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极需更多振经济良策/南洋社论

当人们沉浸在龙年喧腾热闹的春节气氛时,马币却持续下跌,对美元及新币汇率屡创新低。

过去就有好些币值暴跌的惨状,都是让人揪心的案例,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因恶性通货膨胀,钞票还贱过厕纸;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超市被迫改用美元标价;中东的黎巴嫩,只能靠侨民不断汇回美元接济,政府还被迫停止燃油补贴。

面对马币汇率“跌跌”不休,国家银行也发声力挺令吉,解释说:“令吉的表现与其他区域货币相似,均受各种外围因素影响,包括市场对美国利率预期变化的调整、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中国经济低迷”,还说:“令吉的当前水平,不能反映大马经济的乐观前景。”

似乎采取这种任由市场力量去决定本币价值的做法,是为避免产生复杂后果。

要是政策决定者决定干预外汇市场,只要提高政策利率,追逐高回报的投资者的货币需求增加,汇率就会升值, 可是这样做却会付出代价,通货膨胀加剧,支持市场经济活动的流动性愈趋紧张。

没条件挖别国墙脚

然而,要是马币持续下跌,就可能会出现另一个现象,展现美丽与魅力的新币,会使到越堤潮越变翻腾汹涌,越多人会奔赴新加坡赚新币。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天有大批的熟练或半熟练技工越堤到新加坡工作,居留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的大马人就有超过百万之众,确切反映我国“人才外流”问题的严重性。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去年在联大会议提出:“确保要有一个通过奖掖专才回国的制度,以解决人才外流的威胁。”

我们并没有什么资格或优越的条件去挖别国的墙脚,现在要做好的前置机制,就是先要稳定马币。

要稳定马币,可能须考虑采取“冲抵”,或逆周期因子,以抵销冲击,暂时遏制本币持续下跌,或借着温和贬值帮助强化出口外销及实现经济增长。

释放更多政策多巴胺

再者,就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进行贸易时增加使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确保市场秩序及减低金融风险。

当然,面对狼烟四起的外部竞争,最实际的工作,还须增强经济体质,加速推动经济转型,从依赖原产资源的增长动力,转化为以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的质量经济,防堵资源的浪费,并通过营造更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环境,招揽人才及吸引外资,实现经济持续高效增长,释放更多政策多巴胺,才能使马币变得稳健且强劲,那才是最好的战略。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