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鸵鸟心态救不了马币/曾达威

马币兑美元和新元一度贬值至4.80和3.57的新低点,而引发热议。

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强调,政府并未对令吉贬值坐视不理,还要求各方不要再继续把令吉贬值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提并论。

安华还说,政府正在“不断努力”地解决马币贬值的问题,我国的投资数据仍“牢不可破”。

安华也说,如果马币下跌的原因是因为投资者缺乏信心,那么大马就无法在去年录得3295亿令吉的史上“最高投资”。

安华身为首相兼财政部长,信心喊话是很正常的。惟,一切都必须要有真凭实据。

外来直接投资下降

安华说正在不断努力解决问题,然而在他要求国行行长拿督阿都拉昔做出解释之后,似乎就没有什么实际的后续行动了。

安华说我国的投资数据牢不可破,而且获得史上最高的投资额,然而,根据统计局(DOSM)的报告,大马外来直接投资(FDI)从2021年的504亿令吉和2022年的746亿令吉下降至2023年的395亿令吉。

想请问,是首相被误导了,还是统计局的数据有误?

仔细一看,原来首相所说的,是最高“批准”投资额,不是“实现”投资额。

最高批准投资额是在投资计划初期谈妥的上限,而实现投资额是实际发生的投资金额。

在许多情况下,实现投资额会低于最高批准投资额。投资的成功实现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国家经济环境,以及投资风险等考量。

安华也表示,我国目前的出口走势“十分良好”。

没错,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商。但是翻看数据一看,自2023年的贸易总额按年下滑4.3%,出口额按年减少10.0%,且连续10个月下滑,在今年1月才止跌回升。

另外,有专家表示,马币贬值有利于旅游业。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然而,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表示,我国在马中免签推行后只迎来了160万中国游客,但泰国却迎来了整整1000万名中国游客,差距甚大。

说了这么多,世界银行驻马首席经济学家阿普瓦桑却发出了打脸首相大人的文告。

阿普瓦桑表示,虽然外部因素是导致马币贬值的其中原因,但更为关键的是大马竞争力出现了下降的征兆。

对比区域货币表现,美联储在上一次升息后,菲律宾披索、印尼盾和泰铢兑美元的贬值幅度都小于令吉。

就连比大马更依赖中国出口的越南,其货币贬值幅度也小于令吉。

改善大马竞争力

诚如阿普瓦桑所说,货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力。

因此,要改善令吉表现,就必须从问题的根本着手, 改善大马的竞争力。

一味地用鸵鸟心态来看待马币贬值,讳疾忌医,粉饰太平却拿不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和改革决心,只会让外资却步,马币恐怕也会越陷越深。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