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勿只关照赤贫阶层/洪东水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表示,大马将成为世界首个成功消除赤贫的国家,多数人认为他的梦想仅是海市蜃楼,但也有人认为他会成功。

大马的赤贫人数仅是19万多名,被列入赤贫群体者,在西马月均收入少于460令吉,沙巴是少于630令吉,以及砂拉越是低于590令吉,只要政府提供一些帮助,这些赤贫者立刻就会脱离赤贫群体,是一项非常容易达致的政治目标。

有些人认为安华只会空口说白话,其实在一些州属已经达致零赤贫水平,通过政府的慈悯援助金,将能够成功协助这个不幸的群体脱离贫困。

柔森槟零赤贫

但援助金仅是一项短期扶助计划,而政府却必须为这些赤贫家庭提供更多的援助,包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达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标,才能够彻底达致零赤贫的现象。

大马赤贫现象已经维持60多年,政府通过各种方法提升人民的收入,但一些贫穷人士依然陷入贫困的生活线上,也就是说前朝政府对扶持贫穷人士徒劳无功。

尤其是伊斯兰党执政的州属,拥有最多的赤贫人士,证明他们无视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懂得通过歪论来达致政治利益。

柔佛、森美兰州与槟城是属于零赤贫州属,证明由国阵与希望联盟所执政的州属照顾人民的福祉,但依然看到一些流浪汉溜达街头,对零赤贫是一项讽刺。

只要政府努力推动政策,给予人民应有的协助,必然能够达致零赤贫的目标。但通货膨胀率所造成的生活压力,不仅是赤贫人士感到苦不堪言,就是赤贫线上的人士一样感到痛苦不堪。

政府在处理人民的生活起居似乎欠佳,以致每个阶层人士都欠缺幸福感,政府不应只偏向照顾赤贫阶级,而忽略了照顾其他贫困人民。

反应

 

言论

筷子文化的故事/洪东水

华人利用筷子夹食物的文化是友族所难以理解的,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更是曾经质疑华人不肯学习马来人以手代替筷子吃食物。

马哈迪批评华人不愿入乡随俗,只局限在自己文化内涵。其实他对华人利用筷子文化欠缺了解,他像生活在井底之蛙,是无法了解华人的筷子文化,更对筷子文化的故事一窍不通,有排斥华人文化的现象。

农历新年是华人应用筷子最频繁的时候,不论是吃团圆饭或“捞生”,筷子都会被派上用场。华人应用筷子是有其故事的,不仅代表着礼仪,更是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寓意。

蕴含华人文化情怀

以前小学华文课中,就有一篇文章关系到筷子的故事。老人利用一支筷子叫两个儿子把它折断,这样轻轻一折就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就难以被折断。筷子是华人团结观念的体现,这是外族人士所无法理解的。

以前有人结婚甚至会送给宾客一双红筷子,象征着“双木成林,相伴永远”。红筷子更是寓意着珠联璧合,早生贵子的含义。

一双筷子夹起了天下美味,同时夹起了华人的千年文化的智慧和理念,其中蕴含着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深深的家国情怀。

虽然筷子文化源自中国,但来到马来西亚,已经成为大马华人的文化精髓。

阴阳和合 外圆内方

单单筷子的长度就显出华人的智慧,不长不短,就是7寸6分,也就是代表着人生的七情六欲。筷子一双,一根为阴,一根为阳,这叫着阴阳和合。

筷子的一头是圆的,另一头则是方的。我们执筷子的时候,圆的一方向外,方的一头向内,表示天圆地方,天长地久,也教人做人做事,对外要圆滑,对内要方正,不像西方餐具文化那样具侵略性的含义。

一双筷子就像一个家庭,就像一对夫妻,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阴阳和合的道理。筷子让人们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咸,只有时常应用筷子的民族,才懂得人生的大道理。

有些人活了接近一百岁,但由于没有经过这样的文化熏陶,最终还停留在原始的进食方式,却还感到无比自豪。

筷子赋予华人的不只是智慧,还有情感,这种文化的传承,绝对不是其他友族所能体会的。筷子是华人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除了时常应有它,还须懂得筷子文化精髓的寓意。

虽然有些华人被西方的刀、叉与匙文化所影响,但多数华人依然懂得珍惜本身的文化传统,随时都会执筷子进食。执筷子也须有点功夫,若是执筷子的姿势不美,显得不像华人,也可就有点失态。

筷子谐音“快”,寓意快快乐乐,快乐一辈子。许多友族同胞学习了应用筷子吃面,利用筷子一起“捞生”,大家一起趁着佳节同欢共乐,这才是大马人应具有的团结精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