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开发教育游戏/梁庆业

【2023年华教节特辑】

 作者:梁庆业(教育心理学硕士在读生)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写教案、准备课程内容和设计问题。相信再不久,它一定可以生成教学影片,而里头的虚拟老师一定知识渊博、能说会道;它也一定可以批改作业,甚至可以在分析学生程度后提供适当的鹰架内容,以辅导学生。 

想到以后可以不用费心教书、批改作业,实在太爽了!但等等,我好像忽略了一个问题。在居家学习期间,我也曾分享了许多有趣的教学视频给学生,但他们完全没看!上网课时,还有学生躲在镜头后面玩游戏!

人工智能虽能处理大部分工作,但学习动机的问题并未解决。我感叹人工智能始终不是人类——无论它如何厉害,它还是无法感受成就感,无法体验“心流”,更无法理解人与人交流的美好感觉。

游戏中获各种满足

学生之所以会选择游戏(而不是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各种满足。他们在其中获得很大的自主权、可跟其他玩家互动、不断地自我挑战、获得成就感。深度沉浸游戏的结果,就是玩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东西。

例如,《英雄联盟》的资深玩家能够记得上百位游戏角色的名称,还了解其中400多项技能的特点,甚至知道如何运用它们。相反,教师们能够让学生记住这么庞大的知识量吗?

假若教师可以好好利用人工智能,就能从重复性的教务中解放出来,然后投入到更专业的教学领域当中,例如做教学研究、建立有意义的师生互动、研发更有效的教学工具等等。每次苦恼找不到教学工具的我,其实期待会有更多人投入到研发行列当中。

试想象一下,假若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成为法兰西斯·莱特船长、甲必丹叶亚来、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等角色,并亲自体验马来亚的历史事件,那么教师还需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历史课本吗?

开发教育游戏极困难

虽然梦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开发好的教育游戏是极困难的,因为这需要两个领域的专业——游戏开发的专业,以及教育研究的专业。首先,教师是否有开发游戏的能力?

之后,教师能否将掌控感、满足感、社交体验等融入游戏,并让学生投入其中?还有,教师能否在游戏中设计好的学习鹰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效学习?更重要的是,所设计游戏是否能评测学生的进度?

思考上诉的问题,便知道这是一段艰难且漫长的道路。其中需要研究机构、游戏公司和教育单位的相互合作,并需要大量的研究、测试和评估。

虽困难重重,但只要跨过那些门槛,任何教学内容都可能会有一款相对应的游戏,并让学生在其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教育游戏的王国里,游戏不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朋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

反应

 

言论

谈非华裔生的教育公平/梁庆业

近40年,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选择就读华文小学。1985年,华小的非华裔学生不到8000人,可在8年后增加接近三倍,达到2万1508人。

之后,非华裔华小生人数持续增长,1995年约为3万5000人,2006年达到6万零96人。截至2021年,非华裔学生占华文小学学生总数的19.75%,约有10万人。

针对此现象,笔者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人欢迎非华裔学生就读华小,认为是友族同胞认可了华文教育,同时也有助于巩固华小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非华裔学生的增多可能会影响华小的教育质量,逐渐使其“变质”。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带有一定的政治立场。笔者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成长,因此在探讨这一议题时,应关注学生本身,并以教育研究为依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华小非华裔学生的学术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在学习表现上的具体差异,更是鲜有探讨。

3维度有显著差异

大众普遍认为华裔与非华裔在学习表现上存在差异,但具体差异的细节却少有详述。笔者在硕士论文中对华小里不同群体的学生差异展开研究(389个样本数,研究地点:雪州八打灵)。(在论文中,笔者不以种族区分学生,而是依据其母语,因为从学术角度看,这种划分更能反映教学现状。因为有些华裔学生主要使用的语言并非华文。)

结果证明,华文母语学生与非华文母语学生在投入程度中的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行为、校内人际关系和学校参与?

这表明,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非华文母语学生难以适应华小的教学环境。

只需克服语言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者在上述3个维度中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习热忱、认知和对学校认同维度上,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这可能意味着,非华文母语学生只要克服了语言障碍,他们也可以融入以华文为教学媒体的环境中。

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政策、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上应更多地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例如,政府是否有相关政策以确保华小具备足够且有能力的师资?课程发展司在制定课程时是否展开多方面研究?课本或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是否有考虑后进生(或非华文母语)学生需要的学习鹰架?这些问题都亟待更多有影响力的决策者去思考。

林连玉先生已经离开我们40年,但其追求教育平等、文化传承和母语教育的精神一直与我们同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约占总人口的两成,我们为保障母语教育的权利一直在不懈努力。

然而,如今在华小中同样占比近两成的非华裔学生,是否也有相应的资源与支持来满足其教育需求?

(作者为教育心理学硕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