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府与媒体,孰轻孰重?/刘泰安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在大马新闻学院(MPI)颁奖礼致词中,除了强调马来文的地位和英文的应用,也重申了他对保护媒体履行职责的自由和承诺,因为媒体领域在国家发展的议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同时警告,如果有媒体报道涉及种族主义、宗教、王室(即3R)等敏感问题,政府决不会妥协。

言论自由不能牺牲和谐与团结,因为他优先考虑安全和人民。此番表态,可谓四平八稳,但并无新意。

无国界记者组织(RSF)配合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公布了《2024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报告,显示马来西亚的评分为52.07分,较去年少了10分;从去年排名第73位剧跌至第107位,下跌了34个名次。这也是我国过去3年来首次未在东盟各国中位居榜首。

安华对此的反应并不振奋人心。

他强调,拯救国家和保护人民权利的措施,比取得高分来获得国际认可更重要,因此,他不在乎我国新闻自由排名下跌。

乍听起来,这与某些极权国家的独裁者辩解,为了国家(其实是其本人政权)的稳定,而有必要限制人民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等自由,如出一辙。

通讯部长法米的“解围”也帮不了什么忙。他先在5月4日表示,大马最新的新闻自由指数排名与上届政府相比,仍算不错。隔两天,他又表示,无国界记者公布的这份报告,并非黄金标准,只是让各国评估和考虑如何改善情况。

他的说词,令人深感不无阿Q精神或否定症候群之嫌!

换了位置就换脑袋

巫青团前团长凯利在其播客节目《Keluar Sekejap》就抨击法米,态度“犹如巫统部长”,似乎忘了他来自改革派的人民公正党,他们原是为自由而战。

凯利的批评,委实一针见血。当了官的希望联盟领袖们,似乎都患上“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的通病。

另一方面,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5月28日在社媒贴文调侃说:“闭嘴是大马人的特权。它有助于国家安全、稳定与和平。”令人啼笑皆非!

他指出,大马的“自由”就是“没有言论自由”,这种“自由”使得人民除了吃饭,嘴巴在其他时间都可闭上。随着人民获得闭嘴的“自由”,我国已成为“民主典范”。

但人们不会忘记,独立非盈利的保护记者委员会(CPJ)曾在2000年把马哈迪列为“全球10大新闻自由敌人”之一。

该委员会当时指出,马哈迪统治马来西亚近20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对媒体的控制,包括威胁关闭报馆、限制出版次数、以煽动叛乱罪逮捕编辑和出版商等。

过去当权的马哈迪要人民闭嘴,现在退休的他却指当今政府要人民闭嘴,难道真的“觉今是而昨非”?

无论如何,美国开国元勋、《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第3任美国总统杰斐逊有此名言:“如要让我决定,有政府而无报纸,或有报纸而无政府,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政府与报纸,孰轻孰重?智者的高见,不言而喻!

以此推理,人民可否因为政府漠视新闻自由的重要性,而选择在下次大选更换此政府呢?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李光耀故居留或不留?/刘泰安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女儿、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的胞妹李玮玲医生10月9日病逝,令人哀悼之余,也关注她的住宅、即李光耀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究竟保留抑或不留?

众所周知,李光耀2015年3月23日逝世,留下一份遗嘱,表达希望去世后,立即拆除故居,以免它成为“供人崇拜的遗迹”。如果女儿李玮玲选择继续居住,房子得在她搬出后立即拆除。

子女交恶根源

这一遗愿成为李光耀身后其子女交恶的根源,肯定是一世英明的李氏始料不及。

李玮玲和弟弟李显扬坚持要执行父亲遗愿,拆除故居;但他们的长兄李显龙不尽同意,而受到弟妹指责违背父亲遗愿,保留故居是为了“加强自身的政治资本”。

当前李光耀故居存废的问题,让今年5月15日才出任新加坡第4任总理的黄循财面临考验。如何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在在考验他的政治智慧与能力!

新加坡政府曾于2016年成立部长委员会,探讨处置欧思礼路38号的事宜,委员会由时任副总理张志贤领导,时任国家发展部长的黄循财也是成员之一。

委员会在2018年公布的报告中,列出3个选项:保留故居、只保留具历史价值的地下层饭厅,以及完全拆除并重新发展该地段。但最终没有结论,因为李玮玲仍然住在房子里。

如今房子已空出来了,悬而未决的案子,也来到了结的时刻。

据知,这座洋房现在的拥有者是李显扬,但新加坡的法律赋予政府对被指定为古迹的财产颁发保护令的权力,不容产业拥有者任意而为。

李显龙曾在2018年表示,希望政府“做出明智的决定,既尊重我父亲的遗愿,也符合公众利益”。不知如今已下台的他,是否仍然反对拆除父亲故居?

李光耀是一位声名远扬的政治家,他决定死后必须拆除故居,不想让自己住了70年的私人住宅成为公共纪念场所。这令我想起他在中国祖籍地的祖居及纪念馆。

我去年10月间参团旅游福建及潮汕。途中导游征得团员同意,取消游览行程原有的东山島,改为参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李光耀祖居旅游景区。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在新加坡经商发迹后回乡所建。

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砖木结构,三合院布局。大门顶额所书的“中翰第”,乃买官所得的称号。

据知,李光耀祖居被列入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座其实非常普通的宅第,因为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祖居,而成为梅州大埔的骄傲和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景区内还有一个“李光耀纪念馆”,内有4个展厅,以图文、视频、蜡像的形式介绍了李光耀的一生事迹和新加坡的历史。

导游强调,李光耀和李显龙两父子从未回过祖居地祭祖或探亲,尽管他俩历来访华的次数不少。

合理的解释是,李光耀坚持他是新加坡人,认定自己的家谱系从新加坡开始,与中国无关。作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形象,就是新加坡的国家形象。

纵观李光耀自己不探访在中国的祖居,也不愿自己的故居成为后人追思的遗迹或游人打卡的景区,可见他言行一致的风范!

虽死了还活着

中国现代诗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臧克家的名诗《有的人》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李光耀已离世9年,新加坡至今沒有建立一座“李光耀纪念馆”。他不需要保留故居来让新加坡人缅怀他的功绩,因为他就是“虽死了还活着”的一代伟人。

相比之下,我国有的是“虽活着却已死了”的前国家领导人,实令国人唏嘘不已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