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华裔重质不重量 文化差异各族生育失衡

(吉隆坡16日讯)华巫裔生育大不同!

大马理科大学人口学与人口老化问题研究学者聂诺丽雅蒂表示,有关巫裔与华裔生育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别文化对生育与计划生育的看法不同。

她向“自由今日大马”表示,巫裔很大程度上受到回教教义及其文化传统的影响。

回教鼓励多生育

“马来社群希望生育更多孩子,因为这与回教鼓励增加先知穆罕默德追随者的做法一致。”

“巫裔的价值观和传统也强调,希望孩子将来能照顾年迈的父母。”

“回教教义也强调,孩子是一种深刻的祝福,上苍保证了孩子的生存。”

与此同时,她也说,华人社会倾向于优先追求财富,在生育方面有“重质多于重量”的心态。

“华人文化优先考虑的是孩子的教育,并强调财富和繁荣。许多华人家庭也倾向注重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和个人满意度。”

“华人社会中避孕和计划生育的方法也有所增加,因为他们(更愿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家庭规模。”

大马生育权利倡导联盟的锺声培(译音)医生也对此表示同意,并表示华裔往往优先考虑孩子的优质教育,而这需要高昂的成本,导致他们想要更少的孩子。

“更糟的是,在教育取得成果后,他们就被鼓励移民,进一步扭曲种族平衡。”

巫裔生育率近华裔3倍

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的总生育率(TFR)在2024年已降至 1.73个孩子。

同时,一项去年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马来人的总生育率最高,每名女性生育2.1名新生儿,而华人的总生育率0.8,印度人的总生育率为1.6。

总生育率是用于估计女性在育龄期间(15岁至49岁)平均生育新生儿数量的指标。

职业女性增 生育率降

聂诺丽雅蒂也表示,由于生活费增加,女性也投入工作岗位,这些年来我国的总生育率有所下降,而这两者都是家庭规模的关键决定因素。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所有族群的总生育率均已下降,从2011年每名女性生育2.2名新生儿,下降至2022年的1.6名新生儿。

巫裔的生育率从2011年的2.8下降到2022年的2.1。

“导致这三大族群生育率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儿童教育、房屋和医疗成本的增加。”

她也表示,政府必须解决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因为人口再生缓慢将加速我国走向老龄化国家,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老龄化国家。

“政府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如提供可负担的生育保健服务、实施教育计划以提高对生育问题的认识,以及为面临不孕治疗困难的人提供财务支援。”

“加强重视父母身分、家庭和跨代之间的文化和社会规范也可以培养人们对生育的积极态度。”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

历史新低 富裕国生育率减半

(巴黎22日讯)最新报告显示,自1960年以来全球富裕国家的生育率减少一半以上,跌破历史新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日发布报告,在38个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中,每名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已从1960年的3.3个降至2022年的1.5个。

以生育率高于水平

OECD在新闻稿中表示:“本组织几乎所有成员国的生育率,都远低于每名妇女生育2.1个孩子的更替水平,除了以色列(2.9个)。”

报告显示,住房成本日益成为生育孩子的障碍,“越来越多人推迟生育或选择不生育”。

OECD指出,生育率下降将改变社会、社区和家庭面貌,并可能对经济增长与繁荣产生重大影响。

报告联合作者、OECD社会政策部门的高级经济师阿德马指出:“即使是国家决策者推出有利于家庭的政策,也不太可能将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既然如此,决策者应把重点放在移民政策,以及采取一系列有助提高国家生产力的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