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连续3年破2兆 去年贸易总额2.63兆

报道:李玟江

(吉隆坡19日讯)投资、贸易及工业部今天公布了去年12月份贸易数据,而2023年全年来看,大马贸易总额尽管比去年下跌7.3%,不过,已是连续第3年突破2兆令吉大关,达到2兆6370亿令吉水平。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去年贸易总额按年下跌,归咎于全球需求放缓等因素。

“贸易总额按年下滑,除了全球需求放缓外,还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地缘政治存不确定性、通胀走高、半导体领域处在下行周期,以及高基数效应所致。”

2023年全年出口按年下跌8%,至1兆4260亿令吉;尽管出现下滑,但这已是连续第三年出口数据超过1兆令吉,同时按照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为2025年设下的目标,该数据达到了82.4%。

文告点出,2023年全年的出口,主要以电气电子产品为主,占出口总额的40.4%。

尽管全球半导体领域处在下行周期,但大马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出口,仍实现正增长。

同时,2023年的进口也创下另一项里程碑,即第二次突破1兆令吉大关,达到兆2120亿令吉,虽然按年下跌了6.4%。

另一方面,这也是大马自1998年以来,连续26年录得贸易顺差,达2141亿令吉。

普遍达到预测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在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表示,尽管全球经济仍充满挑战,但大马2023年全年贸易数据,普遍达到预期。

“按照早前定下的预测,大马全年的出口预计将按年下跌7.8%,如今处在8%的水平,因此可以视为符合预期。”

“全年走势来看,萎缩的程度有在减少,这是一个正面的信号。”

2024年出口料增4%

展望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大促进国际贸易、增强企业韧性,以及维持经济增长动力。

当然,这些倡议将透过第12大马计划、国家贸易蓝图和2030新工业大蓝图(NIMP)进行推动。

李兴裕表示,按照政府现在的部署以及出口走势,今年的出口表现有望回归正增长。

“我预计全年的出口将增长4%,这无疑是一个正面的预测,不过,还是得继续谨慎看待出口复苏。”

“电气电子领域将会是一大助力,因为整个数据都显示,该领域已从下行周期开始逐步复苏。”

“当然,这得益于人工智能以及电动车的需求走高,带动相关领域。”

不能忽视外围逆风

不过,李兴裕话锋一转点出,尽管整个贸易数据都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有三大要素可能会左右贸易数据表现,包括了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经济表现,以及红海干扰等。

“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数据,不论强与弱都会影响整个市场情绪,进而左右需求走势。”

“至于红海方面,随着船只被迫绕道而行,这会加重成本和运送时间,这都是不能忽略的问题。”

通往埃及苏伊士运河的红海航道,近期屡遭也门胡塞武装发动袭击,迫使商船改道绕行非洲这条更长的航线,加上冬季风暴和近期假期的影响,导致北欧国家的码头关闭和航行暂停,加重货柜码头壅塞现象。

他表示,若外围负面因素叠加,可能会为大马贸易带来更多阻力,届时,最坏打算就是,今年可能又是低出口的一年。

反应

 

国际财经

美媒:中国扩大出口 恐再掀全球贸易战

(华盛顿24日讯)欧盟建议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最少五年后,中国祭出反制措施,其他国家也受到中国产力过剩影响而提高关税或进行反倾销调查。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为应对经济疲软,加大投资制造业及扩大出口,令人担忧会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战。

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据中国政府的政策顾问及曾向中国官员提供咨询意见的人士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导致整体经济出现数十年来少见的困境,中国领导层去年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要求官员加大力度推动国家主导的制造业模式,并为此提供庞大的新补贴和信贷。

习近平在去年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先立后破”。这句口号显示要打造中国希望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例如电动车、半导体和绿色能源,同时保持中国在钢铁等老行业的传统优势。至于产能过剩问题,都可以留待日后再议。

有中国政策顾问说,习近平的思路有两条指导原则。第一是中国必须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工业供应链,以便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实施严厉制裁下,保持国内经济正常运转。随着中国与已开发国家关系愈来愈紧张,产业安全成为中国稳定的核心。

第二是习近平反对美国式消费,认为这是浪费。这使中国除了通过投资出口来稳定疲软的经济和创造就业,以弥补国内建设的损失之外,几乎别无选择。

自2021年底以来,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工业贷款增长了63%,同时中国各银行却大幅收紧了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

如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获得了约7.9亿美元(约345.49亿令吉)的补贴,是2022年补贴额的两倍。其他获得补贴较多的企业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和汽车制造商比亚迪。

中国增加产能,但国内需求不足。如中国增加了每年约4000万辆汽车的产能,但国内销量只有2200万辆左右。中国预计今年全年占全球乙烯和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新增供应量的80%,但中国市场此类化工产品的价格已连续19个月下降。

报导指,中国将大量未能内销的产品出口,令世界其他地方受到冲击。不过,随着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中国经济走软,习近平愈来愈关注如何确保中国一旦与美国发生冲突,也能够生产出所需的一切。

而中国官员极力否认中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是不想美国与欧盟等採取加征关税或其他的报复性措施。

新闻来源:联合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