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癌中之王”胰腺癌 难发现易转移难治疗

报道|陈绛雪   照片|受访者提供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在肿瘤圈有“癌中之王”之称,因其侵略性强大迅猛,治愈率较低,虽在全球常见癌症中排名未入前十,却是第七大最致命癌症,5年存活率仅5%至10%!

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常被误以为胃病或胆囊炎,等到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阶段,而且复发率高达80%!

“难发现、易转移、难治疗”这3大挑战,让胰腺癌的治疗成效在肿瘤圈至今仍属垫底级别。

患病率并不低

胰脏是横置于胃后部的扁平长腺体,也是胃和肝脏之间的重要器官,会释放有助于消化的酶,并产生有助于控制血糖的激素。

胰腺癌就是始于胰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因胰腺中的异常细胞不受控制地繁殖,形成肿瘤。通常会发生几种类型的胰腺增生,包括癌性和非癌性肿瘤,而95%的胰腺癌由外分泌细胞产生,也就是最常见的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当癌症形成而不及早治疗,癌细胞就会扩散到附近的器官和血管以及身体的远端部位。

本地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Dr Tan Chih Kiang)强调,胰腺癌是极具侵袭性的癌症,虽然不在十大常见癌症排名里,但患病率并不低,更是不容小觑的致命癌症。

治疗选择有限

胰腺癌不止是“沉默杀手”,也是癌症圈的“癌中之王”,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是晚期(第四期),5年存活率甚至不到5%,相较其他常见癌症,比如乳癌,即使诊断时已是第三或第四期,依然有其他治疗选项,但胰腺癌的治疗选择有限,手术也不再是治疗选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属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新增49万5773宗胰腺癌病例,其中几近半数(47.1%或28万宗3701宗)就在亚洲区域,而东南亚新增胰腺癌病例达1万6485宗。

10万人有2人

在马来西亚,国家癌症登记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新增2049宗胰腺癌病例;而2020年的数据记录显示1089宗新增病例以及1066宗死亡病例,罹患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2人。

陈子健坦言,尽管胰腺癌在全球和马来西亚都不在十大常见癌症之列,但在所获的数据当中:

●75.5%:诊断时已是第四期;

●11%:第三期;

●第二和第二期分别只有3.5%及10%

令人忧心的是,这些数据仅仅是通过诊断发现的“最保守数据”,并不包括没有发现或诊断的未知病例。

风险因素

胰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有定论,但有一些可能增加罹癌风险的因素可作为预防措施的参照:

●年龄

●肥胖

●基因

●抽烟

●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陈子健说,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高,尤其年50岁至70岁以上的年长者,还有就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的肥胖者,研究指出患癌风险比一般人增加20%。

许多健康问题都和基因遗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关系,包括BRCA2基因(乳腺癌基因)突变、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和发育不良母斑综合征(Dysplastic Nevus Syndrome,DNS,亦称家族性非典型痣恶性黑色素瘤综合征)。

那些有胰腺癌家族病史的人,异常细胞的生长风险也比一般人来得高,这也是一道“风险指标”,即使未到风险年龄也应开始做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异常状况。

长期抽烟有关

相关研究发现,有25%的胰腺癌病例和长期抽烟有关,至于糖尿病,虽然未有大量研究证明和胰腺癌有直接关系,但推测糖尿病会导致胰脏功能不健全而增加癌变风险。

研究表明,同时具备抽烟、长期糖尿病和不良饮食等因素的胰腺癌风险,超过其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此外,重度喝酒和抽烟者会导致胰脏长期发炎,而慢性胰腺炎会增加癌变风险。

常见症状:

●腹痛辐射到背部疼痛

●食欲不振或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下降)

●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

●皮肤瘙痒

●疲劳

●消化不良,处方药物也无效

●尿色深、粪色浅

●新患糖尿病或已患糖尿病变的更难控制

●血凝块

“这些是胰腺癌的非特异性症状,也可能有其他非恶性因素引发癌变,问题在于人们忽略或轻视这些症状,或认为是不太严重的疾病,而等到出现急性症状(严重)时往往已是晚期阶段。”

早期诊治很关键

陈子健坦言,胰腺癌不似乳癌、肺癌这些癌症长期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宣导资讯也不常见于传播媒体平台。

“胰腺癌和其他癌症的不同在于,即使是第一期的患者,复发率也高达80%,可见其侵袭性有多强。”

马来西亚第一份“癌症存活研究报告”(MyScan)的研究数据指出,所有阶段的胰腺癌患者在一年内大约只有30%的存活率,5年存活率则低至4%!

“也就是说,100名诊断患上胰腺癌的患者里头,在5年后可能只剩下4名患者还存活。”

不过,他说,最主要的是患者在诊断时,病情处于什么阶段,若是早期(第一及第二期),可按照医生制定的疗程,并以“治愈”为目标;然而,若已是第四期则已无法治愈,只能尽量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和患者的痛苦,同时尽量延长存活期。

疗程两大考量

他指出,医生在建议或制定适合患者的疗程时主要有两大考量:

患者因素包括年龄多大、是否有其他疾病、是否适合进行疗程以及患者本身的治疗意愿等等。

疾病因素病情已发展到第几期、适合做什么疗程等等。

他说,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都是现有的胰腺癌治疗选项,医生会根据癌症的阶段和患者状况制定治疗方法,但通常都是综合治疗而非单一治疗,一般上,患者多数需要两种或以上的疗程,包括全身性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安宁疗护和知识性治疗。

“比如大肠癌,第一期的病人通常手术之后就不需要做其他的治疗,或是需要观察多少年,是否有复发几率之类的情况,但胰腺癌不同,即使是第一期,在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之后,通常会建议患者继续化疗,以降低复发率。”

支持力量的重要

抗癌最怕孤军作战,除了常规治疗,对患者和照护者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马来西亚癌症协会董事经理慕拉利达兰医生(Dr Muralitharan Munisamy)说,与胰腺癌共存的生活,可能会令人难以承受并且消耗大量精力,甚至可能对患者、照护者和亲属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这也是给予支持力量的重要性。

携手战胜胰脏癌

该协会也与施维雅马来西亚携手合作推广以“携手同行,强大力量,守望相助战胜胰腺癌”为主题的宣导活动,强调早期发现胰腺癌并及时干预治疗的重要性,了解胰腺癌的管理措施,同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罹患这种侵袭性疾病的挑战。

该公司总经理卡士迪潘斯医生(Dr Kshitij Panse)说,在这项计划下,将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合作,教育和提高公众对胰腺癌的认知与关注,国家癌症协会则提供心理方面的辅助性支援服务。

不是胃痛,是胰腺癌!

何时该检查胰脏?

为何多数人不关注甚至忽略致命的胰腺癌?所谓的“尽早”究竟是多早或是几岁就要开始定期筛查?

本地临床肿瘤专科顾陈子健问:“首先很多人可能甚至不知道身体里有一个叫胰脏的器官,更不知道它的功能,其次是胰腺癌的症状不明显或和其他疾病类似,加上人们不会想到胰脏甚至胰腺癌,就下意识认为只是胃痛,吃胃药就好,直到严重不妥才去做检查而发现胰腺癌的存在。”

他说,这也是为什么马来西亚有三分之二的患者直到晚期才诊断病情,从而拉低存活率的原因。

他坦言,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专门针对胰脏的筛检方法和诊所,但这不代表无可作为。

“除了考量风险因素,我们通常也会建议病人在做检查时增加一个超声波检查,若发现有什么异常,可针对有关问题另做一个详细检查或长期检查。”

他提醒有家族病史的人,尤其是家有年轻患癌病史的人,即使只是20多岁、30岁的年轻人,也应开始定期检查健康和扫描。

华裔男性居多

在马来西亚,胰腺癌以华裔居多,而且男性罹患率高于女性,但未有确实证据可解释这情况,需要了解的是,大马的胰腺癌诊断病例常见于60岁至70岁的年长群,但胰腺癌也和其他癌症一样有年轻化的趋势。

“一些患者在40岁、50岁就已诊断患上胰腺癌,就比如乳癌,过去常见于50岁、60岁左右,如今一些年轻患者甚至只有20多岁、30岁。”

他坦言,胰腺癌没有特定的标准检查年龄,但一般上40岁是开始定期检查的指标,也是在这个时候可考虑做超声波扫描。

每年定期筛检

“胰腺癌肿瘤生长很快,从早期发展到晚期的速度很快,不会好像肺癌、肝癌、乳癌那样可能长达几年甚至10年,即使诊断时属于第一期,若什么都不做,可能6个月内就发展到晚期了。”

但是,凶险难治,但可预防。

●非风险群:每年定期筛检一次

●基因风险群:癌症风险基因检测

●戒烟、戒酒

●保持健康体重

 

ADVERTISEMENT

 
 

 

反应

 

保健

78高龄动手术 安全吗?/黄彦仁

一位78岁的老太太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诊所求诊,她在例行体检中发现患上胰腺癌,经过活检验证,确认已是第二期。

这位老太太的身体状况看起来不像78岁,非常年轻、生活很健康、健步如飞,每天都走路超过1万步以上,完全独立自主,除了轻微的高血压,身体非常健康。这次体检,是在完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发现了胰腺癌。

一般在治疗胰腺癌方面,动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方式,因为这是唯一能够治愈病人的机会。但是动手术是个很复杂的高风险手术,需要4到6个小时,涉及到切除部分的胆管、十二指肠、胰腺,再加上重组手术,把胆管、胃以及胰腺,和小肠连接吻合,困难重重,挑战性非常高,风险不比打开心脏绕道手术来的低(大概5%的死亡率)。

化疗并发症

如果选择不要动手术,或是身体承受不了手术,那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化疗。这条路也不容易走,因为化疗本身就是以毒攻毒,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如果下药太重,会引起一连串的并发症,包括死亡;如果下药太轻,有可能会控制不了癌症。

第三个选择是不接受任何一种方式的治疗下,一切顺其自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再不能医,也就认命了。这种选择,预期寿命是最短的,只有区区的6个月。

病人的3个儿女都各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大女儿觉得妈妈已经78岁了,这么大的手术,妈妈的身体一定承受不了,而且手术后可能会有很多手尾,所以反对手术,宁可选择第二个,也就是化疗。

儿子则觉得妈妈身体强壮,不能以年龄来判断这个手术该不该进行,能够接受手术的风险,但是不肯接受化疗的并发症。

小女儿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是所有的人都同意,应该采取某一种治疗方式,不能够放弃。
以上的情景,会时常发生在诊所里,这是生命中一种艰难抉择。

不确定因素

有些病人会询问专业意见,一般的情况之下,我会跟病人的家属详细讨论,每一个选择背后的好与坏,最终的决定还是由病人家属们考虑,开个家庭会议之后才决定的。

要知道高风险手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这个决定权,是在大家商议之后才一起决定。有些人选择放弃,有些人选择勇往直前,也有很多成功的高龄动手术案例。

病者的家庭背景非常重要。一些家庭完全没有面对过癌症,不知所措;有些人经过,或者见过化疗换来的种种并发症,坚决反对化疗;有些则是有先入为主的观点,排斥手术,所以要考虑这个决策是很不容易的。

当然,病人会经过非常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脏科医生的心脏检查,如果检查到心脏有问题,动手术就会被取消,或者延迟,先解决心脏问题,再考虑动手术。这位太太最终选择了手术,一切顺利,成功把肿瘤切除,康复也很顺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