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外资进入下跌趋势/安邦智库

作为长期以来吸引外资的大国,中国近两年吸引外资大幅下滑,成为一个引起全球关注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两个口径来观察中国吸引外资的情况,一是中国商务部公布的外来直接投资(FDI),一般用实际利用FDI来衡量。这是窄口径的外资统计数据。

二是其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FDI负债,包括外资在华企业留存利润再投资、私募股权融资,以及海外关联企业对在华公司借款,在此基础上,还要减去资金流出部分。这是宽口径的外资统计数据。要指出的是,宽口径下的国际收支FDI代表了外商投资的净流入水平。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WTO)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大致保持了稳步增长。不过,从FDI增速来看,近年出现大幅下滑。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利用外资以美元计价大幅下滑28.6%(以一季度平均汇率计算),商务部公布的以人民币计价数据下滑26%。目前,中国吸引外资降幅已达1983年以来的最低历史水平。

从宽口径来看,据盛松成、裘菊汇总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口径的FDI为-118亿美元(约-562.8亿令吉),出现该统计数据1998年发布以来首次季度为负的情况,2023年全年数值回落至1994年水平。

通常国际收支口径的年度FDI会高于商务部的统计,然而,2023年前者的数值较后者少了1300多亿美元(约6201亿令吉),很大可能性反映出外资的规模性回撤。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吸引外资的变化属于短期波动,今后随着环境变化,中国吸引外资还有可能稳定回升。

但是,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没有这么乐观,即使基数因素会带来增幅回升,但中国吸引外资的整体态势仍在下滑。

结构性变化

可以判断,至少在不短的时间内,中国吸引外资下滑或低速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吸引外资已经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将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台阶维持较长时间。

得出上述判断,与中国当前和未来面临的一系列复杂形势——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国际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有关。

安邦研究人员认为,除了美元加息因素外,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恶化等基本因素,正在推动全球投资、生产和贸易环境发生巨变,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也随之变化。简单来说有几点:

(1)逆全球化颠覆了全球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裂解”了全球供应链和生产链,冲击了全球对外投资。

(2)地缘政治冲突和动荡让世界不再安全,地缘风险成为全球对外投资必须优先考虑的突出风险,政治站队、国家安全等因素改变了市场化投资逻辑。

(3)全球化时期以效率优先、立足自由贸易的全球生产制造发生变局,回岸制造、友岸制造、近岸制造影响了对外投资模式,“密接生产”模式的强化改变了对外投资布局。

从安邦研究人员的跟踪研究来看,美国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将中国排在“长期战略竞争对手”的第一位,注定了未来几十年的中美关系不会出现结构性好转,这种基于国家战略调整的基础性变化,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中长期“底色”。

考虑到美国及其盟友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主导作用,中国未来在对外经济、外商投资领域面临的基本环境不会出现明显好转。

今后,中国需要在这种逐渐固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如何努力维持自身增长并保持开放,在逆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利用超大经济体量和生产能力的影响力,在新的全球化演变中,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新的空间。

反应

 

国际财经

无视产能过剩指控 中国续促进外贸增长

(北京23日讯)尽管全球对廉价中国商品的涌入日益不满,但中国政府仍承诺支持本国外贸企业以试图促进出口。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中国政府将为外贸企业提供金融和外交方面的帮助。他在周五于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政府还将支持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加强战略合作,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北京作出承诺之际中国出口激增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今年中国贸易出口总额有望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王受文表示,新政策旨在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并帮助企业解决贸易融资、保险和航运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他还表示,这些政策寻求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没有提供细节。

出口繁荣导致中国的国际商品贸易越来越不平衡。今年的贸易顺差接近创纪录水平,而进口增长因国内经济陷入困境而停滞不前。需求疲软已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入通缩,这反映在自2023年5月以来出口价格不断下跌。

虽然一些海外消费者欢迎更便宜的中国商品,但更多的公司和政府指责中国拉低了其价格和收入。一些国家提高了对中国钢铁、电动车和其他商品的关税,并且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小规模措施来抑制出口热潮,上周取消了一些用于鼓励公司出口的工业品退税。但该举措扰乱了严重依赖中国供应的铝行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