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慷慨致富/黄春梅

每个人都喜欢钱,但不是人人都懂得经营和钱的关系。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这是一句多么朴实却又写实的话,没有钱,要怎么去过上一天的生活呢?

但无奈的是,对我们这么重要的一样东西,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该怎么去经营它,让它源源不绝,又可以发挥无限的影响力去帮助他人。

曾经的我,也以为钱是存下来,然后再通过投资滚大的。

后来我才发现,金钱真正的秘密,并不是收在口袋里,而是给了才会更多。

须懂慷慨之道

也就是说,想要钱越来越多,我们必须懂得慷慨之道。

所以基督徒每个月把10%的收入奉献给教会,就是多么智慧的一个举动。

一般人都以为,钱存在口袋里,才是自己的,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明白,给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

因为只有通过给予,这些钱未来才会成倍地回到我们的身上,可能是通过投资,可能是意外之财。

因为在宇宙的定律里,所有我们给出去的东西,都会螺旋般放大,再回到我们身边。

换言之,如果你很少给予,或者不慷慨,即使拼命存钱拼命投资,成果也不彰。

就像以前的我,老是像鬼遮眼一样的乱投资,真正好的公司都看不到,投资了好多年,财富一点增长也没有。

但怎么样去慷慨,也是门学问。

被称为种子先生的吴铭峰博士,就给过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个人非常爱护流浪猫狗,把每个月的工资都拿去买食物给它们吃。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的财务状况越来越糟糕,他的朋友遂问吴老师,不是说越慷慨越富有吗?怎么他完全感受不到慷慨带给他的富贵?

给予要有智慧

吴老师回应,所谓的慷慨,应该是有智慧的给予,当你一只手在给的时候,另一只手要想办法去创造财富,你可以努力地做生意挣钱,也可以系统性的募款,那一来一去,才可以源源不绝。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给予,却没有想过开源,那其实并不是智慧的给予,因为你并不平等。

你并没有平等地对待自己,对待猫狗以外的生命,因为真正的慷慨,其实应该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你事业的每一个层面。

比如你是不是有对等慷慨地对待供应商、客户、员工?

还是你对于猫狗很善良,对于属下却冷漠孤傲?或者总想着要榨干客户的每一分钱?

如果你对于行善很慷慨,对员工福利却视而不见,那你不过是贪功德,也不是真正的慷慨。慷慨的确是门大功课,我们每天接触的金钱更是如此,它绝对不只是我们所以为的生意模式而已。

如果某种模式一定赚钱,那每个运用的人应该都同等富有,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所以好好地学习金钱和慷慨之间的关系吧,不然就像以前的我一样,入了宝山却空手而回,那真是再悲哀不过的事。

反应

 

言论

你还嫌弃马币吗?/黄春梅

最近马币超级长进,节节攀升,但可以看到市场上有人欢喜有人愁。

即使同一个人,也是喜忧参半。

比如我,正计划给一笔以美金计价的捐款,年尾也准备去美国,自然因为可以剩下不少的汇率转换而开心。

但我投资的美股和美国基金,也因此而赚幅缩水。可我后悔投资美国吗?

一点也不会,因为我们必须明白,汇率的起伏就是常态,也只是投资获利的红利,而不是主菜。

但对于那些本末倒置的朋友,看到新币对马币很强势,就把钱存在新加坡银行,他们就肯定后悔莫及。

货币双面刃效应

这就是货币的双面刃效应。

所以我常常说,想要钱生钱,一定要回归基本面,货币本来就不是投资获利的核心,若你执着于它,换来又换去,肯定疲于奔命,那不是投资应该出现的心态。

所以我常常教育顾客,你认为新币长远利好,那就到新加坡投资,而不是存在新加坡银行里,赚取那短期看起来很多,其实长期算起来才那一点点的汇率优势。

半年多前有一位曾经是新加坡PR的朋友,把新加坡公积金提领出来后,就一直闲置在新加坡银行。

理由就是新币比较“硬”。

我说1元新币对3.5马币只是暂时性的,因为新加坡不靠利率来调控通货膨胀,而是靠汇率。

所以在过去2年通货膨胀肆虐的情况下,新币肯定强势,但这只是暂时性的。

一旦通胀回落,美国开始降息潮,马币会回弹,兑新币也会跟着回来。

当时我不敢把话说太满,预测1新币兑3.3才是合理状况,但我觉得3.2其实也有可能,现在看来3.0指日可待。

所以我给他的建议是,应该趁这么好的兑换率,把钱拿回来投资,反正他也没有想要到国外退休,那还不趁可以换多些钱的时候行动?

但他还是没怎么行动。

有一句话说,你只可以赚到你认知内的钱。

就好像我的朋友,意识里紧抓着“新币比较硬”的认知,而迟迟没有行动,抑或是他其实认同我,但就是懒得行动,总之就是概念里没有看到这笔钱的可能性,所以这笔财富对他而言,就是过眼云烟。

那现在看着这么长进的马币,我们又该如何部署,以取得汇率的红利赚幅?

投资美股换更多美金

我会趁现在马币坚挺,更大胆地投资美国股市,因为现在可以换取更多美金,来投资这些超级好公司,无形中为我降低了许多成本。

虽然短期也许无法得到美金坚挺的汇率优势,但投资不争一日之长短,找出可以乘风破浪不断成长的出色企业,才是重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