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教学思维与内容改变/陈梓权

【2023年华教节特辑】

 作者:陈梓权(教育工作者、马大硕士)

随着ChatGPT的浪潮席卷全世界,许多专家都表示我们已经正式踏入人工智能时代。

身为教育前线人员的教师必须了解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口中的未来其实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对教育造成极大冲击,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接受而不是抗拒,并且做出一些改变。

以往,人们对未来世界课堂教学的想像,就是学生能够在课堂里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来学习。现今,国内的华小大都拥有配备电脑、投影仪,甚至是一体机的精明课室。

必备思维能力

然而,教师必须思考的是,学生真的因为精明课室而变得比较精明吗?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在课室里,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来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内容的改变。

首先,谈谈教学思维的改变。教师不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学习和背诵而已,而是应该在背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有深度的学习与探讨。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奥斯贝(D. P. Ausubel)的观点,机械式学习是指学习者无法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其旧经验取得关联。

在此学习方式下,知识即使被记住,仍处于孤立状态,无法融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

若教师只是让学生盲目背诵,学生是无法学会如何运用那些知识的。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在教学中多花些时间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如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能力。因为这些思维能力才是现今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当教师的教学思维改变后,教学内容也会随着改变。根据我国华小语文教学的情况,当教师在课文中读到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往往都会要求学生抄写、背诵,再默写。倘若教学只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教师培养的只是学生记忆的思维能力,学生并无法应用所背诵的知识。

深度学习是关键

笔者认为,教师在背诵和默写这个教学步骤后,如何把背诵的知识转化为深度学习的过程,才是关键。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理解教材内容,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者的写作内容评价,然后再进行创造,应用在自己的作品里。这样不是会比仅仅背诵后的默写更具有意义吗?

教师必须让学生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训练,并且转化背诵成为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

在这瞬息万变的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除了要了解世界变化,也必须在教学思维和教学内容上做出适当的改变。这不仅能让学生具备面对这日新月异时代的能力,也能够让教师这份职业不轻易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华文教育的无尽困扰/南洋社论

这边廂拨款维修华校,那边廂却在政策方面诸多为难,马来西亚教育部葫芦到底里在卖什么膏药?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柔佛州华教董教联合会庆宴上说,昌明政府迄今的已拨出逾2200万令吉给柔佛州华小、独中及国民型中学。

柔佛州128所半津华小获得教育部拨出1460万令吉拨款,作为常年的维修用途。柔州99所全津华小则获得逾400万令吉拨款展开大小工程,今年通过企业家“公益金”为全柔有需要的全津华小带来85万令吉捐款。

“全柔10所独中也获得联邦政府拨出各30万令吉拨款,总额300万令吉,由于大家的支持,昌明政府才能为华教带来更多资源。”

黄家和说,其他解决的课题包括大马教育文凭(SPM)的1193名10A优秀生,不分种族全数被录取进大学预科班;2024年教师学士课程(PISMP)华小组784个名额100%填满;巴西古当教育局大规模调动124名华小老师的行政偏差也获协调展缓。

其实,政府学校获得款项修葺硬体建设,让学生有更理想的学习校园,这本就是政府应该负起的责任,无需大事宣传做文章。

教育部官员歌功颂德,宣扬昌明政府开明的仁政,似乎在暗示受惠的学校必须感恩戴德。

师资不足调配偏差

匪夷所思的是,政府拨款不足,华社自行筹措,与啤酒公司长期合作举办演唱会筹款的义举,突然间也会犯上大忌掀起轩然大波。在高官的斡旋之下,事情一轮鸡飞狗跳之后“获得解决”。

从过去到现在,这种原本不应该发生的事,却总是三不五时“离奇”发生,我国华教界心惊胆战,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长期以来,华文学校一直面对教育政策或法令的困扰与打圧,师资的不足与调配的偏差,又兼课程或教学措施等方面的不合理待遇,华文学校总是焦头烂额地在应付形形式式的指令。事情一旦发生,教育部高官就现身澄清或化解,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操作。

教育是立国之本,语文是沟通的桥梁,像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多元的国家,掌握多一种语文就是多一点竞争的优势。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我国的多元文化和教育可以作为本区域的典范,培训出许许多多的多语人力资源,迎合职场的需求,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这是值得鼓舞的好事。然而,政府教育政策的摇摆与短视,却一直在打击这个经营不易的多元语境。

摧毁印尼华教根基

1960年代,印尼苏哈多当政时期实施全面封杀令,华文教育在印尼断根近40载。

瓦希德上台执政,采取开放政策,华文教育在印尼才得以浴火重生,但是,一场封禁,毁掉的不是一代人的华文教育,而是几乎摧毁印尼华教的根基, 重生是举步维艰的上坡路。

马来西亚华人维护华教的抗争,同样是血泪的故事,族魂林连玉“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的悲壮事迹,是渗入华社血脉的记忆,华社绝不敢也不会忘记。

政府经常宣称会与热爱华教人士全面配合,聆听意见作为决策时的重要指标。但政府的决策,是否真正纳入华教界的意见,大家心里有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