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美人之美,美美以共/锺启章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配合今年的百年堂庆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本月2日举办“华团圆桌论坛——重建马来西亚”即为其一。圆桌论坛共分5组,即东西马关系和绿潮的隐忧、族群关系、塑造新国民精神、微企和中小型企业的挑战,以及教育与国家发展建设。 

其中族群关系和塑造新国民精神都分别有20人参加讨论,是最多人参与讨论的组别。这反映了族群和谐与国民团结,依旧是华人社会所普遍关注的课题,在独立68年后,各族群之间依旧缺乏互信,对族群冲突的忧患意识依然如芒在背。 

我所参与的族群关系组两位引言人是陈亚才和林宏祥,两位都是资深时评人,论述提纲挈领,切中时弊,值得大会采纳应用。就好像陈亚才所说,1985年全国27个主要华团发表《华团宣言》指出:“大马华人社会对种族激化的严重性深感不安,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政府‘土著利益至上’的一些政策及行政偏差所造成的,它们侵蚀及剥夺了其他种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语言及教育领域的基本平等权利。”

遗憾的是经过一甲子的磨合,偏差待遇与不公平政策依然根深蒂固,欣慰的是华社并没有因此自我矮化或退缩,反而是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在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的发展上都取得骄人的成绩。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个月24日,全国华人社团在华总大厦设晚宴欢迎到任履新的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郑学方公使。宴会开始之前我与郑公使在贵宾室交流,他提到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并没有令华为退缩,反之,面对美国的持续敌意它还能茁壮成长。

我说,这就是中华文化所铸造出来的民族特性,它就像梅花,越冷越开花,马来西亚的华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郑公使点头称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句子“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以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为此意。

上个月28日中午时分,我接到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严竹莲副代表通过手机“话匣”传来的短讯,她除了通知我说已经任满当天将从吉隆坡返回台北之外,还语重心长地说:“我在公开及私下场合经常说,世界上有一个最值得敬佩的族群是马来西亚华人,因为你们在华教及中华文化传承的努力,非常令人敬佩与感动。“你们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净土与灯塔,历史会记录你们的贡献。”

严女士肺腑之言,令我一时不能自已而感动泪目。华人这些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所尝尽的各种苦头不需赘述,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种种的重复伤害,就像砂纸,把华社磨练出光芒,使大马的华人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净土与灯塔”,这是何等激动人心的赞美之词!

消除偏见与仇恨

然而华社并不因此而高傲自满,大家都很清醒,知道在争取公平待遇之际,不能让情绪支配行动,华社需要理智行事。林宏祥在其引言中强调必须消除仇恨,这是因为就读华校的马来人日益增多。

“扪心自问,以当下华裔网民在社媒公开的留言,马来人回教徒网民看懂后会做何感想,可想而知。类似对友族的偏见与谩骂,只会激发更多仇恨,甚至上升到对华教产品素质的质疑,加剧马来人对华教的反感,加强马来人对建立单元源流学校的决心。”

他建议,华教乃至华团组织应该在华校与社团之间发动“停止散播偏见与仇恨”运动,培养社会同理心、换位思考,教育大众当一个成熟且负责任的社媒使用者、公民,谨慎发言,切勿轻易听信与转发来历不明、未经证实的消息。

针对特定课题尤其是身分认同政治课题,应梳理华社华团看法,以马来文发表,与马来组织代表坦诚对话交流——让华社的讨论进入马来文舆论的公共空间。

这就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一文所发表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要旨,它阐明如何处理不同文化关系,那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共同繁荣。 

根据费孝通,中华文化向来认为,在欣赏本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应该去欣赏其他民族的文明,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促进不同文明,达到一种和谐状态,以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这16字箴言,用在这片土地上,一样是非常地贴切。

反应

 

言论

民声反映不满思变/陈金阙

笔者妄自菲薄,对两线制广加解释,还好没有惹来读者谩骂。

不相信笔者的读者,其实也不必浪费时间在反驳笔者,因为,真相是越辩越明的,而且,真相往往是很不中听,不堪入耳,看看华社目前的情况,大家应该有所警觉。

打从希望联盟执政以来,民主行动党似乎成了华人的浮木,大家齐心协力抱着这根浮木,不让它沉下去。

华人对巫统仍反感

只是,人满为患,浮木的浮力是否经得起500万华人的重量,有待斟酌。这时候,如果对它有什么微言,只会引来大家仇视的目光。

不过说来有趣,近来民心开始思变。我既然推荐国阵,当然会看看人民的反应。

老实说,华人对巫统还是很反感,尤其是出现像阿克马这样的“党要”。

但是,自从团结政府,尤其是行动党呼吁人民投票给巫统候选人,华人在“贪污”和给予支持的两者之间,似乎出现了选择性正义。

既然可以投给巫统,是不是代表选择了容纳“贪污”呢?大家大可不必自责,制造选择性正义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所支持的“领袖”。他们为了选票,美言为更好的未来,让大家觉得,这样选择是没有错的。

政治的哲学,是生存,不是黑白分明,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说到巫统,当然要说一说马华。说到马华,当然要说到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在行动党“反客为主”之后,魏家祥成了行动党最头疼的假想敌。

根据一位专栏分析员的说法,魏家祥在华人这边还是吃力不讨好,不过,印象正在改善中。但是,在马来社会里,马来人似乎越来越支持他的言论。这位语气不卑不亢,能操流利马来语的政治名宿,虽然在团结政府阵营,但是对于政治时弊却不吝发言,言中有物,常常说出人民的心声,得到民间的好感。

笔者对马来社会缺少研究,不敢乱下断言,不过,像魏家祥这种能够引经据典论政,而且没有无的放矢的,应该是政敌最为顾忌的人物。

批评政府为纠正政府

还有一位评论家,说的更是让人深思。他说,人民批评政府,目的是为了纠正政府,而非与政府为敌。

以前马华当家,我们批评马华,民政当家,我们批评民政,那么现在行动党当家,我们批评行动党,有什么错了?

当马华民政解决不了民生,我们不断的批评,甚至用选票惩罚他们,我们不觉得不对呀?这回到了行动党,我们就不敢批评了吗?

因为没有行动党,就会成为回教国了吗?那么,行动党去制衡伊斯兰党。为什么还要把败军之将的马华当成最大的政敌呢?

此外,巫统不是频频对行动党开炮吗?为什么行动党可以包容巫统或巫青,却要魏家祥“静静”,不然就建议将他移去反对党的席位呢?

重要的是,魏家祥是不是没有理由的乱喊,还是将华社或华教面对的问题揭发出来。

行动党既然当上了马华以前的角色,前车之鉴,如果不做出改变或比马华做得更好,那么,被华社批评,那是难以避免的。

近来货柜倒压毙一位年轻女司机的案件,我们看到人民在社交媒体痛骂交通部长陆兆福的视频,显然和之前大家就轻快铁故障事件,对陆兆福展现的容忍和以前魏家祥当交通部长时的痛骂,是极大反差的。

如果行动党对下一届大选还要保持99%的华裔支持率,那么,现在检讨,还是来得及的。切莫到时你们才问:华裔,你们到底要什么?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