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稳定币值,先看外流/胡逸山博士

上篇谈到马币币值的低迷在理论上是能吸引更多外商对本地产品的需求,也能吸引更多的外资来本地。而不谋而合的是,贸工部长东姑扎夫鲁也几乎同时做出类似的说法,引起一定争议。

这与部长的所见略同,并不是我有什么内幕消息,也不是我未占卜先知,更不是谁抄谁的说法,而是经典经济学上的理论基础之一。

但是我上篇里也强调,本地迫切需要进行一些结构性的改革,方能渡过马币币值低迷的难关、掌握这币值低迷的时机,以及扭转这币值低迷的局面。那到底要有些什么改革才算结构性呢?

就如一个严重的伤口要先行止血,然后才谈得上敷药愈合一样,我们迫切的首要任务是要为资金的严重外流“止血”,因为这些外流的资金都是要兑换成国际上的主要货币(尤其是美元,但也包括新币等),方才得以顺畅地外流,而不是拿着马币就往外跑。而这无形中也就增加了本地对这些主要货币的兑换需求;需求一大,主要货币持有者就当然乘势要求以更多的马币来兑换,那么马币的币值当然下滑。

进口致资金外流

那么这外流的资金主要是为什么非得要外流呢?这里至少有两个导因。其一是要从外国进口商品所要缴出的付款。当然这里边有着我称为可避免与无可避免的进口商品。

无可避免的进口,主要是譬如说高科技产品的一些精密部件等,基于昂贵的制造设备或严厉的专利控制而本地无法生产的,必须从先进国度进口到本地来进一步组装后再出口,而本地可赚取两者消长之间的利润,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会为本地赚取更多的外汇,也是可以加强马币币值的,所以无可避免也无需去避免。

但本地却也有着可避免的进口商品的。这里边又以日常用品与粮食为多。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般发展中国家要进行工业化,通常都以所谓的取代入口加工业来开始,譬如一些日常用品不再高度依赖入口,而是在本地设厂来制造,至少满足本地的消费需求,还有多余的可以拿去出口。

再进一步来说,这是设立一条龙的原产品加工业,把本地的矿产、农产等进行增值的加工后,一些供应本地使用,另一些则供更高增值的出口。在这两项都越趋成熟稳定的基础之上,才开始迈入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等。

本地加工业碰壁?

但在本地,取代入口加工业的实施却是极为短期的。一些劳工密集型的加工业,如成衣业等,很快就因为本地劳工不足、需要依赖大量外劳等而令到业者(有外商也有本地商家)索性把厂搬到该些外劳的来源国(如印尼、越南等)去“就地取材”,又何必要在本地那么扭曲性地运作呢。

这其中牵涉着千丝万缕的本地问题——劳方指责资方所给的工资待遇偏低,造成本地工人不肯入厂工作;资方则指本地劳工“吃不得苦”,生产力不高,所以资方不肯给予更高的薪资,甚至还必须以外劳来取代本地工人,甚或直接把厂搬到外劳来源国去。而有关当局朝令夕改的外劳政策也为这课题雪上加霜。

总之众说纷纷、莫衷一是,而入口加工业也在这无穷无尽的争议中黯然的式微了,所以本地还是要依赖入口来解决大部分的民生所需用品。下次续谈。

视频推荐 :

反应

 

要闻

买日常用品开销880元 韩沙:B40家庭吃不消

(吉隆坡5日讯)随着团结政府执政满100天,国会反对党领袖拿督斯里韩沙再努丁亲自到超市购物后发现,在未纳入其他开销,只是购买5人份一周的日常用品就花了220令吉,直呼这开销将让一般低收入家庭(B40)吃不消。

为了深入了解国内目前的物价及民众面对的负担,韩沙昨晚在脸书分享自己走访超市,购买民众所需的食物及日常用品的视频。

他说,自己是在团结政府执政满100天之际,亲临超市感受和聆听人民对生活成本问题的心声。

“我买了米、鸡肉、鱼、蔬菜、食用油和一些B40家庭常买的生活用品,是一般B40家庭(5名家庭成员)一周的份量,发现价格达220令吉。“

他表示,这意味在尚未纳入其他开销的情况下,B40家庭一个月的日常用品开销就已高达880令吉,因此可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韩沙说,他也发现超市里根本无法买到本地鸡蛋和包装食用油,货架上仅摆满体积更小的印度进口鸡蛋及Omega鸡蛋。

他希望,相关部门的部长可以亲自走访超市,查看现况。

此外,韩沙表示,这也是为何自己认同O2 Research Malaysia 与5家主串流媒体早前展开的调查结果,即3万5077名受访者中,大部分人对团结政府执政百日的表现感到失望。

“显然,这对第10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