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开国总统”掌权30年惹民怨
哈萨克总统突辞职

纳扎尔巴耶夫在电视演说中宣布将退位。(美联社)

(阿斯塔纳20日讯)执政近30年的哈萨克“开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日宣布将会辞职,并由国会参院主席担任代理总统,消息震撼全国。

不过,由于纳扎尔巴耶夫仍担任其他要职,下台后可望保有重大决策权力。



78岁的纳扎尔巴耶夫在国营电视台播出的演说中表示:“我已作出决定,辞去总统大位,这对我并非易事。”

他表示,今后将培养新一代领导人接棒,持续目前已经展开的改革。

纳扎尔巴耶夫于1989年上台执政,当时哈萨克仍是前苏联的中亚共和国。苏联解体后,他拥有绝对权力,接连在总统选举大胜,但遭国际社会批评。

在之后的历次选举中,他均获得胜选连任。但往往高达90%的得票率却让批评者质疑选举舞弊。他同时被批评任人唯亲、放任腐败、压制反对派并且侵犯人权,民怨正在迅速累积。

参院主席任代理总统



今年2月底,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解散内阁,哈萨克正面临石油价格低迷、内政不稳的困境。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指定接班人。

纳扎尔巴耶夫说,依据宪法规定,在他剩下的任期,国会参议院主席托卡耶夫将担任代理总统。65岁的托卡耶夫曾任外长和总理。

不过,他表示,他仍将担任掌控国会的执政祖国光明党(Nur Otan)领导人,以及安全会议的主席。加以他获宪法奉为“民族领袖”,由总统职位下台后仍将享有重要的决策权力。

纳扎尔巴耶夫是俄罗斯总统普丁的亲密盟友,曾协助引进外国能源公司投资数百亿美元,但哈萨克经济因2014年油价重挫受创,至今尚未恢复。

哈萨克预定明年举行总统大选。纳扎尔巴耶夫在2015年的大选得票率将近98%。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哈萨克流产政变疑云始末

报道:张翠容

哈萨克大示威渗入武装回教极端分子,哈萨克人都非常震惊。评论指“国父”纳扎尔巴耶夫退而不休,令哈国形成两个权力中心,新旧政治精英冲突,导致今次“流血政变”爆发。

大家可能没有预料到,被视为中亚最稳定的大国哈萨克竟然上演一场这么暴力的全国大示威,最后总统还定性是“流产政变”,这更惹外界遐想:这个有着重要战略位置的中亚地区,背后正在起着怎样的变化?

我曾到该国多次采访,事发时便立刻致电一位在阿拉木图的哈族朋友艾歌,她是一名教师,住在市政府附近。但她却仍可镇定地描述,暴徒只针对政府的建筑物,以及附近的商铺、餐厅、咖啡店,还有银行和机场,其余地方尚好,不是媒体所报道的到处都遭到打抢砸。我提高嗓子回说,这还不算严重吗?艾歌尴尬表示,是的,也的确是很大的破坏。在阿拉木图,从来未有发生过如此规模暴力式的群众行动。

集安组织介入平乱

阿拉木图曾经是哈萨克的首都,现在则是主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它又是最大的城市。但当你身在阿拉木图,却完全不感到大城市的挤迫,反之多了一份平静闲适,随处可见咖啡店,也甚有特色,可为客人提供上等的咖啡和花茶。

不过,如果熟悉哈萨克的政治,在闲适的氛围里,或许会意会到那双无形的控制之手。由于位处敏感的回教地区,哈萨克本身也是个回教徒人口占七成以上的国家,开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宗教有严格的管理,对极端思想更会打击于萌芽。在哈萨克的街头上,鲜少有见到穿着传统回教服饰的妇女,甚至大多不戴头巾,非常世俗化。

因此,今次大示威有武装回教极端分子渗入,哈萨克人都非常震惊。现任总统托卡耶夫立刻指出暴徒乃是外来的“恐怖分子”,政府以反恐手段把血腥暴乱压下去,并邀请由俄罗斯领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派出维和部队平乱,西方为之侧目。

取消燃油补贴引爆危机

我一位记者朋友在不愿记名下与我分享他的看法。他说国内大部分媒体都由前总统家族掌控,他说话亦不得不小心翼翼。事实上,纳扎尔巴耶夫及其家族利用职权还掌控了经济各领域的产业,就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他们成了大富豪。

他认为,当托卡耶夫匆匆指责这场抗议示威乃是受外来势力影响的“颜色革命”时,但执政者也需正视国内的确存在不少社会矛盾。这位记者朋友提醒我,今次首先从哈国西南部城市扎瑙津发难,这个城市的主要经济活动以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其实,去年12月中,扎瑙津已出现示威行动,悼念“扎瑙津屠杀”10周年。事缘于2011年12月因油田工人抗议工作条件差,走上街头,当中有十多人被军警射杀,至今仍未得到公平处理,工人们工作条件依然恶劣。

这让我想到北非的突尼斯,地方发展不平衡,国家资源分配亦不平均。扎瑙津一如燃起“阿拉伯之春”的突尼斯南部,成为坐在石油矿产上的穷人。当地居民长期面对就业不足、通胀、贫穷,以及中央政府的漠视,尽管哈国西部产油区为国家经济有更大的贡献,却享受不到国家的财富。因此,当政府要取消燃油补贴,令生活雪上加霜,同时也为西部民众的愤怒增添油火了。

军事靠俄国  经济靠中国

记者友人慨叹天然资源丰富的西部亦是贪腐的温床,权贵们都想控制之,从中致富,而外资亦早已看上哈国巨大的能源矿产投资机会。当中国在2013年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时,曾令国际触目。在哈萨克,随便一位当地人都可以拉着我细数中国在哈国经济上的“无处不在”。

事实上,哈萨克乃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至于俄罗斯,哈萨克对它有着至为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同时亦是它的传统势力范围。由于两国拥有甚长的接壤边境,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哈萨克一直视俄罗斯为其军事靠山。

哈国知名经济学家慕丹史罗夫告诉我,中国要在俄罗斯的“后花园”扩展其势力,当然会引起俄国的反弹。或许中国有点幸运,碰上俄罗斯现亦正陷经济危机,又正遭西方制裁,要抵抗中国亦乏力,哈萨克人遂笑称,军事靠俄国,而经济就要靠中国了。这个平衡分工也平衡着中俄的正向外交关系,令哈萨克在两大邻国夹缝之间取得最大的利益。

因此,哈国突然发生全国大示威,有阴谋论者便质疑这是美国背后策动的“颜色革命”,目的是要破坏哈国的稳定,来压制中俄在中亚地区的扩张。

我在哈萨克采访时认识一位前总统幕僚,现在亦身居要职。我向他询问“颜色革命”这个可能性时,他表示不敢认同,因美资在哈萨克也有不少投资,仅在西部的油田,有70%股权便属于美资的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企业,还有陶氏公司和杜邦,在哈国也有巨额投资,总额超过450亿美元(约1884亿令吉),而哈萨克过去稳定的局势正是外资信心的保证。

国父与中俄美交好

这位幕僚私下曾向我透露,纳扎尔巴耶夫虽与中俄领袖关系密切,不过他也与美国政要甚为要好,特别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卸任后以基金会名义多次出入哈萨克,每次都会会见纳氏,听说主要任务便是为美资石油公司搭路,争取最优厚的投资条件。我笑说,那克林顿变成大公关了。幕僚先生也哈哈大笑说,应该更多于这个角色吧。

难怪美国对这位哈萨克国父长期的威权统治,从没有严厉的批评。而纳氏在外交上的八面玲珑,也为哈萨克赢得高速的发展,并成为敏感中亚地区的稳定支柱,国父亦宣称向新加坡学习,可惜却未学到后者的廉洁,又大搞个人崇拜和裙带关系,他卸任后,由美国多个基金会支持的非政府组织如雨后春笋,而纳氏家族也有参与其中,俨如影子政府,惹得“颜色革命”疑云,哈萨克人对纳氏既爱且恨。

新旧政治精英明争暗斗

即使纳氏于2019年因家族贪腐官司而主动下台,把权力移交给当时为国会议长的托卡耶夫,人们仍称他El Basy,哈语意思是“国家元首”。他退而不休,垂帘听政,令哈国形成两个权力中心,新旧政治精英明争暗斗,不少评论指这就是导致今次所谓“流血政变”的原因。当托卡耶夫以“政变”来定性这场骚乱,我又问上述幕僚,他立刻回说:“就是政变不遂。现在局势已稳定下来,总统先生正收拾残局,他已准备好与各方通过谈判合作来解决问题。”

换言之,托卡耶夫不准备全面清剿前朝势力,而是希望以协商方式取回应得的权力,以能更可放手推动改革。分析指这是哈萨克人从苏联历史所汲取的教训。当年克鲁晓夫上台后,全面推倒斯大林及其余党,结果引发局部地区的动荡不安,并对苏联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因此,哈萨克国父作为国家一个“神话”和精神象征,精明的继任人便要小心处理了。托卡耶夫都是利用每次适当时机来清理纳扎尔巴耶夫的群党。虽说今次大型示威行动当中因民怨而起,但后来的速变已清楚看到示威已被骑劫,口号亦转向政治化。

有消息报道,原来在事发之初,纳扎尔巴耶夫正在中国海南岛度假。国父不在,加上国家安全委员会大楼在毫无保护下被武装分子攻击,还有总统府、阿拉木图机场等,一样毫无还击下遭肆意破坏,明眼人都知道发生什么一回事。此时,托卡耶夫即宣布解散亲国父的内阁,并收回国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职位,解除属国父阵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情报部门主管马西莫夫职务,还有他的副手阿比什,他是国父的侄儿。

托卡耶夫收回权力

托卡耶夫又指整个事件明显有外来恐怖主义介入,哈国无法有足够保护能力,并发布紧急状态令,他就以此重要理由要求独联体的集安组织协助,反政变行动随即展开。国父阵营受到迎头痛击,国父无言以对,只能表示支持。

平乱过后,托卡耶夫为了给回国父一些面子,遂把他侄儿阿比什复职,将所有罪行归于阿比什的上司马西莫夫,马氏同时被控叛国罪,从中可见前任与现任总统正达成某种妥协。一直被视为国父傀儡兼过渡总统的托卡耶夫现在逐步把权力收归己有,他真的会推行改革吗?我的友人艾歌充满期待,她告诉我,这位总统颇受人民欢迎。但记者朋友却表示有待观察,这要看他如何处理公民社会。如果他借今次“流血政变”收紧甚至整肃公民组织,这反映他只在意夺权,不过是威权国父的另一面。

无论如何,哈萨克这场骚乱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哗然,已令哈国国内外权力版图有极为显著的变动。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