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政治与教育的现实面/黄燕娣博士

在每次选举告一段落之际,落败的候选人往往难以接受失利,尤其是那些曾在政治舞台上扮演要职的人。他们往往倾向于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人,这或许可以理解。   

在政治舞台上长期享有权力和光鲜之后,突然失势对他们而言是一项巨大的转变。重新站起来对于失去声望和权益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项极具困难的事情。  

以教育领域为例,有一位曾从事教学工作,但已离开学校十余年的老师,因为她曾执教的学校急需教师,希望她回去代课。然而,她委婉地拒绝了这个请求,理由是长期做家庭主妇,导致她遗忘了学科知识。再次面对教学对她来说是艰巨的任务,她更愿意在家里从事一些轻松的家务。

缺乏实践难胜任

另一方面,如果有政治人物在从事政治多年后转向其他领域,或重新融入之前的职业领域并非易事。例如,一位医生放弃了医疗行业从事政治工作10多年,然后在落选后重新回归医疗行业,这无疑是一项不容易的事情,也会让人质疑他的专业性。

在教育界,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行政工作而非教学,多年后若重新投入课堂与学生互动,对他们而言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尽管他们或许掌握理论知识,但长期缺乏实践机会可能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上感到无法胜任。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时我们难以理解为何一个没有真正能力的人会受到上司器重,即使其观点或工作态度不被多数同事认可。更令人沮丧的是,当某些所谓的“专家”在其领域中无法展现成绩时,却仍有人为其辩护。   

也许他们口才了得,或懂得拍马屁,赢得了上司的信任。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在职场中,除了有才能,想要得到上司的认可往往也需要依赖运气和口才。   

违反职业操守

举例来说,在独中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却会出现了一些教师课程负荷较重,而另一些教师只需上数节课,却领取同等的报酬。而那些课程较少的教师甚至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后的副业兼职上,而他这种行为在上司的眼中,也许并没有所谓的职业操守问题。  

在政治圈或教育界,以上的种种现象都曾出现过。虽然一般人的观点认为,政治是黑暗或肮脏的,而教育界是单纯无斗争的。但从职场的现实面来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违职业道德的问题出现。  

无论是政治还是教育,都需要不断地审视和改进,确保在舞台上的每个角色都能够兼顾责任、专业素养,并促进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需要关注教育者的素质、政治家的职业操守,以及职场中的公平与正义,以建立更健康、更有成效的社会环境。



反应

 

言论

毕业旅行的争议与建议/黄燕娣博士

小学生毕业旅行每年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点在于费用过高。旅行费用之所以高昂,是因为旅行地点通常设在国外,或者即使在国内也会选择入住高级酒店。

回想起我的小学时光,那时并不流行毕业旅行,也没有人敢提起这件事。因为新村的孩子们,连日常吃饭都成问题,谁还敢奢望毕业旅行呢?

记得我们即将毕业的那一周,一群要好的同学相约去拜访老师,拿着彩色的纪念册请老师写一些祝福语。当时没有手机,拍照用的是傻瓜相机,而能买得起相机的人并不多。我们都非常小心和珍惜地拍一些黑白合照作为留念。

有些老师还会带着同学们,穿着校服搭乘巴士到附近的公园拍照、聊天和观光。

反观现在的小孩,真是幸运多了。不少孩子在小学还未毕业时,坐飞机的次数就比坐巴士还要多。

有人认为是老师想去旅行,所以才组团到那么远的地方。其实不然,我任教的学校里,班级学生要组织班旅,经常因为找不到带队老师而取消。

让孩子在旅行中学习

老师带队责任重大,不仅占用了老师的假期时间,还要照顾一群生活习惯不同的学生。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那么顺从,他们的危机意识也没那么强,老师带队就像保姆一样,时时都要留意学生的安危,可能还会因为和学生意见不同而产生不愉快。

毕业旅行不一定要去远方,我们可以选择国内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景点或有趣的活动,住在性价比较高的住宿地点。

毕业旅行可以设计成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旅行中学习。比如野外露营、城市探险、参观博物馆或科技馆、生态旅游、历史遗址,或者参加一些科学实验活动等。这不仅能减少费用,还能增加孩子对本地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为了平衡费用与体验,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商讨,寻找既能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又不会造成经济负担的旅行方案。可以设立毕业旅行或游学基金,由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资助,减轻单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社会教育重要环节

至于学校组团到国外学府参观或游学,通常这类行程都是开放性让学生申请,在学生群体中应该不会有争议。它主要是让孩子在学生时期多接触国外的高等学府,了解国外的先进科技及多元的学术方向。

当然,能够参与的大多数是家境较好的学生,但不能因为贫富差距而抹杀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机会。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如果旅游、研习或游学是开放式的,不应该因要求公平或避免学生有自卑感而取消。社会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要让不能参与的同学了解其中的原因,或另举办一些学生能负担得起的本地学术交流或文化活动。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尽量教导孩子如何应对这些合理但不公平的争议。这不仅是教育的使命,也是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重要部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