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今年有望终结赤贫?/李荣昌

最近,我国首相安华在布城国际会展中心发表演讲时表示,我国将在今年结束前,成为全球首批成功终结赤贫问题的国家。

然而,赤贫问题在我国存在已久,历届政府一直努力解决。

我们需深入探讨,我国是否真的能如首相所言,在今年结束前彻底解决赤贫问题。贫穷是否能够以极端方式终结,以及是否应将消除贫困确立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首要议程,这将是本文逐一讨论的议题。

首先,让我们看看我国贫穷状况。贫穷普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极端贫穷或赤贫,即最为严重的贫困类型,联合国将极端贫困定义为严重剥夺人类基本需求为特征的状况。

其衡量标准基本分为两种,即联合国国际标准和个别国家标准。根据最新的联合国国际标准,日收入低于2.19美元(根据2017年基准价格)都被归类为赤贫。

理论上我国已经消除了按照国际标准的赤贫。然而,若根据我国贫穷线为标准来统计,我国现时赤贫人口比例为0.2%。所以,我国首相所立志要终结的就是以我国贫穷线为标准的赤贫。

2.绝对贫穷,即当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无法维持其基本必需品的开销。其衡量方法为收入低于国家设定的贫穷线。

大马绝对贫穷人口比例,根据我国贫穷线标准的衡量,2019年为5.6%,2020年因疫情影响上升至8.4%,2022则下降至6.2%。

3.相对贫穷,即个人或家庭收入相对于社会其他成员低。截至2019年,我国相对贫穷为16.9%。

其实,消除赤贫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因政府可运用补贴、现金福利、技术培训、小额贷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帮助贫苦群体脱离赤贫。

思考永续问题

以最新数据显示,大马的确能在今年结束前,终结赤贫问题。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成本与永续的问题。

论成本,我国这些年已拨款亿元来应对赤贫问题。在今年9月,我国首相署已拟定拨款15亿令吉于执行能为特定群体创造收入的项目和计划。这还不包括2024年直接现金援助的100亿令吉。

所以,要维持终结赤贫目标,靠的是政府的开销。而政府庞大的开销也延伸了目标能否永续的隐忧。

而在这,世界银行也建议马来西亚应该多元化其收入来源,以持续改善社会的福利。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贫困问题是否应被视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挑战,甚至是否应成为国家经济议程的核心之一。

非政策首要目标

正如前文所述,马来西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赤贫问题,而其他国家也在解决这一难题上面临挑战。即使是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也有约0.25%的人口陷入极端贫困。

因此,消除赤贫或贫困应被视为国家福利政策的一部分,而非国家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刻意消除赤贫或贫困,以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手法消除赤贫,必然需要扩大政府财政收入。这可能通过加重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来资助贫困人口,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减缓市场的活力,因为税务将减弱人们提高收入欲望而导致人们失去提高生产力的动力。

同时,税务也将减弱人们的消费欲望,这违背了国家银行的意愿,即利用国内需求作为大马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因此,在应对赤贫或贫困问题时,政府应以提高总体国民收入为主要目标,而不是通过运行分配机制来解决赤贫问题,让市场机制以提高收入为基,再以直接补贴弱势群体为辅,才能为持续性终结赤贫铺平道路。

反应

 

名家专栏

身份证验证燃油补贴的挑战/李荣昌

近期,政府已拟定实施方案,以落实明年中即将推出的针对性RON95汽油补贴制度。根据我国经济部部长拉菲兹的说法,未来将通过身份证明的方式来核实符合补贴资格的民众。届时,市场将出现两种不同的汽油价格,即补贴汽油价格和非补贴汽油价格。

此外,政府也正在制定标准,以区分哪些收入群体能够继续获得汽油补贴。目前提议的区分方式是根据家庭净可支配收入,以确保全国85%的家庭能够公平地受益于政府补贴。

以家庭净可支配收入划分不同收入群体的方式,包括最近推广的体面生活开支计算方式的利弊都已在上文提及。本文将重点探讨身份证添油方案的可行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根据目前公布的细节,政府即将实施的针对性汽油补贴政策将通过补贴汽油价格的方式,向符合资格的群体发放补贴。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将能够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汽油,而不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则需按照浮动的市场价格购买汽油。

两种价格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导致市场上出现两种不同的汽油价格。虽然针对性柴油补贴政策也采用了类似的补贴价和市场价区分方式,但由于柴油主要用于企业而非个人,受影响的群体相对有限,因此影响较小。

然而,汽油作为广泛使用的能源,影响范围远超柴油,两个不同价格的汽油将对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

变相走私

此外,两种价格的并存可能引发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一些零售商或符合资格用户可能会利用补贴价格进行套利操作,造成市场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到整体市场的稳定性。初衷之一是防止补贴燃油被走私至国外,但如果政府在监管油站方面存在疏漏,补贴的滥用问题仍然可能发生。

具体来说,符合资格的消费者可能通过转让补贴汽油的方式,将低价汽油出售给不符合资格的消费者,从而绕过政策限制。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不会直接导致燃油被走私至国外,但仍然会严重削弱政策的效果,使本应惠及特定群体的资源流失到不应受益的人群手中。

提高成本

此外,针对性补贴的发放需要通过一些区分机制来筛选合资格与不符合资格的用户,以确保补贴能够真正惠及弱势群体,而非高收入者。为此,政府建议通过身份证认证身份的方式来区分不同收入群体。

然而,这一身份证验证机制将要求加油站建立相应的核实系统,这可能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并增加核实身份所需的时间,从而加剧油站的拥挤情况,提高汽油交易的整体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身份证验证方案曾在2014年政府考虑取消燃油补贴时作为一个选项进行过评估,但由于其效率较低,最终未被采纳。相反,前政府选择了通过现金补贴的方式来帮助弱势群体。

现金补贴效率高

因此,我认为,最有效的补贴发放方式是直接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现金补贴。这一方法与2014年取消汽油补贴后采取的做法相似。

具体而言,政府通过每周根据国际油价波动调整市场汽油价格,并通过年终现金补贴的形式,帮助低收入群体应对油价波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

现金补贴的优势在于实施成本低,且无需企业建立复杂的身份验证机制,从而减少了加油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同时,现金补贴也能够有效避免符合资格的消费者将补贴转让给不符合资格者的问题。

此外,现金补贴可以灵活发放,确保资金能够直接惠及目标群体,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效率。

综上所述,尽管针对性补贴政策旨在通过资源重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且缺乏有效的应用效果。

实施针对性燃油补贴的初衷是确保补贴能够真正惠及弱势群体,而非高收入群体,并防止燃油走私问题的发生。然而,无论政府如何精密设计筛选机制或提高监管效率,只要燃油仍然受到补贴,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漏洞。

因此,直接现金补贴制度可以被视为弥补这些漏洞的有效方案。

既然如此,政府为何不参考之前取消燃油补贴的经验,采取“一石二鸟”的做法,而坚持采用已被弃用的燃油补贴机制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