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回教与传统户头 公积金局独立运作

(八打灵再也9日讯)大马雇员公积金局(EPF)的回教储蓄户头与传统储蓄户头乃是独立运作,不存在外界传言前者户头利用后者户头收入来增加其派息的说法。

公积金局说,回教储蓄户头的收入只来自其在回教投资组合的部分,反之,传统储蓄户头的收入有来自回教和传统投资的组合。

采回教收入比率政策

该局今日回应“自由今日大马”的提问时说,符合回教教义的储蓄计划是独立于传统储蓄计划运作的。

该局透露,他们是采用一项被称为“回教收入比率”的政策,以在传统和回教储蓄间分配收入,这做法是自2017年回教储蓄户头推出后所实行的方案。

上周日,公积金局宣布传统储蓄户头的股息为5.5%,回教储蓄户头的股息则是5.4%,两者均高于去年。

在2022年,传统储蓄户头的股息为5.35%,回教储蓄户头则是4.75%。

该局向会员支付的股息总额为578亿令吉,比2022年的511亿4000万令吉高出13%。

该局当时解释导致去年回教股息与传统储蓄之间差距缩小因素,是回教投资组合在2022年经历25亿4000万令吉的大幅股权减值,导致该户头在该年的股息比往年低至4.75%。

除高额减值,该局指回教投资组合的良好改善,也使其有更多机会在市场复苏中取得收益:“在良好投资组合及美国符合回教教义的科技股上涨带动而带来更高回酬,再加上2023年的减值低,也促使回教储蓄户头股息在与传统储蓄户头相比下,得到更大改善。”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强制外劳缴公积金深层考量/傅宣

近年来,大马政府在社会保障政策上不断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要求雇主为外籍劳工缴纳雇员公积金(EPF)。

这一政策的推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政府决定将原本计划的12%缴纳比例调整至2%。这一变化让许多雇主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何要为外劳缴纳EPF?

本质与目的

雇员公积金是马来西亚政府推行的一项退休保障计划,目的是确保雇员在退休后仍有足够的资金维持生活。

政府之所以推行这一制度,是因为如果公民在退休后缺乏经济来源,而子女又无力赡养,最终将由政府承担养老责任。因此,强制公民缴纳EPF,不仅保障个人退休生活,同时也降低了政府未来的财政负担。

然而,对于外籍劳工而言,他们的工作性质通常是短期性的,合同到期后便会返回原籍国。按照逻辑,他们的养老问题应由原籍国政府负责,而非马来西亚政府。

马新模式对比

更何况,许多外劳更愿意将薪资直接汇回家乡,而不是存入EPF,这一规定对他们而言可能并不具吸引力。

对比邻国新加坡,其公积金制度(CPF)曾在1987年要求所有雇员,无论国籍,都必须缴纳。然而,在1995年至2002年间,新加坡逐步调整政策,最终完全取消了外籍劳工缴纳CPF的义务,甚至在2003年后,非公民甚至无法自主向CPF账户存款。

这一政策的调整说明了一个问题——政府认为公积金资金的管理涉及到国民福利,过量资金反而会影响整体回酬。

公积金局缺钱?

新加坡采取的方式与马来西亚形成鲜明对比。新加坡政府不希望非公民缴纳公积金,而马来西亚政府则希望通过强制雇主为外劳缴纳EPF,以扩大资金池。这背后的深层考量是什么?

近年来,公积金局试探性提出退休金可能改为分期提取,而非一次性领取,这可能是对资金池紧张状况的应对策略。如果公积金局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政府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公民的缴纳比例:

从目前的12%提高到14%甚至更高,但这会引发工薪族的不满。

2. 延迟提款年龄:

将退休金领取年龄推迟至65岁或70岁,或者采取分期领取方式,类似日本的做法。

3. 扩大缴纳群体:

这就是为何政府将外劳纳入公积金体系的关键原因。

相比于直接提高公民缴纳比例或延迟领取年龄,强制外劳缴纳EPF既可以增加资金池,又不影响现有公民的权益,同时减少社会反弹。

因此,这一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无痛加税”的方式,既可以填补公积金的资金缺口,又不会引起大规模抗议。

雇主与外劳影响

对于雇主而言,虽然2%的公积金缴纳比例,远低于最初讨论的12%,但这仍然意味着额外的成本支出。

雇主可能会通过降低外劳薪资或提高外劳其他费用的方式弥补损失,最终承担额外负担的仍然是外籍劳工。

对外劳而言,强制缴纳公积金,可能意味着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尤其是那些依靠打工收入寄钱回乡的外籍劳工。这也可能使马来西亚的劳动力市场对外劳的吸引力下降。

政府高明之举?

从整体来看,政府强制雇主为外劳缴纳公积金的决定,并非出于单纯的社会保障考虑,而是为了增强公积金局的资金实力,确保其可持续运作。

从政策角度来看,这一策略可以在不直接增加公民税收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公积金局的资金流入,减缓退休基金的支出压力。

然而,这一政策的长远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尤其是其对雇主、外劳及马来西亚整体经济的潜在影响。

对此,公众和企业需保持关注,并对政策的未来走向做好相应的准备。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