又不失人文关怀,展现了新加坡政府的治理智慧。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