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学多语文与各国接轨/许世平

早前英文教数理的政策惹争议,近来聘请新加坡英语教师授课也掀热议;说到底,迄今大家都还在扰攘着:要怎样学好英文。

根据总部设于瑞士琉森的英孚教育(EF Education First)发布的报告显示,马来西亚人的英文水平在全亚洲排名第3位,仅落后于新加坡和菲律宾,且领先香港和其他一众的亚洲国家及地区。

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我们的年轻考生的英文能力仍显薄弱,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62%考生的英文成绩低于C级;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其实,多年来我们还缺乏针对性的语文教育政策,怕重视英文,偏重英文,就会忽略国文,还怕会失去民族尊严,最后就永远学不好英文。

态度要端正

要学好一种语文,还须先要端正态度,看看在全球英文能力测试评中,荷兰排名稳居全球第一,就是因为荷兰人将英文视为连结社会与世界的脐带。

还有荷兰政府鼓励学生掌握多语能力,借多元思维的融汇,培养具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的跨界人才。

学习英文是为了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学习母语是为维系族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他们重视多语文的发展,他们的教育规范学生重视多语教育的学习。

正是尊崇多语文教育,对多语文共存的政策与友善环境的理解,他们才能学得更好,而且更具国际竞争力。

独尊单一语文,只是同质化,面对广阔且不断剧变的世界,要是还胆敢以单一语文优势那样摆出傲慢姿态,最后将是死路一条。

在马来西亚,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不断向政府施压,力促政府分阶段实施单一源流学校的教制,将多元语文教学视为洪水猛兽。

其实,鼓励多语教学环境,才会培养一种“含蕴时空,容人容事”的襟怀,才能促进各族的对话交流,增信释疑,相互尊重。

马来西亚要谋求进步发展,不仅要学好英文,还要学好多种语文,只有掌握多语能力,才能与全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

任何语文都是沟通工具,学好多种语文是人类重建巴别塔的努力,这才是马来西亚人必备的世界公民特质。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应恢复华中母语教数理/林国安

今年3月19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双语课程计划”实施指南》,规定实施“双语课程计划”的中小学,从明年新学年的小一和中一开始每一年级必须至少开设一班“国语/母语教数理”。         

4月15日,槟城教育局向州内参与“双语课程计划”的36所国民小学和淡米尔文小学、52所国民中学和前改制国民型华文中学(华社简称“华中”)校长发出公函,传达教育部上述指令,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州内11所“华中”联署公函向教育部陈情,要求保留“双语课程计划”(“英文教数理”)原状。

所谓的“双语课程计划”,允许参与计划的指定学校选择马来文以外的英语教导数理和工艺学科,其核心内容实质是“英文教数理”。该计划这些年实施下来,具体成效如何?未见当局提供科学的总结报告。不过,全国华小在华社全面极力争取下,豁免“英文教数理”,继续以华文母语教导数理学科。

槟城“华中”坚持“英文教数理”的理由包括:让学生将来升学更容易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和全球化需求。这与教育部推进“双语课程计划”的目的倒是相吻合的。

格局太狭隘

但是,如果从民族母语教育发展趋势、母语教学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价值取向、中文国际通用语应用价值,以及“华中”作为“华校”的定位来看,这样的教育诉求,格局未免太狭隘了,也有悖基础教育阶段母语教育学习规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研,全世界每10名学生中就有4人无法获得以自己最能表达或理解的语文所提供的教育;他们的学习建立在一种较为脆弱的基础之上。

所讲语言不是课堂语言这一问题,不仅阻碍儿童学习与发展学科能力、构建母语承载的思想世界,还对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社会公平和谐带来严重影响。

在民族母语不具备官方语言地位的情境,我国华校坚持母语教育教学,根本目的即在于维护民族母语至高无上的教育价值功能。这应该成为华校教育诉求的基本信念。

日前,中国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表示,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文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应用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产品,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共通语言。而AI时代来临,中文将被人们广泛使用为语言智力工具(AI助手),助力中文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通用语。

再者,近年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一日千里,中文承载人类科技文明知识,增加科技含量和国际知识供给。“中文教数理”,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全球化需求。

近年,华社积极关注“华中”华文教学及其师资质量问题,也倾向认可“华中”的“华校”定位,何妨提醒政府勿忘当年教育部长给予改制华文中学保有三分之一科目以华文教学的保证,在全国“华中”恢复华文母语教育教学,包括“华文教数理”,争取将现有6年母语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中三)或11年(中五)。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